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臣策杖寻幽图轴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谢时臣策杖寻幽图轴》是明代画家严谢时臣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
- 中文名 谢时臣策杖寻幽图轴
- 画作类型 墨笔画
- 创作年代 明代
- 规格 纵84.9cm;横31.3cm
- 作者 谢时臣
作品内容
本幅左下方有画家款识:"六十翁谢时臣写,时丙午秋日。"钤朱文"谢氏思忠"印。画面上方有同时人文嘉、钱谷的题诗及钤印。
图中山峰巍峨耸峙,中间一条溪流将画面大体分为左右两段。山谷溪流上的桥梁暗示两山间道路畅通,画左林木六掩映下一文士拄杖沿山路走来,点明"寻幽"主题。谢时臣的部分作品皆自题是仿元王蒙笔法而作,如南京博物院藏正德十二年(1517年)《仿王蒙山水图》、故宫藏嘉靖二十众财打九年(1550年)清停投林境《溪亭逸思图》和上海博物馆藏《江山胜览图》等权屋冷拉呢挥矛友肥欢。上述作品都是他相对较早的作品,表明王蒙在谢时臣画风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图是谢时臣60岁时所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在山石结构也排国电送老衣煤加树年、笔墨皴法上还可以看到王蒙的影子,但与王蒙典型的精细密集的牛毛皴相比,图中山石皴法粗短松动,则明显是受到给称乎拉轻算增这了沈周的影响所致。该画整体感强,皴法晕染能很好地融入到山石整体的结构之中,构来自图饱满,笔墨苍润,体现出画家融合前人笔墨创造自己风格的努力。
作者简介
360百科 谢时臣(1487-1567年后),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承袭了文、沈画派的文人传统,不仅善画,而且能诗词,工书法。强调画面中文学修养和意趣等画外功夫的表达,而在绘画技法上则能兼吴派的沈周和浙派的戴进、吴伟之长,出笔有魄力,"长卷巨幛,住八三都美纵横自如",作品既有恢弘的气势,又不失清新秀润,同时也注意克服剑拔弩张的刻露之病。谢氏还长于画水,江潮湖海,俱见其妙。实际上,谢时臣的绘画是对吴派、浙派两家山水供艺宪源正景注的一种扬弃,他也因独具个性的画风而成为明代中叶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重要画家。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