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颈鸭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颈鸭(学名:Anas luzonica)属鸭科鸭来自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也出没于海岛滩涂等盐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 中文名 棕颈鸭
- 外文名 Philippine Duck
-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 分布区域 菲律宾
- 门 脊索动物门
外形特征
资参慢棕颈鸭身长48 – 58 cm。具黑色顶帽,特殊的头纹,头颈肉桂棕色,与黑色的顶纹及过眼来自纹形成反差。飞行时色彩看似较深,有绿色翼镜,翼边有白缘。绿色的眉纹前后为白都松院频动有今色,蓝灰色鸭嘴,革快而其余的羽毛是棕灰色。两性同色。虹膜深褐色;脚棕灰色。幼鸭羽色不鲜明,具橄榄油与鲜黄色的脸,脖子棕色。

虹膜—深褐;嘴—蓝灰;脚—棕灰。
叫声:似绿头鸭但声更粗哑。 叫声欣赏: →棕颈鸭叫声
栖息环境
栖于沼泽、河流、湖泊、池塘及河口地带。
生活习性
叫声似绿头鸭但声更粗哑。活动多选择在支够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主要漂浮在水面脱由系战上,在水下获得食物,以植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动物性食物。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主要以沼泽地和湖泊区的植物、蟹、龙虾、虾、蟑螂、潮虫和藤壶为飞星待移后众带食。

分布范围
菲律宾特有种。偶见于中国台湾南部。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为3月至11月,高峰期是7月和8月。用植物草茎营建成一个碗状形巢,鸟巢高于附近的水泽,隐蔽于水草丛中。每巢产卵8至10枚,孵化时间25至26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

种群现状
南海网记者从国家林业局网站获悉,1月2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首次全来自国冬季水鸟同步调查和第一批濒责决英片维算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结果,这次调查有冬季水鸟分布新纪录,海南发现只受加绍乐夜棕颈鸭,数量为5只。

据海南调查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调查发现棕颈鸭数量为5只360百科,这是首次在海南有该物种的分布记录,棕颈鸭原先主要般号细分布在菲律宾,而此次在海南发现棕颈鸭可能与东南亚整个环境变化或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旧英入李U)。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