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报德祠

百科 2023-01-05 11:48:13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头报德祠是深圳市第一批公布的深圳历史建筑之一,位于深圳市南山南头古城中山东街94号。

据新安县志记载,是当地村民为纪念清康熙年间广东巡抚王来自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而建的祠堂。初称"巡抚祠",后改称"报德祠"。

  • 中文名 报德祠
  • 地点 深圳市南头区南头古城中山东街94号

为何感恩

  新安人为何纪念清康熙年间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

  皆因他们为民请命,奏请清政府展界复乡,最终促使清政府于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撤销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颁布的"迁来自界令",准许原居民回迁恢复原籍;并于同年八月使康熙五年(1666年)被撤县的新安县得以复县。

历史360百科由来

迁界令与撤县

  话说清朝初年,反清复明志士退守东南沿海继续抵抗,其中力量最强大的是据守台湾的郑成功将军,他拥有强大的水师,很多士兵来自福建和广东案论史波督传原毫的沿海,亲戚间往来十分频问与油钟权及率棉繁。他们除交换生活必需品外,还到东南沿海岸边种庄稼。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底,为切断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部的联场府认细一省系,发布了《严禁通海敕谕》"迁界令":"郑成功盘踞海隅有年,以波涛为巢穴,无田土力可以资生。一切需用粮米、铁、木、物料皆系陆地所产,若无奸民交通商贩,潜为资助,则逆贼坐困可待。"

  随后,朝廷派员到东南沿海各村张贴告示,并出动大批官兵强行驱赶,迁界手段十分残忍。官到之处屋拆船烧,边民被强走他乡,违者以军法论处。"三日内尽夷其地,空其人",无数村落顿成荒野。堂堂新安县衙门没百姓可管,知县张璞无奈奏请撤县。康熙五年(1666)批准撤消新安县,剩余些少地区并入东莞县。因迁界而被迫撤县的,半植缺听害固距举威蒸除新安外,史上绝无仅有。

鲁答眼游略一整距针法  被迫离乡的百姓构胶板季普义巴燃鱼奏指望能很快回迁,但官协纸快害据低安章院行代府动用军队,挖界沟,筑界墙,设烟墩,严禁任何人进入界内,越界者死。回迁无期,随身携带的银两也用尽,生活无着,出现了暴尸路边惨不忍睹的场面。

展界复乡

  当时广东巡抚王来任,非常同情新安子民的悲惨遭遇,于康熙六年冒死上疏请求复界。他在《展界复乡疏》中写道:"沿海边民,惨被荼毒,或被戮而尸骸遍从座当省向口翻树野,或被掳而骨肉分离,或被横征而典妻儿,颠连万状……臣请将原迁之界,急弛其禁,招徕迁民复业耕种与煎晒盐斤英水入利控安旧菜集区城,将港内河撤去其椿,听民采捕……"。

  然而,王来任很快被罢官,郁郁病死在广州,广东广西总督卢兴祖也受牵连革职。

  随后,山东巡抚周有德升任两广总督,内国史院学士刘秉权任广东巡抚,这两位官员也对迁海之策提出质疑,继续上疏朝廷,痛陈"迁界"之害。

  康熙八年正月,清廷终于取消"迁界令",准许居民回迁恢复原籍。同年七月,康熙皇帝下诏恢复新安县。至此,长达8年的北迁浩劫,终告一段落。

建祠感恩

  乡民为感谢王巡抚大恩,好几个地方立祠祀奉,名"巡抚祠"。香港一带,受害最深,村民对王巡抚和周总督最为感恩。因此,由"新界五大家族",即上水廖万石堂及廖允升堂、粉岭彭氏大德堂、龙跃头邓萃云堂、大埔头邓众兴堂、太亨文公众堂、河上乡金钱燕岗侯氏家族,及新田文享裕堂等共同筹款建起"巡抚祠"。

  后来因同奉祀周有德与王来任二公,改称"报德祠"。

  香港石湖圩所设"巡抚街"一直保留其名。上水石湖圩的香港廖氏太平清醮,还见过"巡抚祠"和当地巡游行香队伍中抬着王周公神像巡游呢。

  可等背岁间板果见,新安人民知恩图报的传统,自古传承不断。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