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海飘

百科 2023-01-25 03:39:59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介绍从1996年至2003年的中韩三次矛职收都该车双讲科竹筏海飘经历

  • 中文名称 海飘
  • 桅杆高 8米
  • 韩国勇士 4名
  • 发生时间 1996年7月23日

第一次海飘

  1996年7月23日,是中韩两国海洋文化交流史上一个非常值得记载的日子。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与韩国探险家协会、韩国东国大学共同主办的首次中韩竹筏跨海漂流活动就在这天举行。这天下午2时许,跨海漂流的竹筏在被誉为"海上雁荡山"的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南来自沙浴场起漂。

  参加竹筏跨海漂流的有4名韩国勇士,队长尹明喆,队员安东柱、洪善杓和金成植。

  这次漂流探险采用最原始的竹筏,长7米,前宽3.5米轴倍核超简特将气承呼,后宽4.5米,呈梯形,筏底两层,桅杆高8米,配有风帆及橹、舵。竹筏取名为"东亚地中海"号。

  漂流的航线,根据海流和信风的能量,计划依次经过东海、黄海,经黑山岛、古群山岛,最后抵达朝鲜害消阻半岛西海岸的韩国仁川港,直线漂程长达600多海里困态罗介话误但精夫务倒

  南风推着竹筏风帆,以每小时3海里左右速度向北航行。7月27日,距黑山岛大约80多海里。当天晚上,因受8号台风的外围影响,风向突变,越刮越大的东风把竹筏推向西北方向。"东亚地中海"号连续几天都在4-5米高的惊涛骇浪之间颠簸,已无法按预定方案漂向韩国西海岸。

  探险队改目的地为山东半岛,沿途考察古代韩国著名航海家张保皋的海上贸易航线。8月4日,竹筏进入山东半岛。6日下午,到达石岛。

  这次跨海漂流,虽然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地,但总航程360百科也有600多海里,收获也不小。

  这次竹筏跨海漂流探险,证明了在史前时代,凭借竹筏,从浙东沿海出发与东邻诸国进行海上交往的可能性,同时也证明了竹筏的载重能力能够胜任人口迁徙的需要。

  这次探险,还搜集了东海、黄海的水文资料。因受台风影响,意外发现黑潮(台湾暖流)在黑山岛附近分察充留言通贵流:靠东的流往日本列岛,靠西的流往山东半岛。这一发现证实了一千年前韩国封品游娘讨案新觉罗时期确有一条与中国沿海进行贸易的海上航线。

第二次海飘

  199振高7年6月15日,中韩竹筏跨海漂流在朱家尖岛的南沙浴场再度起漂。探险队中凯县除了原来的4名韩国勇士外,又增加了一名中国探险队员,他就是来自宁波市的42岁的吴连宝。

  为增强竹筏的抗风力,这次漂般善流的竹筏加长到10米,国系钢攻领船头加宽到5米,微微翘起,船尾加宽到6米,竹筏的重量450千克,竹筏仍以"东亚地中海"号命名。

  漂流途以超移少部铁解中,果然受到8号台风的影响,竹筏只能在波谷浪尖中时进时退,勉强前进,以致延长了漂流的时间。

  在开始的12天内,由于探险队员含材维间席毫预老位难着携带的无线电台发生故障,信号一直很弱,主办单位与探险队失去了联系。直到6月27日清晨,韩国仁川市的一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无意中在自己的电台里听到探险队员的呼叫,打电话告诉韩国东国大学,才盾除华首革使双方联络上。

  7月8日下午,五名中韩探险勇士驾着"东亚地中海"号竹筏顺利漂抵目的地--韩国仁川港。此次漂流探险,从朱家尖岛南沙起漂,历经东海、黄己破海海域、黑山岛、古群山岛,最么们权步卫重题模事后抵达朝鲜半岛西海岸的仁川港,直线航程1100公里,历时23天。

  此次漂流成功,为确认东亚地中海圈的古代海上交通及航线,重新认识历史上中国东南部与朝鲜半岛相互交流的事实等一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佐证。

第三次海飘

  2003年3月23日上午,中韩日竹筏跨海漂流探险出征仪式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南沙海域举行,6名探险勇士用最原始的竹筏,计划漂流三个国家海域,航程1500多公里,探究1300多年前中日韩三国文化经济交流之谜。

  6名探险勇士中有4名为韩国人,都有过探险的经历。中方队员是来自浙江宁海的吴连宝,47岁,探险之前长期从事水下打捞工作,曾参加过第一次跨海探险漂流。另一名来自日本的探险队员将在韩国仁川码头登上竹筏,参加韩国至日本的跨海漂流来自路程。

  此次跨海漂流预计需要1个月,从朱家尖南沙出发,横渡黄海到达韩国仁川,然后再沿西海岸南下,横渡朝鲜海峡,最终到日本九州福冈。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