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械制图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计算机机械制图》是由徐文胜、俞梅和吴勤编著,2008年2月化学工精推积办晶革肉晚景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适用于机械类、近机类高职高专教学使用,也可作为计算机机械制图的培训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参考书。
全书共12章,以机械制图为主线,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了以投影法为基础的投影理论一斯小族和机械制图,同时以AutoCAD为平台,介绍了通过AutoCAD软件实现机械制图的操作方法草士灯月我型和技巧。
- 书名 计算机机械制图
- 作者 徐文胜、俞梅、吴勤
- 类别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2月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该教材按照"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作者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该教材由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徐文胜、俞梅、吴勤编写。全书由徐文胜统稿。配套的电子教案和实例绘制演示由梁怡等完成。
出版工作
2008年2月,该教材由化黑灯争欢绝刘秋味车革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 装帧设计 | 责任校对 |
---|---|---|
刘哲来自、王烨 | 张辉 | 陈静 |
内容介绍
该教材以机械制图为主线,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了以投影法为基础360百科的投影理论和机械制图,同时以AutoCAD为平台,介绍了通过AutoCAD软件实现机械制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有:AutoCAD绘图基础,制图的基川圆优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轴测投影,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及附录。AutoCAD命令和操作技巧贯穿于全书之中。
教材目录
第1章AutoCAD绘图基础简介1 来自 1.1AutoCAD的启动及用户界面1 1.1.1标准菜单1 1.1.2工具栏2 1.1.3绘图区力守油3 1.1.4命令提示窗口4 1.1.5状态栏4 1.1.6快捷菜单6 担散体牛倒间酸含满 1.1.7工具选项板窗口7 1.2图形文件操作命令7 1.2.1新建图形文件等留7 1.2.2打开图形文件7 1.2.3保存文件8 1.3绘图环境的设置9 1.3.1图形界限9 1.3.2系统的单位设置10 1.3.3图层10 1.4点的坐标输入13 1.5AutoCAD绘图命令入门14 1.5.1绘制360百科直线14 1.5.2绘制圆14 1.6AutoCAD限转起而长操作练习16 第2章制图的基鸡议击考煤量才派克江今本知识与技能21 2.1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简介21 2.1.1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1993)21 2.1.2比例(GB/T 1外营烧4690-1993)23 2.1.3字体(GB/T 14691-1993、GB/T 14665-199场生福而系贵8)25 2.1.4图线及其画法28 2.1.5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30 2.1.6AutoCAD的样板图38 2.2几何作图41 2.2.1正多边形的绘制41 2.2.2斜度和锥度45 精路源居半想 2.2.3圆弧连接48 2.2.4椭圆的绘制51 2.3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法52 2.3.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52 2.3.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52 2.3.3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53 2.3.4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53 2.4徒手绘草图的方法和步骤59 第3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62 3.1投影法的概念6源新成染器吃品证省学普2 3.1.1中心投影法62 3.1.2平行投影法62 3.2点的投影63 3.3直线的投影74 3.3.1各类直线的投影特性75 3.3.2直线上抓名丝知找法点的投影特性77 3啊曲盾冷会.3.3两直线的相对你位置79 3.3.4直角投影定理82 3.4平面的投影85 3.4.1平面的表示法85 3.4.2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86 3.4.3平面上坏威州互如未伟奏然帮语的点和直线89 第4章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94 4.1平行问题94 4聚非说.1.1直线与平面平行94 4.1.2两平面平行95 控策变啊 4.2相交问题97 4.2点面曾时盟复他统.1利用积聚性求交另毛型思普站局统点或交线97 4.2.2利用辅助平面法求交点或交线101 4.3垂直问题103 4.3.1直线与平面垂直103 4.3.2两平面垂直104 4.4点、线、面综合解题106 4.4.1解题的一般步骤106 4.4.2解题示例106 第5章投影变换109 5.1投影变换的方法概述110 5.2换面法110 5.2.1点的换面110 5.2.2直线的换面112 5.2.3平面的换面114 5.3换面法应用实例116 第6章立体的投影119 6.1立体的投影119 论太车距械抓证越宣技 6.1.1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119 6.1.2回转体的三面投影122 6.2平面与立体相交128 6.2.1一般性质128 6.2.2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128 6.2.3平面与回转体相交129 6.3两回转体相交137 6.3.1相贯线概述137 6.3.2利用积聚性求相贯线137 6.3.3辅助平面法141 6.3.4同轴相贯体143 6.3.5组合相贯线143 第7章组合体的视图145 7.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145 7.1.1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145 7.1.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145 7.2组合体的形体分析146 7.2.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146 7.2.2相邻两表面的连接关系147 7.3组合体视图的画法147 7.4组合体视图上的尺寸注法155 7.4.1尺寸注法的基本要求155 7.4.2基本几何体视图的尺寸注法155 7.4.3切割体的尺寸注法155 7.4.4相贯体的尺寸注法156 7.4.5组合体视图的尺寸的分类156 7.4.6组合体视图尺寸的标注156 7.5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160 7.5.1读图的基本要领160 | 7.5.2读图的基本方法162 第8章轴测投影图168 8.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168 8.1.1轴测投影的形成168 8.1.2轴测轴、轴间角、轴向变形系数169 8.1.3轴测图的分类169 8.1.4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169 8.2正等轴测图169 8.2.1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169 8.2.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171 8.2.3曲面立体正等轴测图173 8.3斜二轴测图176 8.3.1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176 8.3.2斜二测图177 第9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178 9.1视图178 9.1.1基本视图和向视图178 9.1.2斜视图180 9.1.3局部视图181 9.2剖视图182 9.2.1剖视图的概念182 9.2.2剖视图的画法182 9.2.3剖视图分类186 9.2.4剖切方法188 9.3断面图193 9.3.1基本概念193 9.3.2断面图的种类194 9.4其他表达方法199 9.4.1局部放大图199 9.4.2简化画法200 9.5表达方法综合应用204 9.6第三角投影法简介205 第10章标准件和常用件206 10.1螺纹206 10.1.1螺纹的形成206 10.1.2螺纹的有关术语和结构要素206 10.1.3螺纹的规定画法208 10.1.4螺纹的种类210 10.1.5螺纹的标注211 10.2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213 10.2.1螺纹紧固件213 10.2.2螺纹紧固件的连接217 10.3销及其连接画法222 10.4键及其连接画法223 10.4.1键的种类和标记223 10.4.2键连接的装配图画法224 10.5齿轮的画法225 10.5.1圆柱齿轮226 10.5.2直齿圆锥齿轮229 10.5.3蜗杆、蜗轮231 10.6滚动轴承的表示法232 10.6.1常用滚动轴承的型式和规定画法233 10.6.2滚动轴承的基本代号234 10.7弹簧的画法235 第11章零件图238 11.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38 11.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239 11.2.1选择表达方案的一般原则239 11.2.2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239 11.3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244 11.3.1正确选用尺寸基准244 11.3.2合理标注尺寸时应注意的问题246 11.3.3零件上常见结构要素的尺寸标注247 11.4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49 11.4.1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249 11.4.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250 11.4.3极限与配合255 11.4.4形状和位置公差261 11.5零件的工艺结构264 11.6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265 11.6.1读标题栏265 11.6.2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265 11.6.3分析尺寸266 11.6.4分析技术要求266 第12章装配图267 12.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67 12.1.1装配图的作用267 12.1.2装配图的内容267 12.2部件的表达方法268 12.2.1装配图上的规定画法268 12.2.2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269 12.2.3部件的表达分析270 12.3装配图上的尺寸和技术要求270 12.3.1装配图上的尺寸270 12.3.2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271 12.4装配图上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271 12.4.1编写零件序号的一些规定271 12.4.2明细栏272 12.5装配结构的合理性273 12.6装配体测绘和装配图画法274 12.6.1装配体测绘274 12.6.2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276 12.7读装配图280 12.7.1概括了解并分析表达方法280 12.7.2了解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280 12.7.3分析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体的结构281 12.7.4分析零件,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282 12.7.5归纳总结283 12.8由装配图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283 12.8.1构思零件形状283 12.8.2零件的视图283 12.8.3零件的尺寸284 12.8.4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和技术要求284 附录286 参考文献313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计算机机械制图习题集》。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计算机机械制图习题集》 | 978-7-122-01792-5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8年2月 | 徐文胜、吴勤、俞梅 |
- 课程资源
该教材附带的光盘中包含了练习用的例题原文件。
教材特色
该教材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内容进行了融合,既保留了机械制图主线的系统性,又有机地穿插了计算机绘图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制图。
该教材将传统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表示方法等与计算机绘图、空间思维构形等融合。在起始部分就介绍AutoCAD,而且计算机绘图实践贯穿整个教材。强调计算机绘图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机械制图内容为主线,编排穿插了AutoCAD制图内容,强调了使用AutoCAD进行绘图的技巧。
作者简介
徐文胜,男,1968 年生,江苏人,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产品ll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
俞梅,1956年生,女,江苏扬州人,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
吴勤,1961年生,女,江苏金坛人,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