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中国学术流变

百科 2023-01-30 13:13:41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中国掌挥意讲学术流变》是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天瑜。

  • 中文名 中国学术流变
  • 定价 48.00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冯天瑜
  • 出版时间 2003-04

容简介

  "学术"是一个联合结构的双音节词 ,由并列的"学"与"术"两个单字词组合而成。故为着把握"学术"的整体意义,须分释"学"与"术"。

图书目录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录)&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论时代思潮&梁启超

  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节录)&章太炎

  訄书·原学&章身存晶队类太炎

  古今学术之递变(节录)&罗振玉

  秦至宋学术与政治&程颐论

  论古今学风变迁与政俗之关系(节录)&刘师培

  南北学派不同论·总论&刘师培

  周末以后学术之流变&王国雏

  孔子以后之中国学术文化精神&唐君毅

  中国文化之过去与现在(节录)&唐君毅

  通雅·序&方以智

  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王国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总叙&纪昀

  原道(节录)&韩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圣学知统录(节录)&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学统(节录)&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道统录(节录)&纪昀

来自  总述(节录)&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叶适

  上仁宗皇帝书(节录)&程颐

  儒志编·原序(节录)&汪

  国史儒林传序(节录)&阮元

  圣哲画像记(节录)&曾国藩

  孔子改制考序(节录)&康有为

  口说·学术源流(节录)&康有为

  仁学(节录)&谭嗣同

  论八股存亡之关系(节录)&严复

  儒与二世出入论&汪家禧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节录)&梁启超

  道德真经广圣义序(节录)&杜光庭

  真系(节录)&李渤

  临论道教&马端

  中国古代哲学之政治社会的背景&冯友兰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360百科导论&方东美

  古代中国占卜术派生的理性思维(节录)&(法)汪德迈

  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英)李约瑟

  论先秦学术

  庄子·天下(节录)

  王夫之天下篇解(节录)

  孟子·滕文公下(节录)

  荀子·非十二子(节录)

  韩非子·显学(节录)

  吕氏春秋·不二(节录)

  尸子·广泽(节录)

  谈论六家要指&司马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书后&梁启超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校雠通义·汉音妒外食使说单支首志诸子&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上 论诸子&章儿国粮投形化验学诚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梁启超

  九流(节录)&梁启超

  崇文总目叙释(节录)&欧阳修

  淮南子·要略(节录)&欧阳修

基触开坚等四场千答课秋  淮南子·要略书后&梁启超

  诸子不出于王宫论(节录距啊裂)&胡适

  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节录)&劳思光

  战国子家叙论·切情班给秋分装同地导析论战国诸子之地方性&傅斯年

  那迫文史通义·原道上(节录)&章学诚

  訄书·订孔(节录)&章太炎

  馗书·儒墨(节录)&章太形混掉

  馗书·儒道(节录)&章太炎

  馗书·儒法&章太炎

  馗书·儒侠(节录)&章太炎

  儒道传统&胡适

  原儒·原学统顺础测会鲁末(节录)&熊十力

  儒家第一阶段的发展&牟宗三

  战国子家叙论·论儒&傅斯年

  史记·孔子世家(节录)

  史记·整掉裂的仲尼弟子列传(节录)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节录)

  读荀&韩愈

  孔孟周程张子·论孔门弟子&朱熹

  孟子字义疏证·序导艺战(节录)&戴震

  孔门弟子及后学(节录)&梁启超

  墨者及墨学别派(节录)&梁启超

  读墨子&韩愈

  墨子序&俞樾

  论墨家&钱穆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录)

  论老子书&程颐

  老子(节录)&叶适

  老氏·老子(节录)&朱熹

  汉书·艺文志·术数略(节录)

  史记·日者列传(节录)

  史记·龟策列传(续殖剂议现节录)

  孔孟之间的驿站(节录)&庞朴

  郭店竹简与中国哲学(论纲)(节录)&郭沂

  楚简中的新知(节录)&(美)杜维明

素难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序(节录)&陈燮君

  论秦汉学术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

  吕氏春秋序(节录)&高诱

  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节录)&汪中

  通志·校雠略 秦不绝儒学论&郑樵

  汉书·艺文志(节录)

  汉书·儒林传(节录)

  汉书·五行志(节录)

  后汉书·儒林列传(节录)

  日知录·两汉风俗&顾炎武

  史记 论汉初黄老之学

  限情棉剧益介讲叶气针汉书·元帝纪 论汉家霸王之道

  论老子三(节录)&魏源

  淮南子叙目(节录)&高诱

  论秦汉经史之学&钱穆

  汉代学术史略·序 论经学史(节录)&顾颉刚

  汉宋学术异同论·总序&刘师培

  经学历史(节录)&皮锡瑞

  论经学流变&梁启超

  经学史与经学之派别(节录)&周予

  文史通义·言公上(节录)&章学诚

  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叙&魏源

  两汉古文学家多小学家说(节录)&王国维

  申鉴·时事(节录)&荀悦

  日知录·汉人注经(节录)&顾炎武

  驳建立孔教议(节录)&章太炎

  两汉三国学案序(节录)&唐晏

  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录)&唐晏

  论汉儒(一)&程颢 程颐

  论汉儒(二)&程颐

  论书篇(节录)&程

  纬书&吴廷翰

  纬书思想研究的历史及其课题(节录)&(日)安居香山

  扬雄太玄(节金奏转劳县预低院杀常呼录)&叶适

  易·纲领上(节录)&朱熹

  战国汉唐诸子(节录)&朱熹

  朱子语类·论汉唐学术&朱熹

  汉书·董仲舒传(节录)

  汉书·司马迁传(节录)

  司马迁和班固(节录)&(美)黄仁宇

  汉书·扬雄传(节录)

  汉书·刘歆传(节录)

  后汉书·马融传(节录)

  后汉书·郑玄传(节录)

  后汉书·桓谭传(节录)

  后汉书·王充传(节录)

  论衡·自纪(节录)&王充

  论衡·问孔(节录)&王充

  论衡·非韩(节录)&王充

  论衡·案书&王充

  后汉书·王符传(节录)

  后汉书·仲长统传(节录)

  后汉书 论原始道教之流变

  后汉书 论佛教传入中国之初

  魏书·释老志(节录)

  汉朝佛教与老庄思想之关系(节录)&陶建国

  出三藏记集·安世高传(节录)&僧佑

  出三藏记集·支谶传(节录)&僧佑

  论魏晋南北朝学术&僧佑

  五朝学(节录)&章太炎

  学变&章太炎

  晋书·儒林传序

  北史·儒林传序

  梁书·儒林传序

  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朝经学&赵翼

  颜氏家训·勉学(节录)&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叙&于慎行

  论汉晋儒者&程颐

  论东汉东晋学术&程颐

  两汉三国学案凡例(节录)&唐晏

  汉魏博士考·案语(节录)&王国维

  晋唐学术&苏辙

  论魏晋隋唐经史之学&钱穆

  世说新语·文学(节录)&刘义庆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节录)&唐长孺

  日知录·正始(节录)&顾炎武

  日知录·清议(节录)&顾炎武

  十驾斋养新录·清谈&钱大昕

  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节录)&赵翼

  老子本义序(节录)&魏源

  传易图序(节录)&欧阳修

  论王弼&程颢 程颐

  朱子语类 王弼用老庄解《易》&朱熹

  三国志·阮籍传(节录)

  晋书·嵇康传(节录)

  三国志·钟会传(节录)

  晋书·向秀传(节录)

  晋书·郭象传(节录)

  晋书·王衍传(节录)

  晋书·裴頠传(节录)

  晋书·戴逵传(节录)

  梁书·范缜传(节录)

  隋书·经籍志 论佛经、佛教

  魏书·释老志(节录)

  周书·武帝纪(节录)

  对傅奕废佛僧事(节录)&法琳

  译经下(节录)&慧皎

  义解论(节录)&慧皎

  弘明集后序(节录)&僧佑

  广弘明集序(节录)&道宣

  《般若》学之六家七宗&吉藏

  《地论》师的北道南道派&道宣

  论佛教南北之异&神清

  北方四宗&安澄

  喻道论(节录)&孙绰

  正二教论(节录)&明僧绍

  与诸道人辨宗论(节录)&谢灵运

  鸠摩罗什传(节录)&僧佑

  法显传(节录)&僧佑

  高僧传·支遁传(节录)&慧皎

  高僧传·道安传(节录)&慧皎

  高僧传·慧远传(节录)&慧皎

  高僧传·竺道生传(节录)&慧皎

  高僧传·僧肇传(节录)&慧皎

  续高僧传·慧思传(节录)&道宣

  南齐书·周颐传(节录)

  隋书·经籍志 论道经、道教

  述三教诗&萧衍

  黄巾道士缘起说&章太炎

  朱子语类·老氏·老庄列子(节录)&朱熹

  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节录)&方维甸

  叙齐高祖废道法事(节录)&道宣

  魏书·释老志 寇谦之改造天师道教

  灭惑论(节录)&刘勰

  二教论·儒道升降(节录)&道安

  二教论·道仙优劣(节录)&道安

  二教论·服法非老(节录)&道安

  辨正论·九箴篇(节录)&法琳

  南北朝隋唐初道教教义学管窥(节录)&(日)麦谷邦夫

  方术传的立传及其性质(节录)&(日)坂出祥伸

  晋书·傅玄传 论魏好法术

  晋书·葛洪传(节录)

  明本(节录)&葛洪

  南史·陶弘景传(节录)

  论隋唐五代学术

  隋书·经籍志(节录)

  隋书·儒林传序(节录)

  旧唐书·儒学序(节录)

  旧唐书·经籍上(节录)

  旧唐书·高宗纪(节录)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节录)

  旧唐书·玄宗纪(节录)

  文献通考 论隋唐学术&马端临

  新唐书·唐颁《五经正义》

  史通·自叙(节录)&刘知几

  朱子语类·战国汉唐诸子(节录)&朱熹

  论异端之说&陆九渊

  士学上(节录)&叶适

  中国佛学的传统(节录)&成中英

  送僧浩初序&柳宗元

  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节录)&柳宗元

  《法苑珠林》提要(节录)&纪昀

  旧唐书·武宗纪(节录)

  止观统例议&粱肃

  大乘起信论义记(节录)&法藏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节录)&法藏

  华严原人论·序&宗密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节录)&宗密

  楞伽师资记(节录)&净觉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节录)&刘禹锡

  智颉传(节录)&道宣

  摩诃止观(节录)&智?

  灌顶传(节录)&道宣

  道绰传(节录)&道宣

  安乐集(节录)&道绰

  唐初佛教与玄奘求法&慧立 彦悰

  谢高昌王表&玄奘

  玄奘传(节录)&道宣

  三藏圣教序(节录)&李世民

  二祖智俨和尚传(节录)&续法

  窥基传(节录)&赞宁

  坛经(节录)&慧能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节录)&崔致远

  法藏传(节录)&赞宁

  神会传(节录)&赞宁

  湛然传(节录)&赞宁

  王通(节录)&叶适

  类次文中子引(节录)&陈亮

  诸子辩(节录)&宋濂

  旧唐书·傅奕列传(节录)

  新唐书·啖助及大历时儒学

  新唐书·韩愈传(节录)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节录)&皮日休

  翼统·韩昌黎先生(节录)&熊赐履

  复性书(节录)&李翱

  读李翱文(节录)&欧阳修

  书韩退之学生代斋郎议后(节录)&方苞

  韩愈李翱在中国哲学史中之地位&冯友兰

  刘知几与《史通》&韩国磐

  杜佑与《通典》&韩国磐

  通儒道说&李观

  三教论衡(节录)&白居易

  黜子书(节录)&白居易

  黄老术&白居易

  令道士在僧前诏&李世民

  释教在道法上制&武则天

  僧道并重敕&武则天

  释疏题明道德义(节录)&杜光庭

  道德真经元德纂序(节录)&杜光庭

  旧唐书·方伎(节录)

  旧唐书·隐逸(节录)

  新唐书·方技(节录)

  论宋元学术

  宋元学案序录&全祖望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宋学术&钱穆

  论宋代经史之学&钱穆

  论宋代学术&张舜徽

  宋儒经学(节录)&钱大昕

  论宋儒&崔述

  宋学的特征&(日)岛田虔次

  宋史·道学·叙

  孔孟周程张子(节录)&朱熹

  伊洛正源书序&陈亮

  理学宗传·序(节录)&孙奇逢

  答彭进士允初书(节录)&戴震

  孟子私淑录(节录)&戴震

  宋学渊源记(节录)&江藩

  一、卷上·叙

  二、卷下·记者曰(节录)

  三、附记·记者曰(节录)

  佛学与理学&谢无量

  学术辨(上)&陆陇其

  辨圣学非道学文(节录)&毛奇龄

  闽中理学渊源考·序(节录)&李清馥

  闽中师友渊源考·序(节录)&戴震

  朱陆(节录)&章学诚

  学蔀通辨提纲·论朱陆&陈建

  论宋明理学&严复

  一、法意按语(节录)

  二、道学外传(节录)

  三、道学外传余义

  儒家第二阶段的发展&牟宗三

  道学家(节录)&(美)黄仁宇

  胡先生墓表(节录)&欧阳修

  李泰伯先生文集序(节录)&陆瑶林

  伊洛渊源录(节录)&朱熹

  一、奏状(节录)&胡安国

  二、康节先生墓志铭(节录)&程颢

  三、邵雍行状略(节录)&张嵴

  四、横渠先生行状(节录)&吕大临

  通书总论(节录)&曹端

  张子正蒙注序论&王夫之

  闽中理学渊源考(节录)&李清馥

  一、杨时学派·叙(节录)

  二、罗从彦学派·叙(节录)

  三、黄斡学派(节录)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节录)&叶适

  陆九渊集·叙(节录)&傅文兆

  陆九渊集·序(节录)&汪廷珍

  范仲淹与宋初学者&黄金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法藏碎金录(节录)&纪昀

  宋元学案(节录)&黄宗羲 全祖望

  一、涑水学案·文正司马涑水先生光

  二、荆公新学略·文公王临川先生安石

  三、苏氏蜀学略

  (1)文公苏老泉先生洵

  (2)文忠苏东坡先生轼(节录)

  苏门六君子文粹·序&钱谦益

  宋元学案(节录)&黄宗羲 全祖望

  一、艮斋学案·文宪薛艮斋先生季宣(节录)

  二、龙川学案·文毅陈龙川先生亮(节录)

  三、水心学案·忠定叶水心先生适(节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浪语集(节录)&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止斋文集(节录)&纪昀

  元儒考略(节录)&冯从吾

  一、赵复传(节录)

  二、许衡传(节录)

  三、吴澄传(节录)

  宋元学案(节录)&黄宗羲 全祖望

  一、鲁斋学案·文献姚雪斋先生枢(节录)

  二、东发学案·文洁黄於越先生震(节录)

  三、深宁学案·尚书王厚斋先生应麟(节录)

  四、静修学案·文靖刘静修先生因(节录)

  五、介轩学案·教授马竹洲先生端临(节录)

  论明代学术

  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节录)&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节录)&仇兆鳌

  明儒学案·序&莫晋

  明史·儒林·叙(节录)

  学蔀通辨·自序(节录)&陈建

  明代理学之前驱(节录)&林继平

  论晚明学术流变&梁启超

  明清启蒙学术的分期&萧菱父 许苏民

  论明末清初时期在思想史上演变的意义(节录)&(日)沟口雄三

  关于《永乐大典》(节录)&郑振铎

  重刻方正学文集序(节录)&钱谦益

  悔过自新说(节录)&李颙

  富平答问(节录)&李颙

  朱子晚年定论(节录)&顾炎武

  法王(节录)&唐甄

  论心学&崔述

  王学&章太炎

  阳明学的展开·特别是左派(节录)&(日)沟口雄三

  阳明学评价的问题(节录)&(日)荒木见悟

  明儒学案(节录)&黄宗羲

  一、崇仁学案·叙

  二、白沙学案(节录)

  (1)白沙学案·叙

  (2)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节录)

  三、河东学案·叙

  四、姚江学案(节录)

  (1)姚扛学案·叙

  (2)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节录)

  五、浙中王门学案(节录)

  (1)浙中王门学案·叙(节录)

  (2)郎中徐横山先生爱(节录)

  (3)员外钱绪山先生德洪(节录)

  (4)郎中王龙溪先生畿(节录)

  六、江右王门学案(节录)

  (1)江右王门学案·叙

  (2)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节录)

  (3)贞襄聂双江先生豹(节录)

  (4)文恭罗念庵先生洪先(节录)

  七、泰州学案(节录)

  (1)泰州学案·叙

  (2)处士王心斋先生艮(节录)

  (3)参政罗近溪先生汝芳(节录)

  八、甘泉学案(节录)

  (1)甘泉学案·叙

  (2)文简湛甘泉先生若水(节录)

  九、诸儒学案(节录)

  (1)文庄罗整庵先生钦顺(节录)

  (2)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节录)

  十、东林学案(节录)

  (1)东林学案·叙

  (2)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节录)

  (3)忠宝高景逸先生攀龙(节录)

  十一、蕺山学案(节录)

  (1)蕺山学案·叙

  (2)忠端刘念台先生宗周(节录)

  论泰州学派&李贽

  李贽(节录)&容肇祖

  题念庵集后&孙奇逢

  17世纪基督徒与中国人世界观之比较(节录)&(法)谢和耐

  徐光启传(节录)&阮元

  徐光启集·序言(节录)&王重民

  李我存研究作者序&方豪

  徐霞客游记·前言(节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工开物·序&宋应星

  论清代学术&宋应星

  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国维

  清代学术概论(节录)&梁启超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节录)&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节录)&梁启超

  清史稿·儒林·叙

  辨学(节录)&焦循

  清儒(节录)&章太炎

  说林下(节录)&章太炎

  汉学论&章太炎

  国朝汉学师承记·跋(节录)&汪喜孙

  书学案小识后(节录)&唐鉴

  近代汉学变迁论&刘师培

  近代经学与政治·序(节录)&汤志均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录)&胡适

  中国19世纪晚期的传统经文与维新精神(节录)&(法)程艾蓝 许明龙 译

  浙东学术&章学诚

  黄宗羲传(节录)&江藩

  方以智年谱·序(节录)&谢国祯

  顾炎武传(节录)&江藩

  日知录·序&潘耒

  亭林学案·叙&徐世昌 等

  船山学案·叙&徐世昌 等

  王先生夫之传(节录)&徐世昌 等

  论王夫之&文廷式

  崔述的立志岁月(节录)&(法)桀溺

  西蜀唐圃园先生行略(节录)&王闻远

  颜学&章太炎

  论颜元&文廷式

  惠松崖传(节录)&江藩

  戴震传(节录)&江藩

  钱大昕传(节录)&江藩

  十驾斋养新录·序(节录)&阮元

  清史稿·方东树传

  龚自珍传(节录)&支伟成

  魏源传&支伟成

  魏源与晚清学风(节录)&齐思和

  清史稿·冯桂芬传(节录)

  曾涤生(节录)&钱穆

  抱冰堂弟子记(节录)&张之洞

  论"中体西用"&梁启超

  治学术在专精说&薛福成

  俞先生传&章太炎

  盛世危言·彭序

  孙诒让传&章太炎

  皮锡瑞传略(节录)&周予同

  清故资政大夫海军协都统严君墓志铭(节录)&陈宝琛

  严几道诗文钞·序(节录)&蒋贞金

  康有为与章太炎&周予同

  饮冰室合集序(节录)&林志钧

  论民国学术&林志钧

  民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陈寅恪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序(节录)&钱穆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节录)&蔡元培

  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节录)&贺麟

  从典范转移的角度看当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变局(节录)&刘述先

  近年来中国学术研究的成绩&王治心

  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节录)&周予同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概论(节录)&戴逸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节录)&刘梦溪

  现代化的意义和中国现代化的尝试(节录)&张君劢

  中国五四时代反传统以后的归趋(节录)&徐复观

  反儒家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韦政通

  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节录)&(美)余英时

  论五四及其以后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崛起(节录)&(美)本杰明·施沃茨

  现代科学对中国思想的教条影响(节录)&(美)郭颖颐

  "古史辨派"的方法论(节录)&杨向奎

  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前言(节录)&杨深

  自述学术次第(节录)&章太炎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节录)&陈寅恪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陈寅恪

  刘先生行述(节录)&陈钟凡

  余嘉锡先生小传(节录)&李学勤

  自传(节录)&钱基博

  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前言(节录)&王永兴

  胡适学术文集总序(节录)&姜义华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节录)&傅斯年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自序&钱穆

  傅孟真先生的思想(节录)&胡适

  董作宾先生小传(节录)&裘锡圭

  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节录)&(美)张灏

  《熊十力全集》·序(节录)&萧菱父

  熊十力与胡适&(美)杜维明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节录)&梁漱溟

  梁漱溟与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节录)&(美)艾恺

  新原人·自序(节录)&冯友兰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节录)&李泽厚

  陈独秀与文学革命(节录)&胡适

  李达生平事略(节录)&《李达文集》编辑组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

  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序(节录)&刘大年

  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吕振羽&昊泽

  韧的追求·自序(节录)&侯外庐

  附录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