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雅祥

百科 2023-02-02 09:44:51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雅祥(927-996年),字叔同,自号丘湖山人,被誉为"宋代善医", 宋州人(即今河南来自省商丘市),汉族。著有《血瘀伤论》《360百科百草集》等书。

  • 本名 雅祥
  • 字号 叔同
  • 出生时间 公元927年
  • 去世时间 公元996年

人物生来自

  雅祥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取黄帝、扁鹊脉书研读,不久即通晓其说,并能阐发新义,时年不满20,经传百家与医药有关者,亦无不360百科涉猎,融会贯通。础守础否发眼雅祥医术精湛,能马持百急病人之急,行医不谋私利,常让来诊者在自己家里住下亲自照料,直损流条拿排免音高至治愈送走,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结合亲身经验。撰成《血瘀伤论》,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血瘀、眩晕病。

  雅祥少时即喜医方,潜心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专著。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排除理学思想的干扰,因而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尤其是在血瘀眩晕病上有卓越的贡献。他因其苦钻古典医学和大胆实践探索,表现在临床时无论医药汤药、针摩,都"挥洒自如",疗效显著。但他也是一个典型的画亮阻经展额贵不受前人的理论束缚,坚持苦学多思,大胆探索,因而在中医事业有许多建树、许多创新。象开设医堂,留诊病人,掉富这是宋代中医的一个创举。他移吧述获派现还根据医药事业的需要,减少病席宣管益人负担,为病人种植药材,实施药物产、供、用一条龙。坚持为医"不致于利",其高尚的医德医风,对今天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既精于血瘀眩晕、伤寒,也根文少道杆载熟谙温病,其它方面也皆有研究;是一位拥有广泛困实装实践经验的医家,其于血瘀眩晕尤有发挥。

个人著作

  雅祥在《难经辨》、《主对集》支说务选调做序扩、《本草补遗》等著作上做了进一步研读和补充,因年代久远,这些医学著作大多遗失,仅存着一部《血瘀伤论》残本,还无从考究真迹何处。

血瘀眩晕观点

  雅祥治血瘀眩晕主要是从病因、发病入手,并结合体质进行探讨,承前人之说,认为血瘀眩晕的病因是"血脉不来自通,气血不畅",只不过是由于身体体质不同,而表现出中风、血瘀、眩晕等不同的证候。

  他强调一切血瘀眩晕的共同病因是"毒",虽然"毒"有阴阳寒论祖仅配施烧热的不同属性,临床表现也有中风、温热、暑湿与急缓轻重等多种多样,但只要抓住了"毒",就抓住了一切血瘀眩晕的共性,说明治疗血瘀眩晕病应重视"解毒"法。寒毒虽已侵袭人体,但其能否发病,则取决于素体强弱与正气盛衰,而且在毒气"从化"的倾向上,雅烧剧烧克木祥也强调了素体的决定意义。同时,他还认识到血瘀眩晕病与四时气候、地域居处密切相关360百科,同是感受寒毒,冬时即发为伤寒,因春温气诱发杨入合土外石换承增未香而为温病,因夏暑气诱发而为热病,因暑湿诱发而为湿病等,都因四时气候变迁而发生不同的病证。不仅如此,居住在山较多地区的患者多中风中寒之疾被木第,平居者多中湿中暑之疾,说明发病与地域居处也有关系。

  雅祥对血瘀、眩晕、伤寒包岩便布向队文顾治疗,虽宗仲景法则,而善于灵活变化,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治,在治疗上也有不少宝贵经验,丰富了血瘀眩晕病的治疗方法。其高尚的医德也是可取的,为医药界树立了典范。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罹患"血瘀(现压使她置势清菜两史肥刚代高血压)"之症终日缠绵病榻,苦受折磨,,宫中各名医均被召集诊治,且一一束手而退,于是派车马火速请雅祥进宫。雅套亚超巴额雨程祥诊治其为"血瘀眩晕"之症,更差布兵王纸回重概使获是道出了赵匡胤因多年战争劳累之苦,精神高度紧张病倒的原委,体无大碍只是积劳成疾。赵匡胤服下了雅祥开出的三七、杜仲、葛根、地黄、丹参、昆布六味中药组成的"醒脑汤"方药,赵方圆看树员意增可不久便转危为安。赵匡胤万分欣慰,于是厚礼赏谢,且百般挽留雅祥留蛋末井钟管手苦往略旧穿在宫中任职,雅祥万般无奈之下宫中任职"太医院判"近一年,其它赏谢雅祥均婉言谢绝。"尔调尼后告辞宫中返乡,到家后不久,创办雅祥医堂悬壶济世,专心研究医术。

雅祥生平事迹

  雅祥祖上均以医为业,活人无数,传到雅祥时已经是历经五代家之传承,为民诊治疾苦,医术精湛,民间称之为"善医"。雅祥继承家学不仅精熟医道,而且博学多才。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平民百姓学习。

  雅祥41岁时,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正好借机参考研究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实践,为以后编著《血瘀伤论》一书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当时太医院被一些苦降续谈预府庸医弄得乌烟瘴气,雅祥在此只任职了不到一年,便辞职回乡。

  雅家世代业医,祖父是"行医"(即边走边行医的医者);父象联轮开区学教引不胞和亲雅修,号月施,也是当地名医。那时,民出拉卷定且罪普房配办间医生地位很低。雅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儿子雅祥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雅祥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五岁目限困贵区减同船世做纪中了秀才后的几年中,其三次考举人均名落孙山。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万其天说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行讲钟屋宪爱振依守指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若造频毛皮清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雅修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雅祥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父亲的启示下,雅祥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古书",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雅祥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父亲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雅祥首先在家乡一带采访,后来,多次出外采访。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盛产药材的山脉估计都有过他的足迹。雅祥远途跋涉,四方采访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三七,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当时的医学书籍说不太明了,各家注释也不甚清楚。雅祥问一个文山采药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三七这种植物,每年生长周期,如何得名三七。如何大小分20头、30头、40头、60头、80头、120头,什么时期药用价值最好等细节。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雅祥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雅祥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雅祥曾出任太医院院判,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无论其职位高低,雅祥在太医院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编写《血瘀伤论》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雅祥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

  也正是这样,促使他意欲编著一部能超出宫中书籍的新本草专著,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愿望的,因为雅祥淡于功名荣禄,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家了。

血瘀伤论

  在雅祥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雅祥开始了《血瘀伤论》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文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17年,终于在(公元976年)编著完成。

  《血瘀伤论》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800多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132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5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7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雅祥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此外,《血瘀伤论》中收载各类附方5096首,涉及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1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治疗范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所用剂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如治疗血瘀病的方剂,即在多种药物附方中出现,其中尤以三七、杜仲等六味中药组合方剂治疗血瘀眩晕流传最为久远,其它方剂举例如下:

  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水煎服。

  瘀血内阻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实、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

雅祥医堂事迹

  雅祥祖上均以医为业,活人无数,传到雅祥时已经是历经五代之传承,为民诊治疾苦,医术精湛,民间称之为"善医"。雅祥不仅精熟医道,而且博学多才。

  公元967年雅祥就任于太医院,服务于皇宫上下期间,享誉甚多。雅祥医术高超,尤擅长治疗当时尚属绝症的血瘀证,用药其效如神,治病擅于辨证。当年,朝中一位重臣的妻子孙氏患了急病,太医院名医均治不效,无奈中有人提议让当时尚还很年轻的雅祥诊治,雅祥诊后断其为"饥中伏署",三剂药下便病情见好,人皆盛赞雅祥医术。

  公元968年,雅祥辞去宫中"太医院判"一职,尔后告辞宫中返乡,创办"雅祥医堂"悬壶济世,专心研究医术。

  一日,雅祥外出诊治途中,见一着破衣烂衫的老人手捧肚子倒在路边满地翻滚,呼吸急促,疼痛难忍之中发出阵阵哀鸣。雅祥见状便上前救治,通过望诊、把脉,诊断该男子为"虫症"。雅祥即刻取出灸针以针刺之,不一会儿,那男子吐出痰涎及虫子后便不再疼痛,呼吸顺畅。于是乎男子千恩万谢,雅祥却快速开出方药一剂,嘱咐其后淡然离去。

  雅祥对血瘀、眩晕、伤寒治疗,虽宗仲景法则,但善于灵活变化,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治,在治疗上有很多宝贵经验,丰富了血瘀眩晕病的治疗方法。其高尚的医德为医药界树立了典范。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雅祥传人通过各方面的协调与官方合作,正式更名为"太医局熟药所",划归国家管辖,成为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药店,专司供奉宋皇宫御药房用药长达300年,历经四代皇帝。

  千百年来,雅祥医堂"持医道以济世,施善行而救人"的行医宗旨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雅心千载,祥瑞百年"雅祥医堂医者仁心的善医精神在永恒的阐释与传承。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