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

百科 2023-01-27 03:18:05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是2014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成思源 周金平 郭钟宁。

  • 中文名称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
  • 作者 成思源、周金平、郭钟宁
  • ISBN 9787302368168
  • 定价 38元
  • 装帧 平装

图书简介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而言,TRIZ的应用才是重点。本书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介绍TRIZ理论与工具,按照分析、解决问题的流程道展和应用模板方式,让TRIZ学习者更快掌握TRIZ理论,以及更方便快捷地应用TRIZ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本书针对技术创新方法理论教学、培训与应用要求而编写,系统性、实用性强。本书可提供配套的PPT,以方便读者进行授课及培训。

  本书不仅来自可作为大专院校技术创新方法课程教材以及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和自学教材,而且对相关360百科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言

  我国自2007年启动创新方法工作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时任总理温家宝等对创新方法先后做出重要批示。2008年4月,科学技术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特别提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走算动边简称济呼带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

 从矿易助散去项多部 2009年年底广东省缩家浓放娘觉式被科技部批准为创新方法试点省。2010年12月,由广东工业大学与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成立由省科技厅认可的省级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平台--广东省提投动友试入用际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心,为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江费白长呢培不提供全方位服务。2012年广东工业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依托各自在工科和管理等领域的优势,致力于创新方法综合集成研究及推广应用。广东工业大学重点开展TRIZ方法研究,并协同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研究棉当行伟故责例念岁述可拓学与TRIZ理论曾油久计太万约本析区是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方法。本教材正是通过总结几年在中心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凝炼而成的。

  苏联海军评呢四五进升专利局专利审核员根里奇·阿奇舒勒及一批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分析研究世界上大量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提出和创建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RIZ回答了发明问题解决的过程、支持工具等难题,已被公认为世界级的创新方法,已被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大公司所采用,如三星、摩托罗拉、通用电气、中兴通信、华为电子、广州无线电集团,等等。

  在国内,TRIZ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由科技部负责,由创新方法研究会、中国2兴找垂文没光副念张斤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及高武差呀段等院校和专业咨询公司来执行。同时,由国际TRIZ协会的五级TRIZ大师和国内相关TRIZ研究人员一起参与TRIZ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的推广应用,建立一批创新试点企业和培养了大批创新工程师。许多企业应用TRIZ创新方法之后,取得了很多的发明专利和创新成果,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同时,也出版了一些TRIZ教材、培训资料,为TRIZ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大部分TRIZ教材的编写主要围绕经典TRIZ来进行介绍,包括TRIZ理论体系构成、矛盾与发明原理、物质场分析与76个标准解、技术进化法则、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和创新思维等。这些教材在高校和企业的TRIZ人才培养方面应用老和种理广泛,学员们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如何应用TRIZ理论来解决实际别维洋雷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触座左责持眼宽美蒸径始却成为目前推广应用TRIZ工作的难点,我们在接受各类TRIZ培训以及对外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时,也深有体会。对于工程技术人除运护单已觉解友右甚员而言,TRIZ应用才是重点,而好的应用应该是从问题描述与分析入手。经典TRIZ在问题分析工具方面相对较弱,现代TRIZ则在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如扩展的产品和流程功能分元会属款否收略爱类面析工具、因果链分析工具等。同时,现代TRIZ在解题工具方面也进行了扩充,如科学知识与效应库的应用、功能导向搜索、特性传递、流分析等工具。有鉴于此,本教材期望能结合经典TRIZ与现代TRIZ的优点,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来介绍TRIZ理论与工具,并通过一些应用模板,让TRIZ学习者更快掌握TRIZ理论,能方便快捷地应用TRIZ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第1章介绍了TRIZ理论的起源、TRIZ理论体系及核心思想、TRIZ应用流程,以及TRIZ中的创新思维方法。TRIZ应用首先从问题描述开始,通过创新思维中的资源分析、功能模型分析与裁剪及因果链分析等工具应用来将实际问题提炼为TRIZ关键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类别去选择相应工具,如技术矛盾问题选择39个工程参数和40个发明原理,How to问题选择功能导向搜索和使用科学知识效应库等。最后形成新创意概念,产生多个解决方案并进行评定。

  从第2章开始,依照TRIZ应用流程依次介绍相应的TRIZ方法和工具,最后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和计算机辅助创新CAI软件的应用。

  第2章主要介绍功能模型分析与裁剪,这是目前TRIZ应用中最佳的问题分析工具,而裁剪则是非常强大的分析和求解工具,在降低成本、稳健设计、消除问题、增强专利方面应用效果特别好。本章最后介绍了流程功能模型分析与裁剪应用,这是现代TRIZ最新的一个研究方向,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员而言,以前在进行流程分析时的ECRS工具应用中,对于取消Eliminate(ECRS中的E)的操作只是一些指导性原则,而流程裁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科学且易操作的工具。

  第3章主要介绍了在进行因果分析时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因果轴分析、5W分析法、鱼骨图分析等。这部分内容一般只在一些商业培训时才有,有些企业内部也有采用。本书则将这部分内容纳入TRIZ理论体系,以便更多读者能在应用TRIZ时,在问题的根源分析上多花些时间,对问题的本质有更清楚的认识,这样解决问题就能更快捷。

  第4章介绍经典TRIZ中的矛盾工具,包括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以及矛盾工具应用。本章借鉴了MATRIZ培训的优秀方法,采用"IF...THEN...BUT..."的形式来描述技术矛盾,使得矛盾问题一般化处理更加易于操作。

  第5章介绍物质场分析及76个标准解,在介绍物质场理论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初始问题系统的物质场模型的方法、初始模型转化成标准解模型的转换规则。另外,详细介绍了76个标准解的内容。

  第6章则是介绍经典TRIZ的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和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第7章介绍了如何应用科学知识与效应来进行创新,在介绍科学效应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How to模型以及功能导向搜索FOS的应用流程。

  第8章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的工作流程,重点介绍了ARIZ的"问题转化"思想,借鉴国际TRIZ协会使用的ARIZ模板方法,本书采用Excel模板方法来引导ARIZ的完成。

  第9章则以教材编写团队完成的工作案例为蓝本重点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创新CAI软件的使用。

  最后,第10章介绍了TRIZ在专利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如何应用TRIZ进行专利规避。

  本书第1、2章由周金平编写,第3章由刘建强编写,第4章由郭钟宁、成思源、李苏泽编写,第5章由卜研编写,第6章由杨杰编写,第7章由唐文艳编写,第8章由成思源、周金平编写,第9章由成思源、李苏泽编写,第10章由饶中、郭钟宁编写。全书由成思源、周金平进行统稿。研究生王瑞、罗佳龙和姚丽娟亦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A060901001)、2011年度广东省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2011B061100001)和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专项资金(2011A091000040)的大力资助,特此致谢!同时,也得到了2013年度广东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ZY003、2013ZY014)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教材编写参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包括国际TRIZ协会(MATRIZ)二级认证和三级认证培训教材的部分内容,部分案例引自TRIZ Journal网站及相关文献,特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

  虽然经典TRIZ的产生已近70年的历史,但是世界范围内的TRIZ研究与应用不过二十多年,对现代TRIZ的发展与研究一直在进行,一直在对经典TRIZ的主要基本理论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由于编者的水平与学识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衷心希望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促进创新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编委会

  广州大学城

  2014.6.8

目录

  第1章概述

  1.1创新的概念

  1.1.1产品创新

  1.1.2技术创新

  1.2创新过程与方法

  1.3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1.3.1TRIZ的发展简史

  1.3.2TRIZ创新理论体系

  1.3.3TRIZ的核心思想

  1.3.4TRIZ中发明等级的确定

  1.3.5TRIZ的适用范围

  1.4TRIZ问题模型与工具

  1.5TRIZ应用流程

  1.6TRIZ中的创新思维方法

  1.6.1最终理想解

  1.6.2资源分析

  1.6.3九窗口法

  1.6.4聪明小人法

  1.6.5尺寸时间成本(STC)法

  1.6.6金鱼法

  参考文献

  第2章功能分析与裁剪

  2.1功能定义

  2.1.1技术系统的概念

  2.1.2功能定义

  2.1.3功能定义的表达

  2.2功能分类

  2.3功能分析与功能模型

  2.3.1组件分析

  2.3.2相互作用分析

  2.3.3建立功能模型

  2.3.4功能模型的应用

  2.4裁剪

  2.4.1裁剪对象的选择

  2.4.2技术系统裁剪规则

  2.4.3裁剪模型与裁剪问题

  2.4.4极端裁剪

  2.4.5裁剪的应用

  2.5流程功能分析和裁剪

  2.5.1流程功能分析概述

  2.5.2流程功能模型的建立流程

  2.5.3流程的裁剪

  2.5.4案例分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因果分析方法

  3.1因果轴分析

  3.1.1三轴问题分析法

  3.1.2因果轴分析简介

  3.1.3因果轴分析的步骤

  3.1.4因果轴分析案例

  3.25W分析法

  3.2.15W分析法

  3.2.25W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3.2.35W分析法的常用工具

  3.2.45W分析法的注意要点

  3.2.55W分析法案例分析

  3.2.65W分析法的补充说明

  3.3鱼骨图分析法

  3.3.1鱼骨图分析法概述

  3.3.2鱼骨图的用法

  3.3.3鱼骨图的评价

  3.4因果矩阵分析简介

  3.5故障树简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矛盾问题与解决方法

  4.1技术矛盾

  4.1.1什么是技术矛盾

  4.1.239个通用技术参数

  4.1.340个发明原理及实例

  4.1.4矛盾矩阵

  4.2物理矛盾

  4.2.1什么是物理矛盾

  4.2.24种分离原理

  4.3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之间的关系

  4.3.1定义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

  4.3.2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4.3.3分离原理和发明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

  4.4方法流程与工程实例

  4.4.1解决矛盾问题的流程

  4.4.2工程应用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物质场分析与76个标准解

  5.1物场分析

  5.1.1物场模型的含义

  5.1.2物场模型的分类

  5.1.3物场模型的变换规则

  5.1.4物场模型的建立流程

  5.2TRIZ的76个标准解

  5.2.176个标准解的分类

  5.2.2第1类: 建立或拆解物场模型

  5.2.3第2类: 增强物场模型

  5.2.4第3类: 向超系统或微观级转化

  5.2.5第4类: 检测和测量的标准解

  5.2.6第5类: 应用标准解的标准

  5.2.776个标准解的应用流程

  5.3工程应用流程及实例

  5.3.1物场分析和76个标准解综合应用流程

  5.3.2工程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技术系统进化

  6.1技术系统进化与预测

  6.1.1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

  6.1.2技术系统进化的S曲线族

  6.1.3技术系统成熟度预测

  6.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6.2.1完备性法则

  6.2.2能量传递法则

  6.2.3动态性进化法则

  6.2.4提高理想度法则

  6.2.5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6.2.6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6.2.7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6.2.8协调性法则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科学效应与知识库

  7.1科学效应

  7.2效应及应用

  7.3基于效应的功能设计

  7.3.1建立"How to"模型

  7.3.2科学知识与效应的搜索

  7.3.3功能导向搜索

  7.4工程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8.1概述

  8.2ARIZ构成

  8.3ARIZ详解

  8.4ARIZ应用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CAI

  9.1概述

  9.2Pro/Innovator功能模块介绍

  9.2.1分析问题

  9.2.2解决问题

  9.2.3方案生成

  9.2.4知识管理

  9.3应用实例

  9.3.1工况背景及初始问题描述

  9.3.2分析问题

  9.3.3解决问题与方案生成

  9.3.4方案评价

  9.3.5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TRIZ与专利战略

  10.1专利基础与申请流程

  10.1.1专利的概念

  10.1.2专利的特点

  10.1.3专利的种类

  10.1.4专利的作用

  10.1.5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0.1.6专利申请流程

  10.2专利权的保护

  10.2.1专利侵权的概念

  10.2.2专利侵权判定

  10.2.3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

  10.2.4专利侵权案例

  10.3TRIZ与专利战略

  10.3.1专利战略简介

  10.3.2专利规避

  10.3.3TRIZ与专利规避

  10.3.4专利规避案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A39个通用技术参数

  附录BAltshuller矛盾矩阵

  附录C物理效应与实现功能对照

  附录D几何效应与实现功能对照

  附录E化学效应与实现功能对照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