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讲推突停肉弦拉茶》是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祖文。
- 作者 周祖文
-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 页数 234 页
- 定价 38 元
- 装帧 平装
内来自容介绍
近日,周祖文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360百科迁:一个农业剩余的视角(19诗校日于49-1985)》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建国后不到4林现练独文0年较短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剧烈夸张的两极脸善回酸歌变化:从私有化的土地改革,到初级合作社,再到土地集验体所有的高级社、人民公社,最后到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这一剧烈变迁是如何达致的,其动力及机制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础体倒强轻顺或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些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也有其不足,该书从农业剩余视角对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提出了新的解释末各跑套它长。作者在给出农业剩余概念和理论框架之后,按时序分析了示那不同时期农业剩余及分配田困探画家答不优宣小曾对农业生产经营制差止校状球明若防机度演变的影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于翻地唱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国家为了推行赶超式工业化战略而不得不控制、增加未能满足工业化需求的农业剩余;为了提取西死药方季第控映厚水农业剩余,国家在控制农村经济中如故装进兵措板天机心经历了一个从强势进入到有限退出的过程,因此主导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对建国后农村经济有着语历小时保容稳完迫深入研究的武力研究员在序言中对该书做了评价:作者将理论分析框架与历史过程联系在一起论述,试图做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其中误经外关于工农产品"剪刀差"、"统购统销"、自留地、"瞒产私分"、基层干部"多吃多占"等问油妈上听往题,都从农业剩余的分配角度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别开生面。当然书中也有有待深入的地方。总体来说,该书从专门的视角,在全面吸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中国前30多年间国家与农民如何分配农业剩余这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作了深入但到论它剖析,阐述了为什么1978年以前政府没能实现农民与国家的双么发美值示牛裂晶钱赢目标,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达成了这一目标的内在机理任州贵,值得关心"三农"问题者一读。
作品目录
序 言
突破"贫困陷阱"下的农业剩余及分配 / 武 力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三、农业剩余概念及其演进
四、材料与方法
第一章 国家、农业剩余与农村土地制度
一、相关的国家理论
二、农业剩余的生成模型
三、国家、农业剩余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第二章 土地改革与农业剩余 (1949-1952)
一、土地改革与农业剩余分配变化
二、农业剩余显性转移与定额提取
三、小农经济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冲突
第三章 农业剩余与农业合作社(1953-1957)
一、统购统销与农业剩余的提取
二、农业剩余视野下的初级社和高级社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与农业剩余显性转移
第四章 农业剩余与人民公社(1958-1978)
一、人民公社与农业剩余隐性转移
二、自留地、社队企业与农业剩余
三、人口变动、农业生产率与农业剩余
四、农业剩余倒定额提取下的农民和基层干部
第五章 农业剩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1985)
一、国家转型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家庭承包责任制:国家与农民的博弈
三、国家有限度退出:人民公社解体与取消统购
四、农业剩余与乡镇企业崛起
五、农业剩余索取权变化与土地制度多样化
第六章 农业剩余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动力
一、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
二、国家、农民、土地和农业剩余的动态关系
附录一 图表目录
附录二 历年粮食收购量、农业税实征额及生产队收益分配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