土戈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土戈寨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平坝镇,地处平坝镇东南边,距平坝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到镇道路为沙石路,交通不方便,距县51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5.21平方公里,海拔1来自55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合种植桑树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住差余再966亩,人均耕地1.1亩,林地401停封架然1亩。
- 中文名称 土戈寨
- 面积 25.21 km²
- 海拔 1550 m
- 全村耕地面积 2,966亩
云南省元阳县土戈寨距县城南沙33公里。东邻箐口,南邻黄草岭,西邻百胜寨,北邻小水井。辖土戈寨、黄草岭、小水井、箐口、大鱼塘5个自然村。现有农户700户,有乡村人口3197人。
自然资源
可妒说油鲁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594.1亩(其中:水田1370.9亩,旱地1223.2亩),人均耕地0.86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282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来自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23户通自来水。有70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92(分别占农户总数的老看汽已压接落血座矛100%和6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3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5户(分别占总数的34%和28%)。
该村到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觉位第数深力语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交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位于严目击准赶罗0辆,拖拉机10辆,摩托车4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70.9 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到2007年底360百科,全村建有沼气池命观例再端范扩受过班农户41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盐执见里裂德题看船象415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均程些图坚清护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二包免然村还存在饮水困不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环便调呼41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8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2.6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6.06万元,占总收入的31%;畜牧业收入162.33万元,占总收入的2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60头,肉牛151头);渔业收入21异基己起全.27万元,占总收来自入的4%;林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1%;第二、三产业收入206万元,掉景起占总收入的36%。农民人360百科均纯收入912元,农民收保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玉68人(占劳动力的6%),在省内务工168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旅游业,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00户,共乡村人口3197人,其中男性1710人,女性1487人。其中农业人委振口3197人,劳动力2566人。该村以彝族、哈尼族为主(是彝族、哈尼族混居地)乡世杨么迅将设义农,其中彝族1493人,哈尼族1704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42人,参合率89%;享受低保46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30平方米,有乡示城顶粮给降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8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实些慢沟渠设施5个,人畜混居的农户594户,占农户总数的84%。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拥有教师14人,距离镇中学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0人,其中小学生282人,中学生128人。全村已成立业余文娱设酸取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继移的业余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土委简资止沙定戈寨村委会主要居住着哈尼族和彝族两种民族,其中又以哈尼族跳段答工细亮少片矛安夫居多。哈尼族人居住着"蘑菇房"。"蘑菇房"内部分三层:底层用来关马圈牛,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顶层用以置放粮食柴草之类;而中间楼板层就是主人住的地方了,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此层一侧有一道小木门外通平晒台。中间一层是"蘑菇房"的主体部位,正中央是长年烟火不断的长方形火塘决买端。哈尼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拼音文字。 从根本上讲,迁徒历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赖以萌芽、生长和构建的两大基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尼族文化的密注里怎较主体结构经历了数次嬗与转型,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三个发展阶段。公元前3世纪以前,是前哈尼族文化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到唐代,是哈尼族文化结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哈尼族文化,呈现出游牧与农耕并举、火文化与水文化交融共生的格局。从唐宋至当代,是哈尼族文化主体结构定型时期,形成了以梯田稻作为中轴的新的文化结构。 哈尼族地区到处都是山间沟渠如玉带、层层梯田似或迫销露找求局叶天梯的农耕景象。层层叠叠边达齐失值调关统甲胶的梯田,是最能代表哈尼族文化特征的标志性景观。从浅层次的表促呢改生马宗证象来看,梯田是哈尼便井族得以绵延繁衍的物质载体;就深层次的本质而言,梯田构成哈尼族文化之魂,梯田是哈尼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哈尼族的节日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代表性的节日有"扎勒特"(十月年)、"昂玛突"(祭寨神)、"苦扎扎"(六月节)等等。节日庆典活动既是一年四季不同历月更替的转折点,又是不同季节梯田稻作耕作程序交替过渡的标志。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土戈寨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