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

百科 2023-02-21 18:51:16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是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敬平、肖付刚、赵晓联。

  • 书名 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
  • 作者 张敬平、肖付刚、赵晓联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1日
  • 定价 58 元

内容简介

  介绍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以及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之后重点阐述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检测技术,并介绍国内外关于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最新的进展情况的一本书。当前由于工业化的加快,各种有机物的排放加速了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水华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能产生多种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其中毒性较强、最常见的一类。

  当前由于工业化的来自加快,各种有机物的排放加速了湖360百科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水华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能产生多种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其中毒性较强、最常见的一类。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以及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念色伯快居创教状要声污染现状,之后重点阐述微囊藻毒素的分析检测技术,并介绍国内外关于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技术最新的进展情况。其中汇编了参编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对于环境科学与疾病控制领域研究水污染和藻类水华危害,以及从事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的相关握万乱固然科研和管理人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第一节 蓝藻概述

  第二节 水体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二、富营养化的评价标准

  三、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

  四、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

  五、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六、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

  七、富营养化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第三节 蓝藻水华的污染现状

  第四节 又补钱推训蓝藻毒素的种类、结构及毒性机理

  一、蓝藻顺挥垂写顺命著神经毒素

  二、蓝藻肝毒素

  三、其他毒素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概述

  第一节 微囊藻毒素简介

  一、概述

  二、微迅活威预走认伤学突武裂囊藻毒素的结构

  三、微囊藻毒素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分布和变迁

  一、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制

  二、微囊藻毒素的分布

  三、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的迁移

  第三节 微囊藻毒素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一、光照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

  二、温度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

  三、不同形题且态氮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

  四、不同形态磷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

  五、痕量金属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

  第四节 微囊藻毒素对水环境的影响

  一、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细菌的影响

  二、微囊藻毒素对浮游动物但需力负热仍决会的影响

  三、微囊藻毒素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第五节 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

 条歌够们促怀总高术州真 一、欧洲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

  二、美洲水改其实候常茶蒸笑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

  三、亚洲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外司也工副距生视沉

  四、我国淡水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情况

  第六节 微囊藻毒素的危农字害和毒性机理

  一、MCLR对动植物的危当举吧触级武般

  二、MCLR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三、MC的毒性机理

  第七节 微囊藻毒素的稳定性和去除方法

  一、微囊藻毒素的一般稳定性和去除研究

  二、化学方法对微囊藻毒素的分解和去除

 课械称静 三、生物法对微囊藻毒素的分解和去除

  四、物理方法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

  第八节 微囊藻毒素标准制订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分离钱简领致展笔技术

  第四章 微囊藻毒素的化学分析检测方法

  第五章 微下画囊藻毒素的生物检测方法

  第六章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化学分析检测方法

  第七章 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觉致方法

  第八章 微囊藻毒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第九章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语表

  附录二 蓝藻水华照片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