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江雪归棹图

百科 2023-01-08 05:53:37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此画在横卷形式的构图中,江面平静,白雪封山,银妆素裹错呀突宽九阶,山势雄伟,可见江中鼓棹片片归帆,岸边点点稀疏行人,使整个画面在平稳安静中仍显出生气,静中有动。

  • 中文名称 雪江归棹图
  • 年代 宋代
  • 原稿尺寸 纵 30.3厘米,横522厘米
  • 文物现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基本介绍

  【名称】雪江归棹图

  【年代】宋代

  【原稿尺寸】纵 30.3厘米,横522厘米

  【成品尺寸】纵 30.3厘米,横190.8厘米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说明

  如当时 蔡京题跋所云:伏观御制《雪江归棹》,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评气重虽材船跟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来自意尽矣。本幅有赵佶瘦金书自题准迅反诗既才管求研已灯:雪江归棹图、宣和御制和草字360百科押书天下一人。

江雪归棹图局部

作者简介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6年),宋代皇帝、画家。在位期间,为画院搜罗绘画人才,提倡柔媚的画风。他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影响,书法师黄来自庭坚,后自创一种瘦360百科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殖态活永扩江副抗据体体。据说他画鸟雀,常用生漆点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纸界曾绢之上,十分生动。陆续描写过各种奇花异鸟,始形防命名为《宣和睿览册》。他要求所画花卉,能够画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下的特定情态,他对人物、山水画等,也有一定的造诣。传世作品较多,有些是御用画家代笔之作。作品有《腊梅山禽图轴》、《杏花鹦鹉图卷》、前移使冲分算《芙蓉锦鸡图轴》、《祥龙石图卷》、《池塘秋晚图卷》、《柳鸦图帝英根功江谈响卷》、《瑞鹤图卷》、《枇杷山鸟图页》等。人物画方面有《听琴图卷》、《文会图轴》。山水画方面以《雪江归棹图卷》为代表台击怕。此外,还临摹有李昭道《摘瓜图》,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曾下令编撰《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仅《宣和画谱》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宋徽宗赵佶画像

画作赏析

  构图上不乏北宋全景山水之大气,而笔墨上则自创新意:勾、菜测搞远别皴简略,重在以层层烘染体现雪景之冷峻。勾线短而随意,大异于李成之凝重严密和郭熙之挺煤八调怀喜振而手氧拔爽落,树枝呈鹿角状,不再是风弥几百年的"蟹爪"枝。皴笔很少,依石纹有些淡淡的短线皴,只是在石棱之深处加浓墨密点。这予雪景氛围的营造是十分合适的。而这种勾、皴的简略,凝重质朴,气韵高古,似乎在此感受到了唐代王维的《雪溪图》的气息。后人赞美此图"直闯右丞堂奥",实非虚誉。而此变化,正完美地体现了自哲宗朝创照矛八西兵朝丝否给静导"易以古图"带来的新变化,也开启了南宋以至元代笔墨及构图渐趋简略的先河。应该说,北宋的灭亡,对正蓬勃向上的中国画无疑是极大挫折,但并没有改变其发展的总趋势。

  图上有赵佶瘦金体自书"雪江归棹图"、"宣和殿制",并押"天下一人"。他自己对这幅画是相当重视的。尽管有后人疑往意许班惑赵佶身处宫闱,何来如此冷漠萧瑟的感受,其实不尽然。赵佶继位后亲掌画院及画学,每十天从藏画中取出两幅古画供学者临摹,以至现今传为唐画者,有一些就是当时的临摹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乃直指赵佶所临。唐时以及北宋的多幅雪图应该为他所熟悉。

  按蔡京在卷末的题跋,赵佶同时画了四时四图,而现在只得欣赏冬景。赵佶在身体力行地推动重彩的"古图"的同时,依然为画坛保留了水墨画的空间,也充分显示了他对绘画精深的理解。宋徽宗存世作品中,山水画只有这一件。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