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日本近代作家介绍

百科 2023-02-22 21:05:24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日本近作家介绍》是1985年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来自作者是日松泽信佑。

  • 作者 日松泽信佑
  • 译者 寒冰
  • 页数 175
  • 定价 0.95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社

作品目录

二叶亭四迷

  日本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来自家。本名长谷川辰之助,笔名二叶亭四迷。1864年4月4 日生于江户(今东京),卒于1909年5月10日。"二弱拉斗歌手评叶亭四迷"在古日语中的隐喻为:生不如死。选择这样的笔名,也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鄙夷。他启蒙于汉学,深谙儒家思想。1881年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俄文科,受到俄国文学的熏陶和360百科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洗礼,遂选择了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1886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小说总论》。《小说总论》补正了作坪内逍遥《小说神髓》光积的不周之处,系统阐述了小说应通过现象反映本质,从而成为认识真理的工具等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批判了仅仅注重形式上的"深刻描写"的所谓写实论和流于肤浅低俗的游戏文学,发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先声。次年致爱底,一部实践这一文学理论的长篇小说《浮云》连续刊载。小说通过一个正直而有学问的飞团火青年,被政府机构排挤、被情人鄙感福面裂弃的命运,披露了明治时代件观局协官场的腐败和人情的淡薄,揭示出封建传统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矛盾,塑造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的"多师不陆未息回余人"形象,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但小说问世时反响不大,于是他停止了小说的创作。此后,他当过官报局的翻译、编辑,陆军大陈弦过备学和东京外国语学校教师进多压笔,还当过中国清朝北京警务师客张八新己问失富从学堂官员。20年中,翻译介绍了不少俄国文学作品。他的译文忠实原作,言文一致,颇受好评。1904~附纪赵胶云1905年前后,二叶亭四迷出升永肉态买什况早任大阪《朝日新闻》驻东京特派记者。在报社同仁鼓动下,恢复了文学创作。1906年和1907年,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和《平凡》。1908年,二叶亭四迷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被派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1909年5月10日,因肺病死于归再该革粮当整妈知早轻白国途中。1962年人单题容村妈如兰者究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巩长金 、石坚白等译的《二叶亭四迷小说集》。北容顾哥村透谷

樋口一叶

  樋口一叶选集简介

  余华说:"樋口一叶毫无疑觉脱画所击问可以进入十九世纪最伟大女作家之列,她的《青梅措殖研竹马》是我读到的最优美的爱情篇章,她深入人心的叙述有着阳光的温暖和夜晚的凉爽。"

  我对她的最初印象也就是从这段文字里来的,这段文字是我2年前从一本叫《散文》的期刊上看来的。那个时候就记下了《青梅竹马》这个名字,可是一直找不到中译本,直到前一段时间,很意外的在网上搜到了,就买了下来。手上这本是插绘本,是个选集,包含着《青梅竹马》、《岔路》和《十三夜》,听朋友说这个版本的内容和原著略有不同,不过也只好将就下了,这是我能在大陆找到的唯一版本,再有就是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樋口一叶选集》了,而这个版本我这辈子怕是都难见到。

  严格的说《青梅竹马》最多算个中篇小说。不过貌似樋口一叶一生没有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这大概也和她的短命分不开。1872年生人,1891年她19岁,为了挣稿费养家开始了文学创作,而她真正摆脱当时女作家所有的脂粉气形成自己风格则是在1894年之后,这个转变是她在贫民区生活的9个月的结果。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础,这样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樋口为什么能在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的被文学评论者称为"一叶的奇迹十四月"中写出那么多的脍炙人口的著作了。

  限于篇幅,我就只谈《青梅竹马》,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另一个就是《十三夜》。

  《青梅竹马》的故事再简单不过,一个成长在妓院里长大后注定会成为妓女的美丽姑娘美登利情窦初开,爱上了一个父亲是寺院主持将来注定会成为和尚的男孩藤本信如(在日本僧人可以结婚,而很多寺院都是世袭的)。后来美登利月经初潮,这意味着她距离自己的宿命又更近了一步,与此同时,长大的藤本信如也要面对自己的宿命,他不得不穿上法衣去僧人专门的学校修习佛法。

  总观全篇,故事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美登利,藤本信如最多算个大片的绿叶,这一点从人物出场和对人物的刻画上就能够发现。

  故事特意设置了田中正太郎这个"钟情于"美登利的角色。阿正一有空跑到美登利身边,和她在一起他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尽管美登利回应得也很热情,但是显然这不是爱,这一点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阿正很认真地说自己将来要讨一个漂亮媳妇,笔店老板娘便同他开玩笑说要他在鲜花铺的阿六、水果铺的喜姑娘和美登利之间选一个,结果接连排除了前两个之后。阿正很不好意思地红了脸退到了墙壁跟前,而美登利"这一个倒是连脸颊也没红"。

  阿正与美登利截然不同的反应恰表达了美登利的态度。这也与后文,美登利见到信如时的脸红与心扑通扑通跳形成反差,一个三角恋的网便成形于这三个孩子间。

  阿正的存在恰烘托了美登利对于信如的爱恋同时也加重了美登利的悲剧色彩。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接近结尾的部分,信如的母亲给女儿做好了新衣要信如送到茶店的姐姐那去,此时正下着雨,信如走到美登利所居妓院的外边时木屐的趾襟儿恰巧断了,笨手笨脚的信如只好蹲下身来捻纸绳儿,而此时伞也不巧被风吹走,衣服的下摆也因为蹲下身子的缘故被水泡脏。这一切被身后赶来帮忙的美登利看个清楚。美登利看到了曾经的"仇家",却很意外的生不出气"美登利原是应该捉住信如的袖子,气势汹汹地用这些话质问他的。可是现在她却一声不响地躲在门后,也不见她扭头就走,只是由于不定地呆呆站着,心里扑通扑通乱跳,真不像平日的美登利了。"这边的信如也显然从刚才的脚步声判断出了身后站着个美登利。可是,男孩却装作什么也么注意到,"专心"捻纸绳,心里却也早已是一团乱麻了。"唉,手那么笨,怎么能修理好呢!纸绳捻得一点也不紧,用稻草卡趾襟儿有什么用,马上又要断了。唉唉,外褂下摆在地上拖脏了也不知道吗?唉呀,雨伞又给风吹跑了,应该先把它收起来呀。"一旁的美登利早已是心急如焚。这个时候美登利的妈妈叫他回来洗澡,美登利大声应付着。如果说刚才信如可以装作没有意识到她的出现,那么现在呢?她的声音显然也被信如听到了。美登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两颊不由得发起烧来"可是她开开门会难为情,离开又不忍心,最后只好一声不响的从格子门里丢出一条红友禅的布条。信如却连个头也没有回,于是姑娘的心从纠结变成了幽怨,心里不禁一阵难过,眼泪已经挂在眼角。此时的信如呢"信如心里不禁一动,不知怎么地一阵无名的哀愁忽然涌上心头,他只是呆呆望着绸条,也没有把它拾起来。"他为什么会"不禁一动"呢?也许他喜欢美登利,"不禁一动"恰恰表现了他对于两个人命运的哀惋和无奈。最后他还是没有捡,"只有那块红友禅绸条把人的哀怨留在上面,孤单单地躺在格子门外的泥地里。"

  故事最后"每当夜色笼罩了四周的时候,人们一定会看见一个小的孤影提着一盏弓形灯笼,冷冷清清地走过堤坝。那就是替奶奶去收利钱的正太郎。"正太郎接替了奶奶的工作,是的每个人都要长大,于是信如也要毫无例外地面对自己的命运离开这里。故事的结尾也因此有了一个小高潮"在一个下霜的寒冷的早晨,不知什么人把一朵水仙花丢进大黑屋剧院的格子门里。虽然猜不出是谁丢的,但美登利却怀着不胜依恋的心情把它插在错花格子上的小花瓶里,独自欣赏它那寂寞而清秀的姿态。日后她无意中听说:在她拾花的第二天,信如为了求学穿上了法衣,离开寺院出门去了。"

  美登利的无意实则是作者的有意,将有限的片断拼接在一起我们不难得出丢纸水仙花人是信如。这个纸水仙其实是信如留给美登利的念想,正如那块红友禅的布条寄托着太多的情,聪明的美登利也肯定会有这种猜想吧!

  所以才会"怀着不胜依恋的心情",自己的心情终于有了一个绵实的落脚,一下子便坐实了下去,这也算是微微给了心一点抚慰吧,实则往深里想,她还是不确定,她的心里有着那个人,那个人的心里是否也有自己呢?美登利自始至终也未曾听过信如的表白,也许读者嗅出了这种爱,可是美登利呢,她能够确信么?他们之间更多的是迷、是雾,看得美却猜不透。于是辗转一番,还是有些悲凉在吧!此时的美登利已无从确认这一切了,她选择了把纸水仙插在小花瓶里"独自欣赏",为那瞬间的惊喜覆盖住,捂起来,留待日后慢慢掀开看,是痛是楚,反正现实顾不上了,后面可能有更大的悲伤,在那里等着自己。现实,顾不上了。

  故事在此结束,却留下了太多的潜台词,开放式的结尾让人觉得容量是如此之大,你不禁会设想主人公今后的生活继而同情他们的遭遇。说到底,这个故事就是两个字:无奈。短短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太多的辛酸。讲爱情是假,表女性在社会中悲苦的地位才是真。乍看起来一切哀伤都是淡淡的,似乎每个人都应当有的,这么看也就无所谓哀伤了。可是细想来呢,你就不确定了,你不断地质问自己,只是淡淡的么?就如同一个人,他(她)丢了什么东西,也许从表面上看他(她)很坚强,也就是有点儿小小的不开心,实则呢?你还是不确定,毕竟你不在他(她)心里,又怎么知道她的心中所想?更何况作者笔下招人悲悯的女孩,所丢失的东西其实是被掳去的,如果说这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哀,那还可以勉强接受,可这恰恰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是整个时代的悲哀,不只是在日本,它发生在那个男权至上时代的所有社会之中。在那样的社会,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是从属于男性的,不论是出生于社会底层将来注定会成为妓女的美登利还是《十三夜》中进入了公馆深院成为官官太太的阿关,她们的现实经历也许不同,可她们的命运却有着普遍的相似性,这是在她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的了,只因她们是女人。

  樋口一叶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生活艰辛的女人,对那些它所描绘的主人公的遭遇自然不会陌生。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樋口一叶手头拮据于是跑去找一个江湖术士借钱,对方说如果樋口一叶能够做他的小老婆,她可以一直得到他的资助,结果被她断然拒绝。处在那样的时代和社会,她是如此的无助,也因为现实的问题,她无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将对现实的不满很明了的大声讲出来,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隐晦的手法。引用余虹在《一个人的百年》中所讲的一句话就是"一块对恶没有激烈反抗却有持久拒绝的石头,一块对善没有悲壮献身却有耐心执着的石头以她不绝的微光烁伤我正在死去的心。也许英雄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也许从来就没有什么纯粹的英雄,日常生活的重负与担当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那些像石璞一样举重若轻的人让生命看到了希望。"樋口一叶便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普通却伟大的女人。《青梅竹马》写的正是她自己的故事,她是美登利,也是阿关,她是那些体味着生活不公理解那些受不公正对待女性中的任何一个,正如她所说:我是为了抚慰世间女性的病苦和失望而降生到这个世上的……

  2004年11月,日本起用新版纸币,其中5000日元面额的纸币正面用的便是樋口一叶的肖像。这也是女性形象首次出现在日元的正面。一方面这是对她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对于穷苦一生的樋口一叶来说,这也不能不算是一种讽刺。

  好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今天的社会之中女性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想必这也是樋口一叶所终生期盼的吧。

  愿《青梅竹马》只是樋口一叶们的《青梅竹马》,愿她的《青梅竹马》只存在于过去。

岛崎藤村

  生于筑摩县马笼村(现长野县木曾郡山口村),父亲正树,母亲缝,是四男三女中的幺儿,父亲是马笼地区的仕绅兼地方官。六岁时,由父亲教导亲笔书写的「劝学篇」、「千字文」,在幼年期结束时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九岁时父亲将其三兄弟送至东京求学,开始寄宿生涯。14岁从木村熊二习得英语,同年其父正树在故乡的禁闭室发狂而死等家庭因素,影响藤村后来孤独、沉潜的忧郁性格。

  1891年正值于明治学院毕业。当时故乡长兄经营事业失败,家道中落,于明治女子学校任教职。后因与学生佐藤辅子苦恋,伤心之余辞教职前往关西流浪九个月。1893年结识北村透谷参加「文学界」的创刊,陆续有诗作发表。1894年,透谷自缢,编集《透谷集》。

  1896年赴仙台东北学院任教。隔年,处女诗集《若菜集》出版广受好评。1899年与出生函馆的秦冬小姐结婚。1906年自费出版经7年时间完成的第一部长篇《破戒》,受漱石等人激赏,成为最受瞩目的自然主义文学掌旗手,成功之余三个女儿却陆续夭折。

  1910年妻因难产去世,由侄女驹子协助扶育多年,后则因与侄女不伦事件,前去法国,其间亦发表多部作品,三年后归国任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讲师,教法国文学。陆续发表了自然主义文学顶点《家》、告白文学最高峰《新生》,及历史小说翘楚《黎明前夕》等作品。1943年8月22日,因脑溢血逝去,葬于大矶地福寺,遗发与手骨分葬马笼永昌寺,享年72岁。

国木田独步

  国木田独步选集目录

  译者前言

  武藏野

  源老头儿*

  难忘的人们

  两个少女

  河雾

  少年的悲哀

  画的悲哀

  酒中日记

  不平凡的凡人*

  富冈先生

  号外

  穷死

  节操

  竹栅门

  两个老人

与谢野晶子

  在明治20年代到40年代,日本历史上曾出现一位传奇式的新女性,她就是明星派的代表歌人、诗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她性格特殊和文学才华横溢,是自主婚恋的胜利者、受青年狂热崇拜的稀世才女,也是开拓自我人生的强者。作家田边圣子说:"与谢野晶子是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天才。"

  她是一位和旧式明治妇女迥然不同的、敢想敢干的自由斗士。她比樋口一叶只小6岁,然而,她一生走过的却是充满向因袭和旧道德挑战、力争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路。她突破家庭的封建制约,追求真正的爱情,自由恋爱组织了新式家庭;她大胆地讴歌自己的肉体官能美,表现少女初开的情窦;她在国家主义思想跋扈的日俄战争中,不管什么"忠君爱国",勇敢地向被征去旅顺打仗的弟弟喊出了"弟弟呀!你不要死!"

  与谢野晶子原姓"凤",生于大阪堺市,家里开羊羹老店铺,到她父亲凤宗七这一代是第二代。她只有大哥,二哥2岁即夭折,因此,父亲希望再生个男孩。与谢野晶子是作为"不受欢迎的人"出世的,出生后被送到姨母家养了三年,回家后,也是被当成男孩养的,穿着打扮一切与男孩无异,到12岁时,还是男孩装束呢。父亲热心教育,试图对与谢野晶子进行早期教育,便把4岁的她送进小学,但因她害怕不敢上学,到6岁才又一次上学。小学毕业后,在堺女学校又念了四年,考上京都府立第一女子高中。与谢野晶子不满意女子高中的上课内容,她从12岁起就开始负责店铺的账目,并协调雇工伙计与父母的关系,也许她后来的有主见的勇敢行为和这段经历不无关系。因为父亲喜欢读书,家里藏书颇丰,所以,与谢野晶子的少女时代是在偷偷读书中度过的,她一生的走文学道路的志向,也正是在这偷偷读书中形成的。每天她在睡觉前都要瞒着父母在电灯下偷偷阅读清少纳言、紫式部、尾崎红叶、幸田露伴、樋口一叶,甚至还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些当然帮她夯实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

  与谢野晶子的特点是光明磊落,不藏不掖。起初,她对《善恶草》同人中的河野铁男有了爱慕之情,她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思春的和歌:

  讲道君子哟,

  柔嫩肌肤空在身,

  热血徒澎湃,

  无人触摸无人爱,

  人不亦寂寞难捱?

  上述和歌在近代文学史上十分有名,有人说歌中的"君"指的就是河野铁男。

  与谢野晶子从16岁起即开始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和歌,不过,当时她写的和歌都是旧式的,吟咏风花雪月的。其后,她在《读卖新闻》上看到了与谢野铁干写的和歌把一些日常词汇也写了进去,觉得很新鲜,感到大受启发,不能不反思自己过去所写的和歌都像老人掌中的玩物。由这时起,她一改和歌风格。明治32年,与谢野铁干在东京成立了新诗社,创刊了《明星》。与谢野铁干看到与谢野晶子在《善恶草》上发表的和歌,认为此人很有潜在才能,便通过关系向与谢野晶子约稿。

  明治33年8月,与谢野铁干为扩大新诗社影响,到关西讲演,在关西逗留了11天,与谢野晶子五次见到与谢野铁干。其实在见面前与谢野晶子早已对与谢野铁干十分神往,待见面以后,一下子身心都被与谢野铁干深深吸引了。同与谢野铁干的相识改变了与谢野晶子的一生。可以想见二人大约是在第二年春暗订了终身。然而,在迎娶与谢野晶子之前,横在与谢野铁干面前有两大问题,一是要解决和前妻的关系,一是要解决本来由原岳父负责的《明星》发行的主要资金问题。在等待消息期间,与谢野晶子觉得吉凶未卜前景渺茫,她将无限的愁绪写进有名的和歌《乱发》里:

  满头乌发长,

  青丝万缕披肩上,

  蓬乱无模样,

  好一似纷乱心潮,

  千头万绪无主张。

  那一年的6月,与谢野铁干来了信,说是要到父亲那里去商量要事,与谢野晶子觉得这是最后的机会,便不由分说来到东京,几天以后便跟与谢野铁干同居了。同居伊始,与谢野铁干便尽全力帮助与谢野晶子出版歌集《乱发》。与谢野晶子和与谢野铁干的结合,是不可能不受到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们的猛烈攻击的。明治34年3月,有两个人以笔名"文坛照魔镜"名义出版一本小册子,在东京的各书店大量出售,内中给与谢野铁干罗织了"卖妻"、"强奸"、"蛊惑处女发疯"等16项罪名。当时,社会上正好有探索女性新生活方式的动向,日本女子大学也刚刚成立,而旧的习惯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前一年底,就出现了因一幅裸体画插图《明星》杂志被勒令停刊的事件。在这个当口,歌集《乱发》的出版无异于在社会上新旧营垒之间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弹,歌坛、文坛乃至整个国民都被卷进惊异的旋涡。《乱发》发行伊始,立即毁誉同时纷至沓来。有个佐佐木信纲以笔名对《乱发》极尽污蔑之能事:"此书作者何许人?胆敢诲淫诲盗大放娼妓、流莺之流之厥词?……此书内容有多处描绘淫行丑态,毒化世风,贻害人心。"不过,也有针锋相对的褒美,高山樗牛热情洋溢地评论道:"《乱发》乃著名的明星诗人凤晶子的歌集也。凤晶子才华横溢为吾人所认同,其歌词高迈新颖,情真意切,确具一家之风格。"

  与谢野晶子和与谢野铁干在遭到攻击半年之后,在木村鹰太郎的大媒之下毅然成婚,并在四个月后,将户口入籍与谢野家。

  与谢野晶子最叫人佩服的是她不畏高压和强权,大义凛然地在和歌中表现真挚的亲情,表现了她作为时代新女性的胆识和魄力。与谢野晶子有个哥哥叫秀太郎,是东京大学的教授,坚决反对与谢野晶子和与谢野铁干结合,所以与谢野晶子结婚后和大哥几乎恩断义绝;有个弟弟叫筹三郎,在与谢野晶子回家时,他热情接待。这个弟弟本来爱好文学,但为了继承家业只好放弃。明治37年夏天,筹三郎被一纸召集令征到第4师团8连队当兵,不巧正赶上参加日俄战争中的旅顺要塞攻坚战。大家知道,被乃木称为"铁血覆山山改形"的攻击战中,日方用的完全是肉弹战术,六天中日军共倾泻28英寸炮弹五百余吨,整个日俄战争日军死伤人数达59000人,比俄军多30000人。

  当时,旅顺苦战的战报每天在报纸上登载,与谢野晶子怀着对至亲同胞的真挚感情,为弟弟的安危担惊受怕。她把这种感情直言不讳地写进了和歌,诗的标题也是开宗明义:《你,不要死!》副题是"叹身处旅顺包围军中之弟"。全诗共五段,这里仅列出最痛烈的一段:

  你呀!不要死!

  圣上自己不出征,

  却叫别人的孩子去流血,

  去为野蛮杀人而送命,

  还要说这种死光荣!

  人都说圣上慈悲为怀,

  可这件事又怎能叫人想得开通?

  本来与谢野晶子的诗是女性真情的流露,但在军国主义思想甚嚣尘上的当时,客观上成了反战思想的典型,此诗一发表,马上有个叫大町桂月的骂与谢野晶子是"乱臣贼子",说与谢野晶子的诗是"藐视国家观念的危险思想",大加挞伐。与谢野晶子当然也不示弱,在刊物上公开反驳,搞得对方最后不得不和与谢野晶子谈判。

  与谢野晶子的歌集和孩子竞争般的问世,她的歌集《乱发》之外,还有《小扇》《恋衣》《舞姬》等,一集比一集意境深化;她一生共生了五男六女11个孩子,她对每个孩子都尽到了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特别是一个时期,与谢野铁干失业在家,精神不振,也是与谢野晶子在精神上鼓励和事业上支持,在生活上勇挑重担,同时给十几家报社、杂志社供稿,这才平安地度过困难时期。

  此外,与谢野晶子还曾花费八年时间将日本最优秀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全八卷译成现代日语,其后多次再版,以致有的小女孩还以为《源氏物语》的作者就是与谢野晶子呢;还有《新译荣华物语》《和泉式部歌集》《新译紫式部日记》《新译和泉式部日记》等,显示了她深厚的王朝文学功底。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