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太蓬山自然旅游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营山境内有众来自多的名胜古迹,四野遍布,奇峰仙窟,神奇迷离,尤其是古老而充色百行但满神秘色彩的太蓬山最为引人注目。太蓬山古时叫做大蓬山,又名绥山,自隋唐以来便与峨眉齐名,始称"蜀北名山"。在隋朝的中国地图上已标有"太蓬山"。太蓬山位居营山十景之首,又因其山势奇特,峰峦叠障,云烟袅袅,状若蓬莱,故又享有"太蓬仙境"之美誉。 太蓬山除了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外,还遗有古且危古对刹五座和自唐代以来数以本图百计的摩崖石刻造像。在悬崖绝壁上或幽静丛林中,与题龛造像融为一体的洞府迭360百科出。在这些从多的洞府中,尤以透明岩最为二提油益工路著名。
- 中文名 太蓬山
- 外文名 taipengshan
- 地理位置 营山县太蓬乡
- 占地面积 方园40余公里
- 开放时间 9:00-17:00
人文历史
太蓬山存有从唐至民脱粒跳万龙齐顺印国7个朝代的石刻题记60幅,石刻面积200余平方米。内容有佛教经典,造像碑刻,游客题记,史记辩误碑类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唐代的《安禄山石刻》,早在宋代就引起人们关注,此石刻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研来自究杨贵妃终老之地的重要史360百科证。历史上又称大蓬山,开凿于此的大量石窟对研究唐宋以来南方地区佛教造像有重要价值。
贵妃终老之谜
营山县太蓬山风景区内有唐刻安禄山造弥勒佛祈福的碑记,简称《安禄山题龛》。唐判将安禄山并未到过四川,更未到过太蓬山,为什么会有他造像祈福的碑记呢?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对这个"谜",从宋到今有各种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是马嵬还命刑刑板字厂李主将击优魂、逃匿太蓬隐居的杨贵妃所尼协大字难为,因此太蓬山就促有了贵妃终老地之伯段刑地施纸概特传说。此石刻也是里料过叶中国乃至世界研究杨贵妃终老之地的唯一珍贵石刻。

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史料是比较翔实的,且已得到公认。但是,坊间也传说,当击时是杨贵妃身边的侍女替她而死。随后,杨贵妃趁乱逃生。白居易的《长恨歌》点明了杨贵妃所在的仙山环境非常安静和优美,影射着一个当时著名的道教庙宇,这与她曾有过道士经历相符。而太蓬山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道教、佛教圣地,且因其"状若海中蓬莱"而得名。因此,杨贵妃逃生后归隐"蓬莱仙山"符合常理。此外,她与安禄山的关系独特,为安禄山祈福题龛也在情理之中。在太蓬山的杨柳湾有一座"杨氏之墓",此地虽叫纸杨柳湾,却无一棵杨柳树,从古至今也均无一家杨姓人氏。近年来,随着杨贵妃在马嵬驿逃生后隐居太蓬山这一说法的提出,人们便把它同杨贵妃终老太蓬山联系起来,推测这座坟为杨贵妃之墓。
关未烧章矛欢轮变于杨贵妃的终老之地的传闻一直相持不下,一方面是史料的粗略记载,一方面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营山太蓬山是否就是杨贵妃终老之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景点
迎客松

出透明岩往上登上几十步石梯就来到了桃花园。在桃国画会明船村地利文杨翻花园内陡峭的悬崖边,矗立着一棵寿状龄有300多岁的古松"太蓬迎客松"。我们可以看到,这棵古松树冠奇特,枝叶繁茂,峻秀挺拔,仿佛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笑迎着八方的宾客。
贵妃墓
在太蓬山的杨柳湾有一坐古墓乃"杨氏之墓",然而此地虽叫杨柳湾,却无一棵杨柳树,从古至今也均无一家杨姓人氏,而且方圆几十里就只有这样一座孤墓,且从未有人来拜祭过墓主,更令人费解的是此墓虽地处荒山却坐北朝南,风水极佳。那么,这墓里到底埋的是什么人?据当地老百姓传言,此墓正是唐朝逃隐至太蓬避难的杨贵妃死后的葬埋之处。这一传说恰好与透明岩边的《安来自禄山题龛》遥相呼应,引出种种传奇佳话。后经史学家考证,此墓确实乃杨贵妃之墓。从这座墓的外观来看,一点也找不出皇家贵族的痕迹。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当年积千般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最终的结局是多么的悲惨与凄凉。
贵妃主题广场
该广场为2007年打造的一个新景点,太真塑像,高4厚米,为汉白玉雕塑,它展示的是杨贵妃在太蓬山潜心修道时超凡脱俗的仙风道骨形院扬室我像。杨太真手拿拂尘,神态安祥,一幅超然物外的表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在太蓬山修道之后所拥有的那一份看破红尘、远离纷争的平静的心情。
摩崖造像
360百科太蓬山石窟主要分布在太蓬山的透明崖以及东门、南门附近。透明崖一带有95龛,编号为透K1-K95,其中西壁34龛,东壁41龛,穿洞北壁11龛,南壁9龛。分布总长度近400米,现存造像1450身左右(含透K17佛像1046身)。从透明崖下至东门沿线现存6龛,编号为紧责句区态均当音攻使研东KI-K6,现存造像约20身。南门附近造像3龛,编号为南K1-K3,现存造像6身。以上三处共计104龛,1476身造像。
太蓬山石窟按形制可分为窟、龛、剔地浮雕三大类,其中窟4析施练座、剔地浮雕3处、余皆为龛。根据龛的层数可分单层龛、双层龛和三层龛三种,以单层和双层龛为主。内容组合较丰富集,有一佛、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三佛、宽观音地藏、三圣等选百基本组合,此外还对医确独困代些序有人形化天龙八部、飞天、供养人病祖卷殖、乞讨者、菩提树、莲花、楼阁位频曲情希号号圆推林等形象。从龛窟形制、造像沿金利风格以及题记来看,太蓬山石窟造像以盛唐和中晚唐为突仍紧活主,宋代次之,清代也有零星开活钟明立玉凿,同时还进行了大规模维修、装彩活动。"文革"期粒委间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80年代后对部分毁坏塑像孩刚高英套级贵进行了重塑和装彩。
千佛岩
在透明岩的中段,是唐代中叶镌刻的摩崖造像,这里刻着众多佛像,人物排列整齐,面容庄严慈祥,有的独占一窟,有的一尊多窟,乃至数百尊,刻工精巧,神态逼真,姿势各异,惟妙惟肖。
朝阳洞
在贵妃墓的南边数里,有一巨大石雨洞,名曰朝阳洞。朝阳洞洞高丈余,后有石盖,内可容数百人。洞呈圆形,面朝东方,故名朝阳洞。朝阳洞除亦供佛(现已塑有大小佛像24尊)外,在相延的传说中,则谓道教所尊崇的祖师老子李耳,当年骑青牛出函谷关时,关令尹留请他写下五千言《道德经》,而关令尹随后也弃宫远游。后来,他到巴子国的太蓬山,看中了这个洞府,喜其幽美,就留在洞里修身养性,修炼成功后,乃白日飞升而去。石壁古诗有云:"谁凿光天一窍开,洞前所筑雨花台,尘心到此消磨尽,不枉登游有约来。"还有"蟠桃磊落千秋实,洞口逍遥万虑空"。"白光冷射朝阳洞,云气晴薰秀士岩。""云开法界外,诸佛日朝阳"等诗句,尚有一联曰:"洞门迎旭别开天,岩峙烟云疑无路。"因此,道佛同尊乃是朝阳洞的一大特色。这里也是当年红军存放弹药的地方。
天子读书台
李特,字玄休,巴西郡宕渠县(今营山县黄渡镇)人。汉末随祖父迁居汉中,后至略阳。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集流民入蜀,后起义。晋庆安二年(公元303年)战败身亡。其子李雄继父业,建兴三年(公元306年)于成都建成汉政权,国号"成",追谥其父李特为"景皇帝",天子读书台因此而得名。
景福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太蓬山佛教兴于唐盛于明,景福寺自古就有"十国之列馆,九品之上国"之称。农历二月、六月、九月十九为朝山会期,朝山观景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据载,景福寺创自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始建名普济寺。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在普济寺遗址兴建景福寺。据载,宋徽宗生母陈才人是蓬州人,曾来景福寺祈嗣降香,后生下皇子赵佶(即徽宗)。所以人们都认为太蓬山的菩萨很灵,有求必应。千多年来,景福寺迭经兵燹,屡毁屡建。据营山旧志,宋朝皇帝赐名"景福禅院"。明穆宗二年(公元1568年),太虚大师卓锡于此,重建景福寺正殿三重、厢房、客寮、禅堂、香积罗列左右,占地数十亩,寺宇轩昂,佛像庄严,神态毕肖。解放前,景福寺住持属成都昭觉寺法派。可惜1958年,寺庙被山火吞噬。直到1978年后,景福寺才得以重建,真可谓是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如今的景福寺经声阵阵,香火鼎盛,这座千年古刹更是给太蓬山增添了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战场烽烟
从朝阳洞再往南行三十多米,便来到一个山湾,坝下是一口方形水塘,成凹字形的山坳里,就是当年红军第九政治部遗址。1933年,许世友将军在这里设立了司令部,指挥了著名的"营渠战役"。下山朝南行走不远处,可见一石碑矗立,这就是"雄剑轩",是当年红军磨刀之处。
南寨门
过了"雄剑轩",沿梯下行,就到了南寨门,在这里可以亲身领略寨门深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气势。太蓬山共有四道寨门,现保存完好。上下山必须经过这四道寨门,因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白莲教首领罗其清兄弟率教军与清军在太蓬山对峙,激战数日,清军都没能攻入。后教军弹尽粮绝突围,教军尽被屠灭,首领罗其清兄弟俩负重伤被擒,不屈遇害
舍利塔
在太蓬山北面的刺沟湾内,有一座七级舍利塔,此塔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上旬,塔下为景福寺方丈慧智长老之墓。智公长老是个得道高僧,他劝人诸恶莫作,多行善事,常向人讲解因果报应之事。他还精于医术,常治病施药,解除百姓痛苦。他常在西寨门望西天,坐禅诵经。曾见文殊骑狮,普贤骑象,飘然而至,倏忽而杳。乃嘱其徒,卒后
埋葬太蓬山西麓,故后来圆寂,乃葬此地。百姓爱戴,护塔至今。此塔为六方锥体形,4.2米,塔上第三层刻有"舍利塔"三个大字,每字各刻一方,颜体正楷,书法雄秀。在七级六方的佛屠上刻有27幅浮雕图案,有手持吉祥果的释子,有手拿竹板的"莲花落"表演者,还有各种神兽猛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历经百年,保存完整,堪称艺术珍品,石塔瑰宝。舍利塔四周建有石栏围护,塔后削壁处凿有神龛,中刻"恭维普济堂方丈上慧性智公和尚塔"十五个大字,落款为"咸丰四年已月上浣建造"十个小字。龛前刻一联云:"东山应对青狮形,西风譬喻白象身。"横联刻"五蕴空家"四字。智公舍利塔四面皆危崖奇峰,万木郁葱,夕阳彩翠,风姿绰约。营山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0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是研究营山佛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安禄山题龛
石刻全文如下:大唐先天二年岁在辛丑七月朔十五日,弟子安禄山稽首和南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一切诸佛。但弟子业缘五浊,受荫阎浮,恒为二坚相摧,四蛇所过,加以法王垂泽,梵帝流恩,伏闻大圣大慈,能救众生之苦,真实不虚,遂发微心,于此蓬山,敬造弥勒像龛一铺。合家心愿,上为帝王人王,七代父母,下及法界苍生,普同供养·谨白。
莲花池
该池长20米,宽10米,据说是当年杨贵妃沐浴的地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池内泉水清澈,即使在最天旱的时期仍有清泉渗出,历经千年,从没有干涸过。据传,山上的老百姓在夜间的时候曾经看到该池内出现过一朵散发着奇异光芒的莲花,故称之为"莲花池"。目前,在原莲花池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改建,新塑灵龟塑像一座,可向其祈福后往其嘴内投掷钱币,如能一次投中,则预示所许愿望必将实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