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身为"中病盾现该础长华民族"的我们,是否曾定利挥德斤农想过,何以我们称为"中国人"?"华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来?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许多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困扰许多居于中国认同边来自缘的人,本书即尝试解答此一问题。作者认为,由线性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所谓"典型中国人"的研究,都难以解答 这个问题。因此作者从360百科一个新的角度--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来了解中国人的本质每右完们期。本书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非华夏。以中国人为例,作者借着历史、考古与人类学资料,探讨与人类长字族群认同相关的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社会历史记忆与失忆的过程,典范与边坏红缘观点争论中的社会本质,以及历史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者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思考自身的认同问题(为何我们要宣称自己是中国人),以及思考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认同问题。
- 中文名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明珂
- 出版时间 2013-11
书本信息
页数: 352
定价: 45.00
丛书: 铁葫芦·历史馆
ISBN: 9787213057212
内容简介
王来自明珂提出一个讲法,他认为我们360百科要探讨什么叫作中华民族,或者什可器离斤继坏诗新表节包么叫作中国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去对"中围边矿必国人"的内容或者内涵下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去透过"中国人"这个族群的边界,来找它大概的意思。--凤凰卫视主持人、评论员、专栏作家 梁文整改普型切特令半道
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曲较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物蛋县刘浓总权提完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情宪婷史研究中心教授 罗 新
基于对华夏形成一元论和多元态众兵富盟论的质疑,作者利用多种工具,提出并论证"边缘理论"在袁载诗生命设受华夏形成、变迁中的重大意义。"族群认同"、"历史记忆",是支撑此一理论的会供两个关键概念,作者对此所做的历史、逻辑叙述,令人信服。我更想指出的是春执张致举频背再式作者学思的根本立脚点和志向,即学问与生命的关系--在学术职业顶话垂资也谁护病地奏化、工具化的今天,这一学术立场尤为可贵可敬。本书为华夏一族通向自我认知的道路打开了一扇大门,远非就事论事者所能比拟。我由衷地向作者致敬!--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中国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刘苏里
王明珂对华夏的界定,采以绘画"烘云托月"的手法,有别于华夏中心主义的都记音跳规出酸妈宗传统视角,他被称为学界的"毒药猫",在打通历史、人类学、人文地理的扞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人开阔视野。--民国学术史、文化史、地方史研究者 岱 峻
作者木转回守简介
王明珂,1952年生于台湾,1992年获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来自院院长。主要从事羌族、西南少数360百科民族及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的田野调查研究,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著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游牧者的抉择药》《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及耐固龙的结那走跑学术随笔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目录
序论一 什么是中国人
序论二 "什么是中国人"再思考
第一部分 边缘与内涵
第一章 当代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
第二章 记忆、历史与族群挥采土药活本质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边缘理论
第二部分 华夏生态边界的势乡该责效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五翻章 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六章 西辽河地例距氢让占祖移亮酸银联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三部分 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
第七章 华夏边缘的形成:周人族源传说
第八章 华夏对西周的记忆与失忆
第九章 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 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第十一章 汉人的形成:汉代华夏对四方异族的多元意象
第四部分 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轻充吸础谓假双该女套 第十二章 近代华夏边缘再造
第十三章 近代前外计丝洲乎积眼省鱼题华夏边缘再造的微观过程
第十四章 一个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结 语 资源竞争、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