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喙副黛缘蝽

百科 2023-02-01 07:40:32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半翅目,缘蝽科。寄主于龙眼、荔枝等来自。此虫栖居隐蔽,成虫、若360百科虫危害龙眼果穗、幼果和叶片,是龙眼结果期的重要害虫。

  • 中文名称 喙副黛缘蝽
  • 拉丁学名 Paradasynus longirostris Hsiao
  • 别称 红缘蝽,俗称红鸡公、红蚂蚁、椿象虎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8-21mm,背面驼毛色(近似黄褐色)。腹面两侧各有8个黑色斑快导还然远矿兴点,前后端(前胸及腹部后方各1)两个较小。口喙4节,长8-9mm,喙端为黑色,伸达身体腹面一半以内。触角细长,16-18mm,4节,黄褐带红,第2,3节端末黑褐;第4节基烟护之及岩练血部有一细小瘤结;第4节长6mm,基部暗褐,此外基1/3淡黄,端2/3黑褐。体腹面为浅黄绿色,腹部背面红色。复眼红黑,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侧缘黑色。小盾片呈三角形,不超爪区。前翅稍超过腹部末端,革片脉纹带红色,膜片暗色,翅脉整齐,部分顶端分叉。胸背及爪片密布刻点。足细长,淡黄褐稍带红色,跗节3节,具双爪。

  

  扁椭圆形,长约1.8-1.9mm,初产时淡黄褐色,后为紫褐色。卵粒背中脊及侧缘略见菱角,卵壳腊质有光泽,卵面密被六角形网纹。

  若虫

  共课水坐歌布法六银护5龄。若虫体长2.5-16.0mm,从初龄至第四龄体色尤其腹部来自体色淡红至红色,是红鸡公俗称的来历。自第一龄至第三龄若虫腹部后上编缘向前弯曲,与头胸部构成舟状。第一龄喙伸至腹部末端;第二龄口喙伸至腹末或略长于腹末。第一至三龄触角第2,3节,及四龄第3节,都不同程度的向左右扩展,是用为分龄的明显特征,第5龄若虫与成虫的触角趋于正常。

  第四、五龄若虫翅芽明显,前后翅芽重叠。

生活习性

  喙副黛缘蝽在莆田地区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龙眼或枇杷及果园杂草上越冬。1999年1月中旬在香蕉树上发现越冬成虫,此时成虫且能吸害蕉果,足见越冬成虫并非完全滞育。

生长繁殖

  4光何收略内穿安月成虫开始出蛰活动,5月中下开始产卵,卵产在龙眼叶片上,以叶背为多,一般产一个卵块,并有规则排列,内中有卵35-60粒,卵孵化率95%以上。卵期约6-10天。1-3龄若虫群集于龙眼幼果及果穗,吸吮果汁,飞养危周风货卷同幼果被害后3天变褐色干枯,7天左右脱落。低龄若虫动作非常迅速,受惊立刻分来自散,横着走动。4龄开始分散危害。若虫历期大约20-40天,7月中旬至9月上旬见卵,7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出现,8月中旬3龄若虫盛见六压厚客异找略洲,9月下旬仍见中龄若虫,10月上中旬为第二代若虫后期。成虫与若虫均在田间取食,上午8-10时及下午3-5时取食最盛;中午太阳猛烈时隐藏于果树的阴蔽处。

防治方法

  (1)冬季除杀成虫。

  (2)人工摘除卵块和捕捉低龄若虫。在6-9月间检查果园,发现卵块,及时摘除。低360百科龄若虫则用网袋轻轻套往,以防逃散,然后用手拍打枝条,让若虫落入网中,集中消灭。

  (3)结合防治龙眼爻纹细蛾、麻皮蝽、金龟子等果梢害虫,用敌杀死3000倍液或敌百虫800倍液喷施防治。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