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归潜志

百科 2023-02-15 21:20:51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归潜志》是1986年6月由么报罪云华能使阶中华书局出版的图剂帮粮路书,作者是(金来自)刘祁,译者是催文印。《归潜志》共十四卷﹐是一部记述金朝史实的私家著作。

  • 书名 归潜志
  • 作者  (金)刘祁
  • 译者 崔文印
  • ISBN 9787101017304
  • 页数 169

内容介

  《归潜志》共十四卷敌酒值般袁曾持生亲线﹐金末刘祁撰,为记述金朝史实的私家著作。祁字京来自叔﹐浑源(今属山西)人﹐他早厚厂紧演既装重鸡年随祖父﹑父亲游宦於金之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结识了不少名官显宦和文人学换主推统二杀冲导型士。金亡以后﹐回到故乡﹐有感於"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今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且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於是写作该书﹐意在"异时作史﹐亦或有取焉"。

  该书前十卷﹐大抵即杂记其"昔所与交游"的言派备候劳皇对论与行迹。卷一至卷六为金代人物传记,其中大多数剧钢星东饭负司大增皆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如赵秉文、李纯甫、雷渊、麻知几、辛愿、李汾、杨云翼、冯壁等,共涉金末一百多位文人的事迹,是研究金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卷七至卷十杂记遗事,其中有金代文360百科人对诗、文的评论,其评论范围,包括北宋苏轼、黄庭坚、南宋杨万里,可以见到当时北方对南方文风的看法。此外,尚有作者对金代自明昌、承安以来至金末诗文风气的演变的论布句乎而凯下企如实陈渐述,有时党怀英、列定错居洋微辛弃疾等人轶事的记载。卷十一《录大梁事》﹐专记元兵包围开封始末。当时开封被围,金兵屡败,执政者仓皇无计,末帝在宫中想自缢,并欲坠楼,为人所救。城内百姓多饿死,甚至人相食。卷十二《录崔吗皮越香声令根慢仅立碑事》﹐专记金朝叛将崔立降蒙古及其被杀始末﹔同卷之《辩亡》﹐以亲身感受﹐分析了金朝亡国的原因:金南渡后,宰执往往无恢复之谋,上下皆以苟安为乐;朝廷近侍,谄谀成风,隐瞒灾异和民间疾苦,遇事不肯明白表示可否,互相小求推诿,号"养相体";宰执用人,必先择无锋芒、软熟易制者。曰"恐生事"足见当时官场的腐败。最后卷十三﹑十四﹐多是发表个人感慨﹐并辑录了他人投赠的诗作。其中论述金玉于粮食在平日和危难时不同价值,就取体史很令人深思:

  金银珠玉,世人所甚贵,及遇凶年则不及菽粟,何哉?事有先后,势有缓急也。平时富贵之家,求一珠玉犀象工斤味玩好器物,至发粟出帛,唯恐其不得,将以充其室龙节题夸耀于人以自乐者,皆是也。

  壬辰岁,余在大梁时,城久被围,公私乏食,米一升至银二两余,殍死者相望。人视金银如泥土,使用不计。士庶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输粉采好,妆具环佩,锦绣衣衾,日陈于天津桥市中,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

  尝记余家一毳袍,极致密鲜完,博米八斗,金钗易牛肉一肩,趣售也。以是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诚知其本也。古人云类她审视混胞费第般时:"薪如桂,米如珠",岂虚意高他让病月言哉!

  译文:

  金银珠宝,世人都认为它的价值很高,但在战乱之时却不及粮食值钱。为什么?(因为)事情有先后顺序,形势有缓有急。在平常的时候富贵有钱的人家,为了得到一个珍宝玩物,愿意付出粮食与布帛,还唯恐得不到,把它放在家里用来向他人炫耀,来愉悦自己,都是如此。

  壬午年,我在大梁时,城被围困,公家和私家都缺少粮食,一升米卖到二两多,被饿死的人到处都是。人们把金钱视为泥土,使用了不计其数的金钱。士人和普通百姓,拿出平时收藏的珠宝玉石衣服珠玉、漂亮的首饰衣服,每日放置于天津桥的市场中,只是为了换取一点粮食,来解决一时的饥饿。

  曾经记得,我家里的一件毳袍,极其漂亮,只换取了八斗米,金钗只换取一担牛肉,多么有趣的买卖啊。因此(我们)知道圣明的君王重视五谷,轻视金玉(意动用法:以五谷为贵,以金玉为贱),的确(就能)知道它的根本。

  古人说:"金钱如同桂木,粮食如同珠宝",怎么会是没有道理的虚言呢!

  --付航译注

  刘祁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肃﹐"所传不真及不见不闻者﹐皆不录"﹐故为史家所重视。元人修《金史》多采用其著。如《金史》对金代兵制的批评﹐对金末近侍权重的批评﹐对南渡后宰执的批评等﹐都取自刘著的议论。其他如李之纯﹑赵秉文﹑王郁等人的传记﹐也采用了刘著资料。《归潜志》共涉金末一百多位文人的事迹﹐特别是记金末诸事﹐与《金史》互有异同﹐可供参稽。

目录

  归潜志序

  卷一

  附录:李纯甫 重修面壁庵记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录:赵秉文 和拟韦苏州

  卷一○

  卷一一

  录大梁事

  卷一二

  录崔立碑事

  附录:元好问 外家别业上梁文

  赤经 辨磨甘露碑诗

  辩亡

  卷一三

  附录:麻革 游龙山记

  续录:刘祁 书证类本草后

  游西山记

  游林虑西山记

  北使记

  古意

  送雷伯威

  逸事:杨宏道 事言补

  卷一四

  归潜堂记

  陈时可:归潜堂铭并序

  诗

  续录:郝经 浑源刘先生哀辞

  王恽:追挽归潜刘先生

  附录:金史刘从益传

  王恽:浑源刘氏世德碑

  王士傎:归潜志序

  钱曾:读书敏求记归潜志条

  归潜志诸跋

  至大辛亥赵穆跋

  宋定国记

  李北苑跋

  卢文弨跋

  鲍廷博跋

  黄歪烈跋

  施国祁跋

  山西通志·文学录

  四库全书归潜志提要

古文记载

  《归潜志》·十四卷(浙来自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刘祁撰。祁字京叔,浑源人。御史从益之子。为太学生,举进士不第。元兵入汴,遁还乡里。戊戌复出就试,魁南京。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后征南行省辟置幕府,凡七年而殁。旧以《金史》载之文艺传,遂题曰金人,殊非其实。是书名曰归潜,盖祁於壬辰北还,以此二字送办基书早复尼着榜其室,因以题其所著。然晚年再出,西山之节不终,亦非其实也。卷首有祁乙未自序,谓昔所闻360百科见,暇日记忆,随得随书。第一卷至六卷悉为金末诸病直随庆人小传,第七卷至十卷杂记遗事。第十一卷题曰录大梁事,纪哀宗亡国始末。第十二卷题曰录崔立碑事,纪立作乱时廷故胶案附息矿静负饭培臣立碑以媚之,劫祁使撰文事,又一篇题曰辨亡,叙金前代之所以治平,末造之所以乱亡。自此二篇以下至十三卷,悉为杂说,略如语录之体,殊不相类。疑此二篇本自为一卷,殿全书之末。别以语录为第十三卷,诗文为六好以短县副供染足第十四卷,附缀於后。后人因篇页不均,割语录之伯题用活架剧毛点半移缀此卷,故体例参差也。壬辰之变,祁在汴京目击事状,记秋晶号油布的再号诉宪切载胥得其实,故《金史》本传称祁此志於金末之事多煤着片率着有足徵,哀宗本纪全以所言为据。又若《大金国志》称枢密使伊喇蒲阿出降於元,此志不书出降,与《金史》相合,可证《大金国志》之误。

  《元史》称壬辰正月太宗自白坡济河而南,睿宗由峭石滩涉汉而北,以渡河涉汉同在一时,而此志则载睿宗涉汉在辛卯十一月,太宗渡河乃在壬辰,与《金史》及姚燧《牧家里巷集》、苏天爵《名臣事略》所你出纪相合,可证《元史》之误。又如载天兴元年刘元规使北朝,不知所终,而《金黑画吃史》本纪不书其事;载萨克苏媒孽李元妃,本纪不著其名;载大秋居答预屋定十七年三月朔,诸国使臣朝见,遇雨放朝,与周辉《北辕录》合,而本纪但载十六年三月朔日蚀放朝一条;载金代钞法凡八易其名,而《金史·食货志》失载通货改为通宝,通宝又改为通货一条;皆足以补正史之阙。至於金史交聘表称,大定十六年,宋大政汤邦彦充申请使,此志作祈请使演啊到把然载搞获;图克坦乌登传称天兴元年正月朝廷闻大兵入饶风关,移乌登行省阌乡以渐且王宽联动报观散备潼关,此志书其事於正大八年,完颜思烈传载王渥从思烈战殁,此志作从持嘉哈希;李英传称与元兵遇於霸州败死,此志作遇於潞州;郭阿林传称宋兵大至,遂战殁,此志作马倒被擒,不知存殁;师安石传赞称以论列侍从,触怒而死,此志则云既甲济但胜烈在她住括织居位,人望颇减;皆有异词。其他年月先后,姓名官阶,与史不同者甚多,皆足以资互考。

 九剧决云凯面向客 谈金源遗事者,以此志与元好问《壬辰杂编》为最,《金史》亦并称之。《壬辰杂编》已佚,则此志尤足珍贵矣。世所行本皆八卷,虽传是楼藏本亦然。国朝郭朝釪编纂金诗,所采录仅及前七卷,知其未见全帙。此本一十四卷,与王恽浑源世德碑相合。当犹从元本传录。钱曾《读书敏求记》称陆孟凫家钞本《归潜志》凡十四卷,盖即此本也。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