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词集笺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聊斋词集笺注》,(清)蒲松龄撰,赵薇芝笺注,1册。黄河出版社1999年1版。
- 书名 《聊斋词集笺注》
- 作者 蒲松龄
- 译者 赵薇芝
-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年
蒲氏词的内容,不如其诗内容丰富。它缺少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苦难的来自作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术距星六个方面。
一是愤慨身世的蹉跌。
蒲氏一生,求名心切,但却怀360百科才不遇;在科举道路上连续蹉跌,却又追逐不舍。失败之馀,则对个人的身世遭遇发出愤慨。《词集》中反映这种情况的,有《大江东去·寄王如水》、《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醉太平、庚午秋闱,二场再黜》、《大江东去·与张式九同饮孙蕴玉斋中,蒙出新词相示,因和五调》、《又寄一调》,共五阅。其中《大圣乐》上片云:
"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为为易绿示纪能识板痒全无。痴坐经时总是梦,念当局从来不讳输。所堪恨者:莺花渐适酒毛去,灯火仍辜。"
被黜的噩耗传来,先是流认失却知觉;后是痴坐如梦;继而恨失却青春年华,辜负苦读辛劳:乡试落榜给他造成的内心痛苦,精神折磨,是如此深重!是谁给他造成这种痛苦折磨呢?《大江东去》上片作了回答:
"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汉肥留天游积扩选国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病鲤暴腮,飞鸿铩羽,同吊寒江水相。见时相对,将从何处说起?"
他把衡文选士的主考官比成年老昏聩的"天孙",把自己和王如水比成在荆山下抱玉而哭的"卞和"。由于主考官颠倒是非优情县劣,才使自己和王如水这样抱放会璞怀玉的真才,成了"暴腮"的"病鲤",没有转化为龙;成了"铩羽"的"飞鸿",未能升上青云。这里对当时科举制度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控诉。对这种颠倒优劣的取士结果,他向门发向意三置不甘心忍受,在另一首《大江东去》里,他发出了如下的愤慨:
"共道秀才康乐了,红榜姓副阶占实团球标面名高揭。关左伟男,江排乡害东豪曲,铁板歌三迭。私心窃幸革处派占省,今番不伍时杰。尽教造化颠倒,风流不减,郢中白雪。掩口胡卢。看连城双壁,燕石何别?读史不平,髑髅欲捉取,抽刀脔切。"
黑暗的科场,昏聩的主考官,把"郢中白雪"视为"下里巴人",把"燕石"当作"连城双壁","伟男"和"豪曲",就是这样"红榜姓名高揭"的。自己虽然是"康乐了"的"秀才",实在不屑与这类"时杰"为伍。古往今来象自己这样被埋没的人才,实在不胜其数。他气愤得要把这些主考官的"髑髅"取来"脔切",以泄准触心头之恨。尽管如此愤慨,层温收他并没有冲出"科举迷"的圈子,心境平静下来,依然重理旧业,准备再战秋闱。他寄王如水的那阕《大江东去》下片,作了如下绿留根的表示:
"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饭周汉术冷文章难恃。数卷残书,牛窗寒烛,冷落荒斋里。未能免俗,剧开非亦云聊复尔尔。"
蒲氏深受科举之害而始终迷恋科举的精神状态和思互套搞眼丝看节河想变化,在他的词里,反映得也相当突出。
二是讽刺现实的丑恶。
《聊斋词》中,缺少直接揭露现实的作品,但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间接讽刺现实的作品却有三阕。一阕是《金菊对芙蓉·甲寅辞灶作》:
"到手金钱,如毛燎火,烘然一淬完之。值祠神时节,莫备肴戴。瓦炉仅有香烟绕,酹灶前浊酒三卮。料应神圣,不因口腹,捏是成非。况复盎碗相依。念区区非吝,神所周知。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仓箱讨得千钟粟,从空堕万铤朱提,尔年此日,牺牲丰洁,两有光辉。"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家家都要供祭品,送灶神,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作者抓住了这个乡俗,对灶神进行了揶揄:由于灶神未降吉祥,自己至今贫困,因此辞灶时,香烟之外,少酒无肴;希望灶神见谅,不要因祭品不丰而在上帝面前捏是成非。这就讽刺了那些未能造福人民,而贪求人民供养,供养不周而对人民捏造是非,妄加灾祸的地方官员。再一阕是《尾犯·戏作》:
"举世笑齐人,不道世人,反出其下。才乞得残羹盈把,旋将充囊鬼面,合盘儿托将出也。最无端处,齐父齐兄,都要施施者。吉莫靴声厉,一片纥梯纥榻。若个偻罗,教翁翁光乍。喏不敢,区区儿辈,现今作子敖前马。奢遮男子,就便恁底轰轰价。"
这里用了《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那个寓言又加以夸大。在"齐人"之外又加了"齐父齐兄"。词里的"子敖",就是孟子不屑与言的那个齐右师王欢。作者认为:那个乞食于东郭蹯间的齐人虽然无耻,但他夸耀"富贵"尚限于对家中妻妾;不象今天的齐父、齐兄,穿着皮靴,大摇大摆,装模作样,向世人夸耀自己子弟为小人作前马的"尊荣"。不以背后乞怜为耻,而以公开骄人为荣,作者通过这个加工了的寓言,对这种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再一阕是《沁园春·戏作》:
"鬓发已催,头颅如故,怅怅何之?想溷边花朵,今生误落;尘中福业,前世或亏。龌龊佣奴,跳梁伧父,举足能教天意随。思量遍,欲仿他行径,魂梦先违。常期勉改-前非,须索把小人一伪为。要啁啾善语,怜人似燕,笑号作祸,迕世如鸥。赚得苍苍,抛来富贵,鬼面方除另易衣。一旋回首,向天公实告:前乃相欺。"
作者从现实中体会到:正人德才兼备,遵道直行,不免到处碰壁;小人谄媚逢迎,为非作歹,竟能诸事随心。看来,要想富贵,必须先伪装小人;等到富贵赚来,然后再恢复正人之行。作者把他的愤激之情,用诙谐的语言表述出来,讽刺了那个是非颠倒,奸邪得势,忠贞黜退的丑恶社会。
三是反映天灾与疾病。
《聊斋词》中反映的天灾,主要是风雨之灾。这些词,大都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包括《贺新凉·霪雨绵绵,三日不止,既复患之》、《水龙吟·风雨坏稼》、《长相思》、《一剪梅·戏简袁宣四孝廉》诸篇。其中《长相思》作了形象而概括的描述:
"风飕飕,雨飕飕,谷似搓残豆似揉,如同稼作仇。朝无休,夜无休,滴滴檐声不断头,声声点点愁。"
这里的描述,还只从客观景象着笔,《水龙吟》则与作者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
"无端风雨萧骚,浓云长锁蕉窗黑。连天野水,滮滮四去,浑浑一色。绿草痴肥,红花冷瘦,酸嘶无极。听老农告主,淫霖害稼,容黯黯,词恻恻。病客越添幽闷,便狂呼,如何了得!凶荒水旱,天何暇认,阮家南北!粒颗摧残,豆茎摇落,淋零未息。恁飕飕岂有东山无恙?但望倘或。"
上篇没有提到受灾范围,这里提出"连天野水、滮滮四去,浑浑一色",灾区的范围甚广;上篇没有提到为害程度,这里提出了"淫霖害稼","粒颗摧残,豆茎摇落",灾害的程度至深;上篇作者还只是"愁",这里作者竟发出了"如何了得"的"狂呼",提出了"东山无恙"的妄想。在《贺新凉》里,他不仅担心家中的屋漏:"遥想东山茅屋破,通夕床床漏泫";还担心未来的饥馑:"谷方熟,朽红难免"。壬戌年的风雨之灾,作者在他的词里作了如上的反映。
《聊斋词》里还有不少篇,反映了作者的疾病。除了与袁藩唱和的《念奴娇》、《贺新凉》诸篇之外,还有《满庭芳·中元病足不能归》、《庆清朝慢·卧病》、《庆清朝慢'毕韦仲有赏桂之约,病足不能赴,吟以诗慨》、《石州慢·中秋足患稍瘥,不能纵饮》等篇。这些作品,当作于康熙十八年已未,作者在西铺毕家初与袁藩唱和之时。作者患的是足病,他为不能赴毕韦仲赏桂之约而写的那阕《庆清朝慢》上片,作了如下的描述:
"磊落生平,颠狂意致,那堪一病缠绵!可怜回旋室里,坐榻成穿。跛踦三餐后,只寻常横股短床边。仆近况,真如杨柳,一日三眠!"
由于病足不能外出,只能"回旋室里",非坐即睡。"坐榻成穿",想见坐时之久;"一日三眠",想见睡时之多。即使坐,由于病足难于支撑,不得不"横股床边";为了吃饭,不得不一只脚跳着走,所谓"跛蹄三餐"。在室内行动尚且如此困难,自然不能归家,《满庭芳》第四阅下片写出了他在病中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山中庐舍在,鸿妻椎髫,霸予蓬头。自病中悲悯,家字慵修。落拓从来有恨,思量到幽怨全收。曾闻道当年杜甫,也是一生愁。"
妻子至于"椎髻",儿子至于"蓬头",这是自己的落拓贫困造成的。由贫而愁,由愁而病,在无可奈何之余,想起"杜甫也是一生愁",只好以自我解嘲作结。
四是抒发不同的友情 。
《聊斋词》中提到的蒲氏友人,有王子巽、王如水、孙蕙、刘乾庵、唐梦赉、李希梅、毕韦仲、丘行素、袁藩、钟圣舆、毕振叔、张式九、孙蕴玉十三人。其中与王子巽、孙蕙、刘乾庵的酬赠属于艳情,不在此类。其馀的友情,以唐梦赉、李希梅、毕韦仲、袁藩为例,表现为以下不同情况。
唐梦赉是作用尊崇的前辈。在《沁园春·岁暮唐太史留饮》中,作者说他"雪煮团茶,座延国士,何数浅斟低唱哉!"赞扬唐氏礼贤好士,不追求声色淫乐。又说他"尤难处,在世人欲杀,我意怜才。"感激唐氏,不顾别人的非难,赏识自己的才华,支持自己的创作,表现了他识才、惜才,奖掖后进的博大胸怀。词中又说:"我狂似絮;幽芳自喜,君淡如梅。"表明两人的交情,不附带其他条件,就是建立在"唐氏爱才,蒲氏尊贤"的基础上。
李希梅是作者的挚友。他两人志同道合,都热中于科举求名;又同病相怜,都屡试屡败。《水调歌头·饮李希梅斋中作》下片云:"昨日袖,今日舞,已郎当。便能长醉,谁到三万六干场?漫说文章价定,请看功名富贵,有甚大抵昂?只合行将去,闭眼任苍苍。"他劝李希梅:科场对文章的评价,分不出优劣;考生的命运前途,听任上天摆布;不应执着追求,应该及时行乐。蒲氏的愤激之言,李氏应有同感。两人的友情,就建立在"同病相怜,同忧相顾"的基础上。
毕韦仲是毕际有的儿子,是作者在西铺坐馆时的少东家。作者有一首《少年游·戏赠韦仲》这样说:"萱椿犹健,年华未老,玉树已成行。茂陵不惹白头怨,心地更清凉。终朝三醉,闲调双鹆,大是酒禽荒。"毕韦仲年华未老,双亲健在,令子满堂,应该及时上进。他虽不荒于色,未如司马相如另娶;但却荒于酒,"终朝三醉";荒于禽,"闲调双鹆(俗名八哥)":缺点多于优点。作者在肯定他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而且强调缺点之"大"。虽云"戏赠",实为劝谏。他们的友情,是建立在"劝善规过,以友辅仁"的基础上。
袁藩是作者的词友,两人酬唱最多,计有《念奴娇》五阕,《贺新凉》六阕,《一剪梅》、《临江仙》、《钗头凤》、《瑞鹧鸪》、《蝶恋花》各一阕,共十六阕。袁世硕先生说:"譬如与袁藩同在毕家时的倡和之作,抒写愁与病,意多重复,强依原调原韵,更不免失于拼凑。对此,我们也不必为贤者讳。"(见《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303页)但其中也有写得好的作品,如那阕《念奴娇·挽袁宣四》:
"三秋淫雨,日倦倦相与,投桃报李。返驾无期,人道是,萌水松篱逝矣。藤茧犹新,笔花似故,谁信人真死!窥园不见,还疑暂复归耳。遐想潇洒生平,吟髭拈断,了才思如绮。不道堂前燕子来,回首河山非是。古往今来,茫茫泉路,下曾无雁鲤。夜台廖阔,知君何处栖止?"
上阕写袁氏的噩耗传来,不信其死,而疑其还家未归;下阕哀悼袁氏潇洒才高,竟归黄泉,从此物是人非,幽明路隔,令人难忘。从"藤茧犹新,笔花似故","了才思如绮"看,作者对袁氏的钦羡,主要集中在袁氏文才。袁氏逝世,使他失去了一位词友。两人的交情,主要建立在"以文会友"的基础上。
五是歌颂隐居的乐趣。
旧时知识分子,科场、仕途顺利,则力求上进;科场仕途颠蹶,则退而隐居。蒲氏歌颂隐居,正是他科场失利、仕途渺茫的必然反映。《聊斋词》中写隐居之乐的有:《花心动·田家乐》、《无俗念·山居乐》(--阕)、《齐天乐·山居乐》、《应天长·贫家乐》。另外那些遣兴的作品,如《大圣乐·自遣》、《沁园春》、《满庭芳·秋感》等,也属于这一类。这些作品所歌颂的隐居之乐,主要有四个特点。(一)自食其力,亦耕亦读。《花心动》上片说:"百亩山田,买芳邻,移居白云乡里。播种看星,耕垅闻禽,夜夜读声盈耳。养蚕圈豕完官税,牵罗补鸠巢燕垒。开三径,菊篱护叶,豆棚缠藟。"自己耕种,自己补屋,自己养蚕喂猪,与农家没有差别;但他又"读声盈耳","插篱护菊",俗中带雅,和一般农家不同。(二)居处僻远,环境清幽。《应天长》上片说:"雪消插柳,雨后栽花,半亩园中工课。舍绕群山,山外谁知天几大?菊干朵,竹万个,斗室小红衿犹贺。蜂蝶扰,豆蔓重重,疏篱难荷。"这里"舍绕群山",远离尘世,不象退职的达官显宦"隐于市朝";这里满是菊、柳、花、竹环绕,只有燕子蜂蝶为伴,不象人间送往迎宋,俗务纷绕。(三)生活闲适,身心自由。《齐天乐》云:"细雨洒滩,香粳填堑,秋末晚菘芳美。儿童好事,捉紫蟹如钱,白鱼盈指。邀取邻翁,闲谈往事浓阴里。三杯酩酊醉去,又却教花上鸣禽唤起。携子看禾,抱孙扑枣,日日蓬头拖履。"有鱼蟹可以供饮,有邻翁可与话旧;醉则酩酊大睡,赖树上鸣禽唤起;醒则携子抱孙,尽享受天伦之乐。起居无时,惟适之安;身心无羁,惟愿是从;极尽闲适自由之乐。(四)任天委命,安贫知足。作者不相信天命。他说:"人寿几何?俟河之清,清于何年?"(《沁园春》)又说:"今日否,甚时泰?天公未有回笺。华发全无公道,偏上愁颠。"(《昼锦堂·秋兴》)既然天命不可信,就该任天委命,不可强求。他说:"穷途返后名心死,但求一身佳耳。"(《齐天乐》)又说:"酒尊常满,胜悬斗大金印。"(《无俗念》)这种安贫知足之感,在《应天长》下片里。表现得尤其形象突出:"新补寒衣破。稚子初披,顾影欢无那。月上梧桐,今日遑思明日饿。得尊酒,团圞坐;枕松石,三竿高卧。寄声与剥啄人儿:阿翁方惰!"破衣披身心欢,明日之饿不思,得酒共饮,三竿高卧,不愁催租者敲门,作者的安贫知足之感,在这里作了充分的反映。通过歌颂隐居生活,既表现了蒲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质,也流露了他逃避现实、自我解嘲的消极思想。
六是写男女的爱情与艳情。
爱情与艳情,写的虽同是男女之情,但是本质不同:前者内容健康,后者则陷于淫乐。《聊斋词》中的爱情词,有的写少女对爱情的追求。如《山花子》:"十五憨生未解愁,终朝顾影弄娇柔。尽日全无个事,笑不休。贪扑蝶儿忙未了,滑苔褪去凤罗钩。背后谁家年少立,好生羞尸这是一个未曾许字的少女,只知贪玩;见了年少就害羞,说明她对爱情开始憧憬向往。再如《酒泉子》;"闻到伊来,粉颈低垂不起。刚才过去复依依,暗相窥。婿如若个足无亏。见后此心耿耿,对人未敢颂丰姿,怕他知。"这是一个已经许字的少女,偷看未婚夫,见了心满足,又怕对方知道,不敢向别人提起。这说明她对爱情正在执着追求。《聊斋词》中的爱情词,有的写思妇对良人的怀念。如《促拍丑奴儿·闺思》:
"长病似离魂,非痛痒,无处堪扪。阑干倚遍娇无力,欲眠绣榻,生愁鸳被,独抱难温。箫鼓闹千门,人团圆,共对芳尊。家家逐队寻欢去,怜侬独自,寒螀声里,消尽黄昏。"
这是一个思妇,良人外出,独守空闺。平时已愁苦难耐,遇到节日,家家团圆共饮,户户逐队寻欢,强烈的刺激,更使她感到孤独凄凉。这些爱情词,针对少女和思妇的情怀,写得天真活泼,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内容健康。《聊斋词》中的艳情词多于爱情词。这些艳情词,大都以戏谑之笔,嘲弄对方,自我消遣,主要集中在对王子巽续弦和孙蕙姬妾顾青霞的醐赠上。其中有的描写少女的容貌体态,如《西施三迭》第一迭描写顾青霞:"秀娟娟,绿珠十二貌如仙。么凤初罗,那年翅粉未曾乾。短发覆香肩,海棠睡起柳新眠。分明月窟雏妓,一朝活谪在人间!细臂半握,小腰盈把,影同燕子翩跹。又芳心自爱,初学傅粉,才束双弯。"这些描写,已经含有艳羡少女姿容的色情成分。更有甚者,竟至描写结婚初夜男女的欢会,如《贺新郎·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第二阕下片:"相如笑捧芙蓉面。将从前,衷情说与,相思千万。乍见人人没是处,上下挼莎欲遍。此际信巫山不远。几年不到阳台路,恐生疏未必行云善。第一夜,费调转。"这样的内容,带有浓厚的色情成分,它是《聊斋词》中的糟粕。
蒲松龄的一生,在科场上没有成名,在仕途上未曾深历,作'为一个穷塾师,他在词中反映的内容,虽不如诗文丰富,但他接触到的境界,还是比较开阔的。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