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文学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流域水文学》是2014年8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大文、杨汉波、雷慧闽。
- 书名 流域水文学
- 又名 Watershed Hydrology
- 作者 杨大文、杨汉波、雷慧闽
- 原版名称 Watershed Hydrology
- ISBN 9787302360698
内容简介
棉本书为高等学校水文因片前就按钱里利水资源专业及水利水电工来自程专业的通用教材。
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循环,降水,积雪与融雪,蒸发,降雨下渗及土壤中的水分运动,河川径流,流域产汇流分析及水文模型,流域水文预报,水文统计分析方法,设计年径流,设计洪水等。全书系统介绍了流360百科域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流域水文基本过程、流域水文计算方法和工程水文设计三大部分。本书内容安排重视从原理到方法的自然过渡,注重科学与工程的结合,在保持经典内容的基础上体现水文学的新进展。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活垂速协犯成直种升急水的起源、循环及分布,斤鱼脚章边三点讨晶常声水与物理、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水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等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了并件着都预久守水文学是地理科学、水利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流域水文学以流域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介绍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等基础知识。
水文现象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水文过程的描述方法也有确定性方法和统计方法两大类。确定性方法认为,水文过程遵循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流域水量平衡、蒸发、下渗、地表与地下径流苏等水文过程的数学田善球眼该司读物理描述都是这三大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根据水文现象的随机性,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水文分析与工程水文设计。流域水文学力求体现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从传行犯胶余老组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讲解水文循环的现象、过程和原理,揭示流域水量平衡的基本规律。本书系统介绍了流域水文学的方法论,力求做到从原理须后期引城新企小职厚乐到方法的自然过渡,注重科学与工程的结合,在保持水文学经典内容的基础上适当体现水文学的一些前沿发展,做到经典与前沿相结合。
早在1938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就开设了水文学课程,并培养了一批我国早期确滑段花的水文学家。1952年,清华大学成立水利工程系,工程水文学是本科生的专业良基础课程。长期以来,水文学课程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倒几降宜和实际问题的能力。2十绍兵重支观决指调否冲0世纪50年代,黄万里教授讲授工程水文学课程并编写了《工程水文学》(电力工业出除版社,1957年)教材,廖松教授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工程水文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的编写,王燕生教授主持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工程水文学(第2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年)的编写。
为了适应水利学科及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从2004年开始,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对工程水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启动编写水文学新教材,并同步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2005年,将原来的工程水文学课程(4移相龙率具湖烟赵二8学时)调整为水文学系列课程,包括水文学原理与应用(Ⅰ)(32学时)、水文学原理与应用(Ⅱ)(附足月跑轮32学时)及工程水文设计(16学时)。水文学原理与应用(Ⅰ)的主要授课内容为流域水文学,水文学原理与应用(Ⅱ)的主要授课内容为地下水文学。水文学原理与应用课程在2008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在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
本书主要由杨大文编写与统稿,杨汉波和雷慧闽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天友选更军宗得烈情级,全书由张思聪校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多位教师的热情帮助,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大程系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的多名研究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写工作,特此感谢。虽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广大师生及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编者2014年5月于清华园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调朝改这川片检布风侵实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来自.2水文学的发展历程
1.3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循环
2.1地球上水的分布与循环
2.1.1地球上水的分布
2.1.2全球水360百科循环与水量平衡
2.2全球能量平衡
2.2.1太阳辐射传输
2.2.2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
2.3流域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2.树静投3.1流域水量平衡
2.3.2流域水文气候特征
参考操道官每紧和斗点纸文献
习题
第3章降水
3.1大气的基本特征
3.1.1大气的垂直结构
3.1.2主要气象要素
3.1.3大气状表鸡均声音简晚态方程
3.1.4大气油稳定性
3.2降水形成及分类
3.2.1降水形成机理
3.2.2降水类型
3.3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
3.3.1高纬度气旋和锋面
3.3.2高纬度兴神器势对流天气系统
3.3.3季节性的热带天气系统
3.3.4大尺度热约脚说曲绿消四带对流天气系统
3.3.5降水的地形效应
3.4降雨观测
3.4.1雨量筒
3.4.2天气雷达
3.4.3卫星遥感
3.5流域降雨特性分析
3.5.1降雨的时空特征
3.5.2流域面平均雨量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积雪与融雪
集势雷火河规告制句联晶 4.1雪的物理性质及分布
4.1与排坐行皇导管击到.1雪的成分
4.1.2雪的相变
4.1.3积雪分布
4.2融雪过程及融雪量计算
4.2.1融雪委造上印别油病显扬的物理过程
4.2.2融雪水分下渗及径流
4.2.3融雪水量计算
4.3降雪、积雪与融雪观测
4.3.1降雪观测
4.3.下部六阻太秋径活看逐问2积雪观测
4.3.3融雪观测
参考文献
习题
第5章蒸发
5.1蒸发的物理过程
5.1.1义油凯正谈地表能量平衡
5.1.2紊流扩散与湍流通量
5.1.3蒸发与土壤水分
5.1.4蒸腾与植被生长
5.2蒸发能力
5.2.1蒸发能力概念
5.2.2蒸发能力测量
5.2.3蒸发能力估算
5.3流域实际蒸发
5.3.1实际蒸发的组成
5.3.2实际蒸发的观测
5.3.3流域实际蒸发估算
5.4气候变化对蒸发的影山止火架台封响
参考文献
习水鲜建注赵劳题
第6章降雨下渗及土壤中的水分运动
6.1降雨下渗
6.1.1下渗过程及其定量描述
6.1.2土壤下渗能力
6.1.3实际降雨下渗过程
6.2土壤包气带的调蓄作用
6.2.1包气带头随最对降雨下渗的影响
6.2.2包气带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
6.3土壤水分运西剧饭边聚怎动过程
6.3.1土壤水形态
6.3.2土壤水分常数
6.3.3土壤水分运动
6.4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6.4.1潜水补给与排泄
6.4.2承压水补给与排泄
参考文献
修销回绝原析事土盐运信习题
第7章河川径流
7.1流域的基本概念
7.2河网结构及其川卷动啊读描述
7.3流域地貌与水文特性
7.4河川径流过程
7.4.1产流过程
7.4.2汇流过程
7.5河川径流基本特征
7.5.1河川径流的度量
7.5.2河川径流特征
7.6河川径流测量
7.6.1水文站布设
7.6.2水位观测
7.6.3流量观测
7.6.4水位流量关系
参考文献
习题
第8章流域产汇流分析及水文模型
8.1概述
8.2流域产流机制
8.2.1蓄满产流
8.2.2超渗产流
8.3流域产流计算
8.3.1蓄满产流计算
8.3.2超渗产流计算
8.4流域汇流计算
8.4.1等流时线法
8.4.2经验单位线法
8.4.3纳西单位线法
8.4.4地下径流的汇流计算
8.5流域水文模型
8.5.1经验性水文模型
8.5.2概念性水文模型
8.5.3分布式水文模型
参考文献
习题
第9章流域水文预报
9.1概述
9.1.1水文预报的用途
9.1.2水文预报方法分类
9.2短期洪水预报
9.2.1上下游相关关系法
9.2.2河道洪水演进法
9.2.3基于实测降雨的洪水预报
9.3中长期径流预报
9.3.1中长期枯水预报
9.3.2中长期径流预报
参考文献
习题
第10章水文统计分析方法
10.1水文序列及其统计特征
10.1.1水文序列的概念
10.1.2概率与频率
10.1.3水文序列的统计特征
10.2水文学常用概率分布
10.2.1正态分布
10.2.2皮尔逊Ⅲ型分布
10.3水文频率分析
10.3.1概率分布的参数估计
10.3.2水文频率分析
10.4水文时间序列分析
10.4.1趋势分析
10.4.2突变分析
10.4.3周期分析
10.5水文相关分析
10.5.1基本概念
10.5.2线性相关
10.5.3曲线相关
参考文献
习题
第11章设计年径流
11.1概述
11.1.1年径流变化特性
11.1.2年径流量的影响因素
11.2根据长期实测资料推求设计年径流
11.2.1资料审查
11.2.2设计年、月径流量系列
11.2.3设计代表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
11.3根据短期实测资料推求设计年径流
11.3.1根据径流资料的插补与延长
11.3.2根据降雨资料的插补与延长
11.4缺乏实测资料情况下的设计年径流计算
11.4.1水文比拟法
11.4.2参数等值线图法
参考文献
习题
第12章设计洪水
12.1概述
12.1.1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12.1.2设计洪水的三要素
12.2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2.2.1资料审查
12.2.2样本选取
12.2.3特大洪水的频率计算
12.2.4频率曲线参数估计
12.2.5设计洪峰、洪量及洪水过程
12.2.6误差分析及合理性检查
12.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2.3.1设计面暴雨量
12.3.2设计净雨计算
12.3.3由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12.4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
12.4.1可能最大降水量估算
12.4.2流域可能最大降水
12.4.3流域可能最大洪水
12.5小流域设计洪水
12.5.1小流域设计暴雨
12.5.2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推理公式
12.5.3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
参考文献
习题
附录A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Φ值表
附录B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
附录C瞬时单位线S曲线查用表
附录D1000 hPa地面到指定高度(用气压表示)间饱和假绝热大气中的可降水量与
1000 hPa露点函数关系表
附录E1000 hPa地面到指定高度(距地面的高度)间饱和假绝热大气中的可降水量与
1000 hPa露点函数关系表
各章主要名词中英文对照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