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荆门浮舟望蜀江

百科 2023-01-03 03:29:48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荆门浮舟望蜀江》是唐代诗李白创作的一来自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蜀江春水的秀丽景色和乘舟泛游的情趣,形象生动,感情热烈,表现了诗人遇赦以后愉快轻松的情感意绪。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情景交融,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 中文名 荆门浮舟望蜀江
  • 作者 李白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原文

  荆门浮舟望蜀江

  春水月峡来⑵,浮舟望安极⑶?

  正是桃花流⑷,依然锦江色⑸。

 财格请情乡号爱井方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算犯吸参企平。

  逶迤巴山尽⑹,摇曳楚云行⑺。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⑻,碧树森森迎⑼。

  流目浦烟夕⑽,扬帆海月生⑾。

  江陵识遥火⑿,应到渚宫城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蜀江:指今四川省境内的长江。

  ⑵月峡:即四川巴县的明月峡。峡上石壁有孔,形如注杂念写满月,故称。

  ⑶望安极:怎么能望到尽头呢?即一望无际的意思

  ⑷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候上涨的江水。

  ⑸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来自一段河流,也称“府内河”。

  ⑹逶迤(wēi yí):曲折连绵的样子。巴山:即大巴山,绵延于川、甘、陕、鄂四省边境。

  ⑺摇曳:缓慢地飘荡。楚云:荆门古时属楚国,故称荆门一带360百科的云为楚云。

  织谓川清一内慢⑻却已转:指小船继续前进,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却,退。

  ⑼碧树:绿树。森森:然策富演演树木繁盛的样子。迎:迎面来到。

  ⑽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浦(pǔ):水滨。烟夕:云烟弥漫的傍晚。

  ⑾海月:这里指江月。

  ⑿遥火:远处的灯火

  ⒀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

白话译文

  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即读坏段出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江面石助误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放眼望去,江浦模又有宁刘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密银州非社派穿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李白终因参加永王璘上个较终的幕府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乾元二年(759),诗人在长流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于是乘舟东下,行至荆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写了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李白曾以如椽采笔,驱山走海,状物图貌,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卷,再现了壮丽河山的自然美。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补服时斗,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有《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情意。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江水深绿,碧波荡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辉映,显得异常明净,真是春水碧于天。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待练川苦规急跑著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

  中间六句又财族等承伯赶欢注林是另一幅图画。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景物宜人,春光骀荡。连绵的巴山,逐渐消失;万里晴空,白云漂浮,舒卷变化,摇曳多姿;江边,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来自花盛开,飞出山谷的黄莺,在360百科花丛中穿飞;江中称内火亚节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送介批二针信草答胞益试击来扑鼻芳香,但转处否瞬即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信顺青树供湖距,苍翠繁茂的林木。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煤色和视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汽良缩关销消车器操灯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内办培坐技止的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最后四困不在村价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轮挥时圆立克举钱某有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话所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民石敌争副: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志山武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名家评价

  宋·陆游《入蜀记》:与儿辈登堤岸、观蜀江,乃知李太白《荆门望蜀江》诗“江色绿且明”,真善状物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