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二次土葬

百科 2023-01-20 23:41:25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二次土葬是中国潮汕人、 客家人、壮族、畲族、仫佬族等的葬俗 ,在人死入土安葬3年或5年,甚至更久以后,重新起死者遗骸之残骨于地下,另再埋葬。这种作法是要待人体软组织完全腐烂和分解后,再打开棺罂、捡 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来自构,脚在下、头在上、屈体、装入陶罂(罐,俗称"金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这种二次葬,亦称为"洗骨 葬"或"捡骨葬"。

  • 中文名称 二次土葬
  • 类别 复葬葬式
  • 又称 洗骨葬、捡骨葬、二次葬
  • 流行地区 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越南北部
  • 出现时间 新石器时代

族习俗

  我国许多民族丧习俗,为复葬葬式之一。初葬若干年后,再通过正式仪式将棺木或尸骨取出二次葬。据考古发现,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二次葬俗。其动机一目挥别说是古人认为人之血肉属于人间,必须待其腐朽之后再作正式埋葬,死者灵魂才能脱离尸身进入阴间;一说是为实行氏族或家族合葬的需要。后代二次葬的原因各异,或子孙发迹,再来自行"厚葬";或因朝廷追褒、追贬而"改葬";或客死他乡,就地 葬,过后移归故里"迁360百科葬";或夫妻一方先亡,待另一方亡故,移骨"合葬"等。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先初葬,后改葬成为续亲是门角纸诉尽已必须履行的程式。

  二次土葬是我国原始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的一种葬俗, 在东北地区、西北甘青地区、西南云贵高原、东南沿海省份以及台湾地区均有发现,集中于西安的半坡。学术界认为,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中段 ,我国南方均已经出现。中原地区的二次葬最盛行时间主要在仰韶文化早、中期 。到龙山文化时期 ,二次葬在中原地区基本消失, 二次葬却在我国周边卫识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保留了很久 ,尤其是西南地区 ,直到现代尚有残余。

  二次土葬

  二次葬跟一次过埋葬的葬法一样古老。考察广东新石器时代遗址即能发现当时已流行这种葬法。例如,石峡文化直保科处站兵见你众却稳的氏族公共坟墓里,就分别唱问认蒸将还流状拥有一次葬和二次葬的故葬 址遗址传绝能虽。此外,还有火烧墓穴及一墓存两套随葬品的情况。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墨子》卷6《节葬)下篇曾指出:"楚之南有炎人国,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 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这是关于二次捡骨葬的一识队条最早记载。

  《墨子》书中所指的"楚之南"当然包括岭南待各块跑着太持。今日回溯,文中地点并与广东曲江石峡文化遗址地望相符更移新愿必,可见这一葬俗在广东源远流长。

  在中国,有关二次土葬风俗的记载很多。据顾炎武着《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0,《广东四》,明代粤北之人"死德修被界图立婷左果秋括3日则权厝之中土,3年后取遗骸为坟葬之"。同一篇文字又说,清代兴梅客家地区,"俗父母葬10年皆议改葬。改葬者以罂易棺,捡骨而置之"。

  根据光绪《惠州府志》卷4沿演妈山补布5,《风俗》篇,惠州一带风俗都是"择吉壤安葬,……各县大抵相同,或有惑于风水之说,停柩期年,3年而后葬者,或有葬不数年,启土剖棺、纳骨于瓦罐,名曰金城,迁葬他所者。"

  据光绪《嘉应州志》卷5,在梅州地区,客家人"葬后10年或10余年,则易分七针距何夜景各河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墨者,另觅佳城。"

  民国版闽西《上杭县志》卷21称:"又有改葬之陋俗,亡12年后棺朽而肉化,以罂易棺,捡骸而置其中,曰骸金罂,曰金罂迁,转徒不定,取先骸而珍藏之,便于携带。"

  广东蕉岭"二次葬"亦成习,《石窑一征》记述曰:

  "俗父母葬10年皆千益断议改葬。改葬者以罂易棺。捡骸而置之罂,亦有虞失瓦棺之义也。捡骸曰捡金,故罂曰金罂。改葬者启其殡,见土色佣而燥,骨无朽,则仍葬故处。如土色黑而湿,骨将朽,则迁吉请践季斗记跟数础花地。"

  中国仰韶文化格贵宪手仅早期曾流行二次葬,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和齐家文化、辛测事井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化等遗址也有发现。一般可分为单人二次葬和多人二次葬。有的有葬具(如用瓮棺),有的只有土坑。中国后来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及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等也有过这种葬俗。

  潮汕人过去流行二次葬的习俗,"即埕棺数年后,择吉日再挖坟开棺,把遗骨按人体骨骼构造的顺序拾于一个瓦坛(又叫金坛)内,请风水先生选择风水好的地方第二次下葬。"停棺葬习俗,即人死后入殓,棺木停放于某处,经过三年后才入葬墓穴。这两种葬式,都源于百越习俗。现在在东北沿海、台湾、百川等地也发现这种葬式。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