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萧华荣。本书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史上的重要问题作了颇有学术价值的探究。
- 作者 萧华荣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6年04月
- 页数 413 页
- 定价 21.40
内容介绍
书中有些愚者千虑的一得之见,略举其大者:如认为中国诗学思想史可以宋代为《诗》、《骚》之辨;后期的深层底蕴是"情礼冲突",外化为独程胡唐宋(诗)之争;中唐是演化的枢纽,杜甫是枢纽的枢纽,宋人入其诗的解释接替了汉来自人对《诗经》的解释;称汉人解《诗》的原则与理论为《诗》"经"精神(《诗三百》的经学精神),以别于通常所谓"《诗经》精神",《诗》、《骚》之辨实为教化的《诗》"经"精神与审美的楚骚原则的龃龉;与之相应,"比兴"有经学的"比兴"说与文学的"比兴"说,而朱自清所谓"兴"义最为缠夹,始于西亚挚虞以"有感之词也"的"感兴"之"兴"释"赋比兴"的托喻之"兴",迄今仍在缠夹;关于唐宋之争,本书创为"典型唐诗"及"宋型诗"之目,前者大抵指盛唐诗,后者除宋诗主流外,尚含前此中唐"天宋人门户"者的部分诗及后此的种种宋诗派之诗;争文端掌细吗三讼肇自宋末严羽,故其《沧浪诗话》在历代诗话中影响最大,几可与《毛诗序》相颉颃,成为有明一代诗学主流的理论基石,而王土禛"神韵"则是些主流诗学演化的嗣响与结穴。再如,用以概括各时代诗学主流的各章四字标题,皆出自该时演斗车代论诗的原文,其中尤以以"技进于道"题宁元,以"拟议变化"提目明,以"挑唐祢宋"目清,当时最费斟斯感染朝衡类吸础烧杆背酌,等等。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萧华荣,男,1941年10月生于山东掖县,长于青岛。1960 年高中毕业后失学。1978年360百科考为山东大学中文系古括矿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钟嵘〈诗品〉译注)、《魏晋南北朝诗话》、《华丽家族》、《簪缨世家》以及论文、小说、诗歌等。
作品目录
目录
讨头保限于 导言:中国诗学思想的逻辑含审查态章发展
一、小引
二、来自文化思想与诗学思想
三、汉学与宋学
四、情礼冲突与情理冲突
五、诗骚之辨与唐宋之争
六、中唐与杜甫
上篇 情礼冲突(先秦――唐)
先秦第一章 诗以360百科言志
一、题解
二、通论:冲切优讲完治英以用说《诗》与诗学之发生
三、从"诗言风额谁世市附纸美混觉热志"到"诗言道"
四、从"断章取义"到"以宜意逆志"
五、"比兴"观念的萌芽
六、"天":庄子的"潜兰参引提影云至还次话诗学"
七、骚歌终才血齐说玉溶人的创作自诉
汉代第二章 主文谲谏
一、题解
二、通论:以"经"解《诗》与诗学之演进
三、时世――情志――美刺
四、"比兴"说
判阿轴余材 五、《诗》"经"精神
六、宗经辨骚(一)
七、宗经辨赋
魏晋南北朝第权七纪果三章 缘情绮靡
一、题解
二、通论:庄老玄学的流行与诗学之突破
三、生命悲感与感物兴情
四、"缘情绮靡"说的提出与发展
五、"兴"义的演化与缠夹
六、"神与物游":创作构思论
七、"穷情写物":艺术传达论
八、声律、对偶、用典
九、古今之争与情礼冲突
十、刘勰等人的调和折中
十一、宗经辨骚(二激屋脸)
十二、从"清虚"到"清靡"
隋律究万技觉唐第四章 复变之道
一、题解
二、通论:三教并行与诗学之分化
三、"复":政教意义的再强调
1."人文化成"与"六义比兴"
2.宗经辨骚(三)
3."兴寄"与"风骨"
4.乐府体貌,《诗》"经"精神
四、"变":诗美的新探讨
1."绮靡之功"与"文外之旨"
2."兴象"与"象外之象"
3."境"与"境生象外"
4."味"与"味外之旨"
五、中唐诗学思想的异变
1.从"尚情"到"尚意"
2.杜甫的诗论及其诗作的示范意义
3."以文为诗"与韩愈的诗学思想
4."咏性不咏情":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另一侧面
下篇 情理冲突(宋――清)
宋元第五章 技进于道
一、题解
二、通论:理学流行与诗学之转折
三、江西诗学的准备期
1.宋初非难"九僧"、"西昆"的角度
2."古淡":宋代诗学基调的抗胜式管汽杨历额入奠立
3. 崇陶尊杜:宋代诗学资的的两个支柱
4.李杜优劣论
四、江西诗学的流衍期
止压识要盐 1.苏轼:一个参照系统
2.江西诗法的底蕴
3."活法" 与"参困感盟色测叫间威六悟"
五、江西诗学的蜕变期
1.江西诗学的自赎
2."工夫在诗外":陆游、杨万里走出江西诗所景通抗种学的道路
六、江西诗学的逆反条复钱势期
1.不绝如缕的非难者
2.叶�与唐音的复倡
3.严散起推胞级支常困伟居吗羽的意义
七、江西诗学的余流期
1.方回与江西诗学的余波
2.元代诗学的宗唐趋向
明代第六章 拟议变化
一、题解
二、通论:心学流行与诗学之深化
三、一代诗学的逻辑起点
1. 从师古到盛唐高标的确立
2. 从以声论诗到"格调"说的奠定
3."拟议变化"说的初露端倪
四、"拟议"下的"变化"
1."拟议变化"说的提出
2."筏喻"之争
3."四务"与"三会"
4."广其资"与"参其变"
5."悟"与"兴"
6."有物有则"与"无声无臭"
五、"变化"而不离"拟议"
1. 穷态极变
2. 穷神知化
3."拟议变化"说的总结
六、由"真性灵"求"真变态"
1.异端思潮
2. 时与变
3."但抒性灵,不拘格套"
4.趣
七、"拟议变化"的新倾向
1."灵"与"厚"
2."兴"与"韵"
清代第七章 祧唐祢宋
一、题解
二、通论:清代"实学"与古代诗学思想之终结
三、"祢宋"诗学的滥觞
1.对前代诗学思想的反拨
2. 主"变":"祢宋"诗学的理论基础
3."万古之性情"
4.理与识
5.情意与比兴
四、"神韵"与"格调":康乾之际的"盛世雅音"
1."一代正宗"王士祯
2."神韵"说
3."格调"说
4."祢宋"诗学的发展
五、潜移暗转:"性灵"与"肌理"
1.从考据学说起
2."性灵"说
3."肌理"说
六、今文经学的兴起与"祢宋"诗学的鼎盛
1.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的诗学思想
2."祢宋"诗学的泛滥
3."宋诗派"的诗学思想
4.刘熙载
晚清第八章 接木移花
一、题解
二、通论:"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诗学之近代转化
三、"更搜欧亚造新声"的"诗界革命"
四、"诗界革命"与"祢宋"诗学的联系
五、"同光体"的诗学思想
六、早年鲁迅对"摩罗"诗魂的呼唤
七、王国维的诗美学
八、余论
后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