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导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导论(第二版)》,201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书作者是付伟、叶德仅率轮考轴秋胞妒土泳。
- 书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导论(第二版)》
- 作者 付伟、叶德泳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年9月
- 页数 272 页
编辑推荐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即利用计来自算机的计算、逻辑判断、图形显示等功能为辅助手段进行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自20世纪末出现至今三十余年间,从初始阶段发展到现在一门新学科的形成,其基础理论、方法学和相关技术已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药物发现360百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合理药物设计中,可进行分子结构分析、靶点结构构建、药物福小半供活性构象、药效团识别、靶点-药物作用模型模拟和药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广泛应用于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的药物分子设计过程,大大提高了药物设计水平、速度和教总题因成功率,使药物设计从基于偶然性趋向于定向化和合理化;计算机饭顶杨要鱼压福肥辅助药物设计不但向药物发现内举神工固互土上游扩展,应用计算机处理生物信息进行靶点的识别和确证研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还向药物川敌欢端歌发现下游延伸,计算药物的类药性、预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等成药性,使不适宜的化合物早期淘汰,提高药物设计的效称吧单检执眼益。
本书定位于意欲了解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读者的入门辅导,并将读者带进最新的、更宽阔的领域。自2003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但十多年来学科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理论、新策略、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和发展,原书已反映不了学科的发展。鉴于此,我们着手修订工作,我们还沿袭了第一版的基本框架和深入浅出的风格,去除一皇那开钱掌未些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内容和陈旧不再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增加了近十年来出现的新理论、新双技术和新方法,并对研究实例作相应调整,使读者能了解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主要基础理论、研究思路和相关作星果将技术方法,并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涉及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与技术。本书介绍必要的老基础知识,提供各学科的"接口",增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并为在各前沿研究领域的实际应用开启"窗口",使读者了解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前沿;对典型的成功研究案例以反映药物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为目标,为读一指在北哪送者提供深入研究思考的"切入口",启发读者的创造性。根据以上宗旨,本书编写将综合各学科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既介绍基础知识,又适度介绍作者的研究实例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反映科学发展前沿;同时介绍常用软件,使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
全书分为7章:第1章叙甲布求固径九请述药物作用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基础及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这是计算那问转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基础;第2章简述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密切相关的化学和生物学信息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死括静该据两优商色同时介绍一些重要的化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资源;第3章对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所需的理论计算基础、重要的结构测定分析手段、计算机分子模型技术等作概念性的介绍;第4章论述计算机激体春游辅助药物设计的产生、作用、基胞角领改本特征和意义;第5章和第6导诗艺肥威常阶雷安终破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分别重点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中所运用的研究策略、思路和方法;最后在第7章安排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选用一些能反映基本设计思想和方法学的典型例子、本书作者的研究实例或国内著名的成功案例,以及对某问题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的案例。
本书各章附有参考文献和选读文献,供读者进一步参考学习。书末附有专业名词、软件名和药物名索引,便于读者深入钻研学习。专业名词术语采用《药学名词》(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帝确时弦律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由于新的名词不断出现,本书尽可能采用通用的译法,并给出其他参考译名。药物名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委员会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和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CFDA)采用的名称,英文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国际非专利名称(INN)。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和医药院校的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参考。
内容介绍
为了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入门知识,包括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化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系统、理论计算基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主要策略方法和技术,重点讲解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意义、作用和基本研究方法,选用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并介绍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反映学科发展。同时介绍了一些常用软件,提供化学和生物信息学资源,使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各章列出了参考文献和选读文献,供读者深入钻研之需。书末附有专业名词、软件名和药物名索引,便于读者参考学习。
目录结构
1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1
1.1药物的化头与步够正曾聚景学结构和特性2
1来自.2药物发现的途径与过程3
1.2.1药动脸与非此础它重境运物的偶然发现与随机筛选5
1.2.2天然有效成分360百科作为先导化合物5
1.2.3已有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6
1态哥织用工容言雨队.2.4以药物合读查富条课毛言新说排成中间体为先导化合物6
田该才盐 1.2.5组合化学方法产生先导化合物6
1.2.6合理药物设计7
1.2.7先导化合物的加优化和成药性研究11
走间律么1.3药物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12
1.3.1蛋白质者富13
1.3.2核酸16
1.3.3酶19
名围小因快报对见1.3.4糖类22
1.3.5生物膜23
1.4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24
1.4.1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本质25
1.4.2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力的类型30
五曾宗养 1.4.3立体因素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33
1.4.4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模型34
1.4.5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作用模型35
1.4.6药物与靶点作用的烈复杂性37
1.5药物的化学单音医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SAR)39
1.5.1药效团、药动基团和毒性基团39
1.5.2药效构象41
1.6定量构效关系(QSAR)43
1.6.1线性自由能相关方法44
1.6.2Free-Wilson模型49
1.6.3分子连接性法吧写50
参考文献51
进一步参考和选读文献51
2新药发现中的化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53
2.1药攻组物研究中的信息处理55
程给在米厂 2.1.1化学信息学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及应用55
2.1.2生物信息学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及应用56
2.被补为宪距1.3数据挖掘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57
2.2化学小分子的处理60
2.2.1化学结构的编码60
2.2.2分子结构的计算机表示62
2.2.3化学结构信息的存储65
2.2.4分子性质的表示67
2.2.5计算机分子模型技术及结构显示69
2.3分子相似性搜索70
2.3.1基本概念70
2.3.2相似度计算公石口优老存晚滑式71
2.3.3分子相似性搜索的应用72
2.4合成反应信息垂市王脸德搞难争政江乱处理和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设计73
2.5生物大分子的信息处理74
2.5.1序列分析和比对74
2.5.2蛋白质结构预测75
2.5.3蛋白质功能预测75
2.6与新药研发相关的数据库76
2.6.1化合物数据库76
2.6.2化学信息数据库81
2.6.3药学信息综合平台83
2.6.4药物靶点数据库84
2.6.5中药数据库85
2.6.6药效团数据库86
2.6.7分子生物学数据库86
2.7信息计算新技术87
2.7.1集群计算88
2.7.2网格计算88
2.7.3云计算89
2.7.4信息计算新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90
参考文献91
进一步参考和选读文献92
3有关理论计算、技术和设备/95
3.1常用的计算类型96
3.1.1势能面96
3.1.2单点能97
3.1.3几何优化97
3.1.4分子性质计算98
3.1.5构象分析101
3.2理论计算基础104
3.2.1量子化学105
3.2.2分子力学110
3.2.3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QM/MM)113
3.2.4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115
3.2.5自由能计算118
3.3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19
3.3.1模式识别法120
3.3.2人工神经网络方法122
3.4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测定的实验方法和技术123
3.4.1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测定方法123
3.4.2药物-蛋白结合位点的测定方法126
3.4.3药物-蛋白结合和结合常数的测定方法127
参考文献130
进一步参考和选读文献130
4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意义/133
4.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产生和作用134
4.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特征136
4.2.1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136
4.2.2大量化学信息的计算机计算处理137
4.2.3大量高技术软件产品的产生137
4.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评价和展望138
参考文献138
进一步参考和选读文献139
5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学 /141
5.1直接药物设计143
5.1.1活性位点分析144
5.1.2基于靶点结构的三维结构搜寻145
5.1.3全新药物设计154
5.1.4蛋白结构预测159
5.2间接药物设计163
5.2.1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设计与虚拟筛选163
5.2.2基于配体相似性的虚拟筛选167
5.2.33D-QSAR法169
5.3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新策略和新方法177
5.3.1基于序列的药物设计177
5.3.2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178
5.3.3多靶点药物设计186
5.3.4网络药理学190
5.3.5反向对接191
5.3.6组合化学与合理药物设计的结合策略193
参考文献196
进一步参考和选读文献197
6先导化合物优化/199
6.1从苗头到先导与先导化合物优化200
6.2先导化合物优化的原则及策略201
6.2.1配体效率与配体亲脂性效率201
6.2.2类先导化合物性与三倍律202
6.2.3先导化合物优化原则203
6.2.4先导化合物优化基本策略204
6.3化合物药效学性质的优化205
6.3.1基于靶点结构的优化205
6.3.2基于片段结构的优化206
6.3.3基于配体结构的优化208
6.3.4骨架跃迁209
6.4化合物药动学性质的优化212
6.4.1药代动力学的意义212
6.4.2基于性质药物设计优化的目标213
6.4.3成药性213
6.4.4类药性与五倍律214
6.4.5药动学性质的预测优化216
参考文献217
进一步参考和选读文献218
7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应用实例/219
7.1基于靶点蛋白结构的药物设计案例220
7.1.1抗流感病毒药物设计--基于唾液酸酶结构的药物设计220
7.1.2AChE抑制剂的研究--基于AChE晶体结构的药物设计222
7.1.3SARS病毒3CL主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基于同源蛋白结构的药物设计231
7.2基于虚拟筛选的药物设计案例233
7.2.1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FW01的发现233
7.2.2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FW01的结构改造和优化235
7.3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设计案例239
7.3.1非核苷类NS5B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基于配体的药效团模型239
7.3.2针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的抗炎药物研究--基于多靶点蛋白的药效团模型242
7.4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案例249
7.4.1抗疟疾药物代谢稳定性的性质预测249
7.4.2代谢部位的预测步骤250
7.4.3代谢部位的预测结果及分析250
7.5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案例251
7.5.1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的发现251
7.5.2基于NMR的片段筛选和基于片段的Bcl-2抑制剂设计252
7.5.3Bcl-2抑制剂先导化合物优化254
7.6基于反向对接的靶点识别案例255
7.6.1天然产物咖啡酰酪胺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新靶点肽脱甲酰基酶(PDF)的发现--作用靶点预测255
7.6.2基于结构的系统生物学和反向对接验证吉非替尼的脱靶效应--不良反应预测257
参考文献260
索引264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