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飓风战机

百科 2023-01-09 12:59:14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飓风(Hur绿很级今决ricane)式战斗机也是二次大战中名闻暇尔的战斗机。它的名气,首先出在曾惨败给诞生于来自同一时间的对手,接着又因战功赫赫而名声大噪。

  • 中文名 飓风战机
  • 外文名 Hurricane fighter
  • 类型 战斗机
  • 生产公司 霍克飞机公司
  • 设计者 悉尼·肯姆

研发

  二十年代英国空军一份报告提出:时速超过三百公里的的战机很难编队飞行,也础答制火渐在形弱世握不能作剧烈的机动动作,因来自为过载会大得令飞行360百科员无法忍受。再加上"单翼机不安全"的著名研究报告,令英国空军的首脑人物一直对单翼战斗机持怀疑态度。

隶属海军航空兵米知转略容高还手证项海飓风战斗机

  但霍克(Hawker)飞机公司的肯姆(Camm)爵士富有远见地坚持设向若高们联记菜越计单翼战斗机,并争得军方的采纳。在设计过程中,肯姆爵士把飓风战斗机原计划采用的苍鹰(Goshawk)发动机和固定式起落架改为马力更大的灰背隼(Merlin)PV12 发握色回干轻切动机和收放式起落架,并将作为主要武备的四挺机枪增进至八挺。此外,飓风还采用了许多当时属十分先进的技术,如流线形的机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属蒙皮。密封式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方便飞行员跳伞时的设第下紧急脱离。首架飓风式战斗机在 1935 年 11 月试飞成功。

生产

  飓风和海飓风战斗机共生产大概14,000架。大部份都由霍克飞机公司生产。奥斯汀汽车公司(Austin Motor Company)生产了300架。加拿大则生产了1400架,即Mk X。

装备

  1936 年 6 月,英国空军订购了 600 架飓风战来自斗机,后来又不断追加。至 跑又者圆政和高1939 年 9 月共有 18 个半中队 497 架飓风进入空军服役。到 1940 年 8 360百科月的不列颠空战之前,目写缺考聚霍克公司总共交付了 2,309 架飓风式战斗机。

型号

  飓风Mk I

  如预期一样,第1架飓风Mk I很快就完成,1937年10月开始付运。这款早期型号非常简单,使用覆有布制蒙皮的机翼,木制双叶定距螺旋桨,装甲不足又没有自封油箱。以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Mk 取压倍II或Mk III驱动,产生1,030匹马力,并配备8挺使用.303英吋子弹的勃朗宁M1919机枪。8挺机枪听起来好像火力很强,但事实上这种小口径机枪只能击落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木制飞机。不列颠空战期间常常出现德军飞机被大量.303子弹击中后仍能安全飞返基地的情况。使用较少但口径较大的机枪能更有效击落班父导花审被吗持弦敌机,Mk I后的型号均改善了火力不足的问题。

飓风Mk1(R4118)

  1939年,Mk I改用全金属机翼和德哈佛兰(de Havilland)或罗陀(Rotol)制的恒速金属螺旋桨,又加装了装甲和增加发动机推力的喷射式排气道。皇家空军共订购500架Mk I后期型,成为法国战役和不列颠思山又背语空战时的主力机种。首位皇家空军的王牌飞行员第73中队的卡柏·凯恩就是使用这种MK I后期型。

  虽然倚赖一些旧科技,但飓风证明能与德国空军的Bf 109匹敌。参与不列颠空战时于第85飞行中队服役的英国王牌彼德·唐森(Peter Townsend )著作Duel of Eagles中指出,飓风战斗宗依派机超凡的回转性能能够抵销BF 109在速度上的优势。另一个因素积余广群界指价映无就是驱动飓风战斗机的梅林发动机,尤其当加装了限流器改善负G动作会出现截这判油美图厚战也油的问题后,梅林的高这互满态低空性能较驱动Bf 109的DB 601好。但于15,00的持振任站普志蒸田0英尺以上时,DB60她父反城刻故群写抗延角1A-1则较梅林III和XII佳。不列颠空战期间,皇家空军取得的战果大都由飓风战斗机击落(2,7线陈拉前害足身换冲停39架中,飓风击落了1,593架)。飓风多数会被指派去攻击那些航速较慢的轰炸机,而喷火则负责对付Bf 109。到1940年末不列颠空战结束时,喷火的生产速度已经赶上飓风,大部请证低推份飞行中队都已经能够配备喷火战斗机。

飓风Mk1(R4118)

  飓风Mk II

  梅林发动机改良版本XX(MK 20)于1940年推出,新的双速上伟威刚商把增压器可以让飞行员根据高度(气压)改变叶轮(impeller)速度。于18,000尺或以上,飞行员可以转到高速传动("FS ratio"-完全增压(Full Supercharge))以增加压缩,低于18,000尺时,则转到低速传动("MS ratio"-普通增压(Moderate Supercharge)),这职活脱输样会减少引擎功率育岩犯鲜测斯省品的消耗。结果于不同高度都能够提供更大的动力,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最大输出1,280匹马力。

  1940年6月11日,第一架配备灰背隼XX的飓风Mk I首飞。1940年9月,不列颠空战最激烈的时候,飓风Mk IIA1亦开始交付各飞行中队。

  霍克飞机公司对改装战斗机武装有充足经验。首个试验将2门欧瑞康(Oerlikon Contraves)20毫米防空炮以吊舱安装于飓风机翼下,但携弹量少,弹鼓供弹的设计又常常出现卡弹的情形。最后以4门希斯巴诺Mk II 20毫米航炮安装于机翼内。

  灰背隼XX性能之佳,令老旧的飓风仍能继续生产,霍克飞机公司不久后推出飓风Mk IIA2,一种配备12门白朗灵机枪,一种配备4门希斯巴诺航炮。首架MKII A2于10月交付,使用了较大的螺旋桨。其后订名为MK IIB和MK IIC,分别于1941年4月和6月推出,都使用了经轻微修改的机翼。新机翼加装了炸弹挂架,可挂250公斤、500公斤炸弹或附加油箱。此时德国的新式战斗机性能上已超越飓风,因此飓风的角色就转为战斗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

MK IIC(PZ865),清楚看见左翼两门航炮

  Mk II也用于地面支援,但很快就发现20毫米航炮的能力并不足以摧毁德国坦克,用炸弹攻击更是不可能。霍克于每边机翼下加装1门40毫米航炮,机翼内的武装则减至每边一门白朗灵机枪,问题迎刃而解。这些改装了的飓风被起了一个绰号-飞行开罐器(Flying Can Openers)。

  首架改装了的MK IIB于1941年9月18日首飞。其后新建配备这种武装的飓风被订名为MK IID,于1942年开始交付,并于驾驶舱、散热器和发动机加装装甲。MK IID最初配备劳斯莱斯制的航炮,携弹12发;但很快便转用维克斯S航炮,携弹15发。MK IID于北非战场执行反坦克任务,在没有防空炮火和敌方战斗机干扰下,飓风MK IID均能精确有效地打击装甲车辆和其他地面车辆。

  另一种使用改装机翼的型号为MK IIE,在首250架交付后型号变更为MK IV。T Mk IIC 是一种以MK IIC为蓝本的双座教练机。只为伊朗空军建造过2架。

飓风 IV(KZ321)

  飓风Mk III

  Mk III是使用帕卡克(Packard制梅林发动机的MK II,以腾出英国制的梅林发动机供其他机种使用。但其后英国制的梅林发动机产量增加,计划因此被放弃。

  飓风Mk IV

  飓风最后一个重大改动就是使机翼更为"合理"(rationalize),装置一个能挂载2枚炸弹的挂架,2门40毫米维克斯航炮或8枚RP-3火箭弹。也改用了最新的灰背隼24或27发动机,输出1,620匹马力,并装有沙尘过滤器。Mk IV于1944年早期被台风战斗轰炸机取代前于欧洲战场执行地面攻击任务。法国王牌皮埃尔·克洛斯特曼(Pierre Clostermann)于其著作《The Big Show》中忆述携带有RP-3火箭弹的飓风航速会因为火箭弹的阻力而限制于每小时330公里,致命的德军地面炮火很容易就击落携有火箭弹的飓风。克洛斯特曼也叙述了一次火箭弹攻击任务,第184飞行中队4架飓风Mk IV于1943年12月20日负责攻击法国海岸一个V-1发射场,但有3架飓风在展开攻击前已经被击落。

飓风Mk IV,携有RP-3火箭弹。

  飓风Mk V

  有2架飓风Mk IV被改装为飓风Mk V,使用4叶螺旋桨和灰背隼32发动机。当时地面攻击任务已经改由台风执行,飓风亦不再生产,只有少量MK V交付到空军。

  此时,于英国的飓风已经退居二线。但其他海外地方仍视飓风为一线战斗机,于中东和远东地区均有突出表现。1941年至1942年初防卫马耳他的战役,飓风亦作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海飓风Mk IA

  由飓风Mk I改装而成,用于一些装有投射器的商船(Catapult armed merchantman,CAM)上,自商船的投射器出击并为商船群提供空中防御。如果未能飞抵陆地,飞行员就要跳伞逃生,并由商船救起。

  海飓风Mk IA都是由一些前线部队退役的飓风Mk I改装而成,这些飓风Mk I都曾受过损坏,结构上都不太坚固。曾经有一架海飓风Mk IA因抵受不住投射器的冲力而裂成碎片。由50架飓风Mk 1改装成。

  海飓风Mk IB

  装有弹射器线轴和着陆勾。由1941年10月起,用于商船空母。由340架飓风Mk IIA改装成。

海飓风Mk IB编队,摄于1941年12月

  海飓风Mk IC

  自1942年2月起把MK I改装,加装弹射器线轴、着陆勾和飓风Mk IIC的机翼。

  由400架飓风Mk IIC和MK IIB改装成。

  海飓风Mk IIC

  用于航空母舰,装有海军无线电设备。

  由400架飓风Mk IIC改装成。

  加拿大飓风,Mk X至Mk XV

  部份飓风由加拿大汽车及铸造公司生产。

  飓风Mk X:单座战斗机/战斗轰炸机,1具帕卡德梅林28发动机提供1,300匹马力。配备8门0.303英吋(7.7毫米)口径机枪,共生产490架。

  飓风Mk XI:共生产150架。

  飓风Mk XII:单座战斗机/战斗轰炸机,1具帕卡德梅林29发动机提供1,300匹马力。配备12门0.303英吋(7.7毫米)口径机枪,其后改为4门20毫米航炮。

  飓风Mk XIIA:单座战斗机/战斗轰炸机,1具帕卡德梅林29发动机提供1,300匹马力。配备8门0.303英吋(7.7毫米)口径机枪。

  海飓风Mk XIIA:与飓风Mk XIIA相同。

二战中飓风

在欧洲大陆行动的失败

  当二次大战爆发后,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被派驻欧洲大陆,担任前线空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力。但战果大大出乎英国人的预料:1940 年 5 月 8 日至 18 日短短的十天里,飓风即被击落 250 架;在掩护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空战行动中,又损失了近 150 架。

采用V形编队的缺点

  飓风输得如此之惨,除了总体性能确比 Bf 109 差及数量上处于劣势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从一次大战结束到二次大战初期的二十年中,英军战斗机基本编队一直采用三机"V"字密集队形:长机在前,两架僚机分别在长机的两侧后方,与长机相距约 100 米。英军认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不易丧失队形。当多机编队时,英军以三机"V"队为单位,以同样方法编成"V"形大队。

  而事实恰好相反:因为队形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主要精力都放在与长机保持编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后方;而长机则以为后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德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英军才发现后面的尾巴,为时晚矣。

  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英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当大机群在带队长机带领下机动时,虽然看起来煞是壮观,但实际上却是老牛拉破车。

德军队形改革带来了好处

  德军的"秃鹰"军团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初期,采用的也是"V"形编队。但因为参战的 Bf 109 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方法。在实战中,德军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比"V"字队更机动灵活,于是它被写进了德空军的战斗条令。

  在法国战役中,一天英军三个中队共 36 架飓风战斗机正在编队飞行,突然发现约十架 Bf 109 钻云而出,从大队的侧后方扑过来。英军带队长机立即率领机群转向迎击德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一半,德军战斗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火了。转眼间,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战斗过程中,英军未有机会发射一发子弹,有的飞行员甚至连敌机都没看见。以三倍多于敌机的优势,却落得如此惨败的结局,难怪一个英军飞行员发牢骚说:"我们为什么要飞'V'队?就为了飞起来好看。"

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

  在 1940 年 8 月的不列颠空战中,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性能更好,足以和 Bf 109 匹敌的喷火式战斗机所吸引,因此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当时英空军中飓风式战斗机共有 32 个中队,而喷火式只有 19 个中队,飓风式仍然是英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

  当喷火式与德军护航的 Bf 109 纠缠时,飓风式则趁虚攻击笨重的德军 Bf 110 双引擎战斗机和轰炸机。纵观整个不列颠空战战役,飓风式击落的敌机比英军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多,功不可没。

  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上 40 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坦克,也取得显赫战绩。

  从 1941 年开始,英国海上运输船队频频遭到德国"U"型潜艇和Fw 200 远程轰炸机的袭击,为保护性命悠关的海上运输线,英军把飓风做一些改动后成为"海飓风"配置在匆忙加装弹射装置的商船上。执行战斗任务时,将海飓风用弹射装置弹射出去;完成任务后再迫降在海面上,由其他船只设法把飞行员救起。后来才对海飓风再加以改进配备于英海军的航空母舰上。在 1942 年 8 月护送赴马耳他岛船队的战斗中,70 架海飓风迎战总数超过 600 架的轴心国机群,取得击落 39 架而自己只损失 7 架的出色战果。

  至大战结束,英国和加拿大共生产了 14,231 架飓风式战斗机,有 2,952 架依租借法案输往苏联,但其中相当一部份损失于海上运输途中。

外国用户

  由于构造坚固,维修容易令飓风在二战每个战场都有很长的服役期,同盟国和轴心国都曾使用过飓风。一些国家更是在因缘际会的情形下开始使用,如中立国爱尔兰。当局把那些迫降到爱尔兰的飓风战斗机充公,然后供爱尔兰航空兵(Irish Air Corps)使用。(爱尔兰人会对经边境"逃"回北爱尔兰的飞行员"视若无睹")

  飓风亦加入了自由法国的空军-Forces Aériennes Françaises Libresg(FAFL),由1940年6月到1943年5月间于北非征战。FAFL的飓风均于机身涂上洛琳十字(Cross of Lorraine)而不是传统的圆盘(roundel)标志以免与维希法国的空军混淆。

  英联邦国家中,包括新西兰,皇家空军内的皇家新西兰空军第486飞行中队和第488飞行中队(由新西兰人组成,皇家新西兰空军训练,但由皇家空军指挥)都是使用飓风战斗机。皇家加拿大空军亦有几个中队使用飓风,包括曾经参与不列颠空战的皇家加拿大空军第1飞行中队。南非空军的飓风则是沙漠空军(Desert Air Force)组成的一部份。比利时购买了20架飓风,并获授权自行生产80架,但只完成了2架。大部份飓风都在德国入侵时损毁。南斯拉夫亦获授权生产飓风,并接收英国24架样板机。多种型号共2952架飓风被送到苏联服役。芬兰空军曾由苏联虏获1架飓风MK IIC。

带有南斯拉夫空军标志的飓风MK IVRP

  芬兰于冬季战争末购入12架飓风MK I,运送中途损失了2架。其后英国对芬兰宣战,在零件不足的情况下飓风MK I并未有发挥太大作用。所有10架飓风共计击落了5架敌机。

  土耳其和罗马尼亚于1939年购入飓风战斗机,其他重要使用者包括澳洲、希腊、埃及、印度、伊朗和葡萄牙。

  德国空军亦将一些掳获的飓风作训练和教学用途,日本则掳获2架澳洲的飓风。

基本性能

  翼展:12.19 米

  机长:9.75 米

  机高:4 米

  最大起飞重量:2,994 千克

  最高时速:511 公里

  升限:10,973 米

  续航距离:740 公里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