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大殿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天宁寺大殿,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南角的一个山坡上。
天宁寺大殿原名"大藏院",来自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间(11l1~1118年)赐名"天酒宁万寿禅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为了崇奉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孝"。元延佑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并保留了部分宋代的建筑构件,后代又经多次修葺。
天宁寺大殿,保留了中国古建筑从宋代过渡到明代时期的一些特征,是研究中国南方地区在这一过渡时期中的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 中文名称 天宁寺大殿
- 地理位置 浙江省金华市东南角
- 原名 大藏院
- 始建年代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
-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天宁寺大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卷早很层刚尔宋-元
公布时间:1988年1月13日
寺院建筑
大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面临婺教微国出第间绿收须江。殿面阔三间,通面阔和通进深都是12.72米,平面呈正方形,十分符合宋、元时期小型佛殿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单檐歇山顶,响种罗发高有十六根立柱;纵横都分饭事府段乱易纪奏都作三间,当心间为6.16米,与两个次间的比例接近二比一;梁架的结构介于厅堂与殿堂之来自间,采用抬梁式结构液才精,彻上露明造,全烧千侵紧井英岩部以梁栿拼合而成,充分利用了小型木材,以小拼大,这种方法在中国现存的早期古代建筑中十分罕见。
主要结构
大殿的斗拱,外檐的斗拱,明间用三朵,次间用一朵,都是六来自铺作单抄、单下昂、单拱、素360百科枋偷心造式的,里跳她玉钟视滑江静货自用上昂,上承第一跳的下昂后尾,既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又方便施工。这种上昂作法虽然在文献中有记载,但在中国现学金准存的古建筑中发现的实例却不多,因而显得十分珍地头老贵。
天宁寺大殿属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是中国南方现存"官式"作法的元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梁架结构上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拨款修缮
天宁寺大殿,1979年和1984年国家拨款进行了修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