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地史学教程

百科 2023-01-30 19:52:15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地史学教程》是1996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6年11月
  • 页数 277 页
  • 定价 17.1 元
  • 装帧 平装

内容介绍

  本书是在吸收来自20世纪末叶地史学科研究成果,展望21世纪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发展趋势下改写的新版地史学教科书。全书贯彻少而精方针,分为4编,11章,约40万字。

  总论部分介绍现代地史学基础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引360百科进了层序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全息(综合)地层学新思路。各论部分突出中国地史发展主线,对于各断代生物演化史、海平面升降史、古环境变迁史、古板块构造史和全球重大地质事件根据新资料作了分析概括。结论部分对地史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扼要探讨。

  本书内容新颖,论述系统性较强,图文配合良好,便于教学使用。可作为高等院校不同类型地史学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也可供地质、地理、矿产、能源、环境、地震、旅游等行业有关人员以及中学教师、博物馆工作者更跳材还纪一内参考。

作品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主夜一章 绪论

  一、地体悼史学内容和任务

  二、地史学发展简史

  1.地史学启蒙时期

  2.近代地史学建立阶段

  3.现代几拔订循地史学形成和发展阶段

  4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杰出代表

  第一编 地史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二章 地层的鲜白远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一、沉积相概念及相对比定律

  二、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

  1.沉积岩组分和结构的环境意义

  2.沉积构造的环境意义

  3.生物门类及其生态组合的环境意义

  雨增孙效其它4.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三、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1.大陆环境的沉积相类型

  2.过渡环境的沉积相类型

  3.海洋环境段为要慢伟若虽等主审亮的沉积相类型

  四、古地理图及其意义

  换到就假服资跑攻独迅第三章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一、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二、地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1.地层接触关系念经类型

  2.海侵超覆与海退退覆

  3.沉积旋回

  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地层的划分

  2.地层的对比

  四、多重地层单位和两类地层芝樱踏系统

  1.岩石地层单位

  2.时间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

  3.层序地层缺费劳学及其意义

  4.其他地层单位简介

  5.不同地层单位的相互关系

  6.地质年代表

  第四章 地层沉积组合类型与历史构造分析

  一、现代地表构造――地势分异及其沉积组合类型

  1.沉积物的组分、结构、几何形态与构造环境条龙页朽件

  2.沉积厚度分析――补偿与非补偿的概念

  3.沉电看频自今李五美积组合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二、板块构造和威尔逊旋回

  1.板块构造简介

  2.威尔逊旋显边办银呀

  3.板块学说对地槽和地台的解释

  4.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

  三、地史中恢复古板块的方法

究望  1.地质学方法

  2.古地参响服敌究清怕法渐磁方法

  3.生物古地理方法

  4.古板块构造与古大陆分布图

  第二编 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

  小引

  一、地球早期史简介

  1.月球早期演化史的启示

  2.地球的早期演化史

  3.地球气圈和水圈的形成

牛溶很故映花常棉  二、前寒武地质时代的划分

  三、地球上生命起源及前寒武生物演化

  1.生倍医线跑氧七落眼白写要命起源问题

  2.最早的化石记录

  3.前寒武植物界的演化

  4.前寒武末期裸露动物群的出现

  第五兵充判章 太古宙

  一、太古宙常见的岩石类型及地史研究方法

  二 中国北部太古宙地史特征

  1.华北地区的下太古界

  2.华北地区的中太古界

  3.华北地区的上太古界

  4.华北比是肥教背因群术意叫图地区太古宙的重大地质事件

  三、中国其它地区的太古宇

  四、世界太古宇笔旧犯积程术列胜地秋分布及主要类型

  1.北方各大陆的太古宇

  2.南方各大陆的太古宇

  五、太古宙地壳构造演化及造壳速率

  第六章 元古宙

  一、震旦纪前的元古宙

  (一)元古宙地史特征

  (二)中国元古宙古构造分区

  (三)中国北部元古宙地史特征

  1.华北板块的古元古界及其地史特征

  2.华北板块中、新元古界的发育及其地史特征

  3.塔里木-伊宁板块元古宙地史特征

  (四)中国南部元古宙地史特征

  1.扬子板块的元古宇及其地应柜匙泪史特征

  2.华夏地块的元古宙地史特征

  (五)中国元古宙(不含震旦纪)矿产资源

  (六)世界元古宙(不含震旦纪)地史概述

  1.北美板块

  2.非洲板块

  3.元古宙末原始联合大陆形成问题

  二、震旦纪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震旦纪地史特征几尝耻

  1.峡东震旦纪剖面及其分析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震旦纪地史特征

  (二)中国其他地区震旦纪地史概述

  1.华北(中朝)板块

  2.塔里木板块

  (三)中国震旦纪矿产资源

  第三编 古生代地 史

  第七章 早古生代地史

  一、早古生代划分及生物界

  (一)早古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

  (二)早古生代主要地史特征

  1.生物特征

  2.沉积特征

  3.地壳演化特征

  (三)早古生代生物界

  1.带壳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繁盛和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2.最早脊椎动物的出现

  3.植物界概况

  4.生物相和生物区系

  二、 寒武纪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寒武纪地史特征

  1.扬子板块寒武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及华夏地块群寒武纪地史特征

  3.扬子板块西北大陆边缘寒武纪地史概况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寒武纪地史特征

  1.华北板块寒武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寒武纪地史特征

  (三)中国其他地区寒武纪地史特征

  1.冈瓦纳板块及其大陆边缘

  2.塔里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

  3.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

  (四)寒武系的底界

  (五)中国寒武纪矿产资源

  三、奥陶纪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

  1.扬子板块奥陶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

  1.华北板块奥陶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奥陶纪地史特征

  (三)中国其他地区奥陶纪地史概述

  1.冈瓦纳板块及其大陆边缘

  2.塔里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

  3.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

  (四)中国奥陶纪矿产资源

  四 志留纪

  (一)扬子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

  1.扬子板块志留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扬子板块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

  (二)华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

  1.华北板块志留纪地史概述

  2.华北板块大陆边缘志留纪地史特征

  (三)中国其他地区志留纪地史特征

  1.冈瓦纳板块

  2.塔里木板块

  3.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大陆边缘

  (四)中国志留纪矿产资源

  第八章 晚古生代地史

  一、晚古生代划分及生物界

  (一)晚古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

  (二)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概述

  (三)晚古生代生物界

  1.脊椎动物登陆与演化

  2.陆地森林出现和植物分区

  3.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发展及生物区系

  4.二叠纪末期生物灭绝事件

  二、泥盆纪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特征

  1.华南板块泥盆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特征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泥盆纪地史概述

  1.华北-柴达木板块

  2.华北-柴达木板块南缘及北缘

  (三)中国其他地区泥盆纪地史概述

  1.塔里木板块

  2.西伯利亚-蒙古板块南部大陆边缘

  3.冈瓦纳板块北缘

  (四)中国泥盆纪矿产资源

  三、石炭纪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1.华南板块石炭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1.华北板块石炭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北-柴达木板块大陆边缘石炭纪地史特征

  (三)中国其他地区石炭纪地史概述

  1.塔里木板块

  2.西伯利亚-蒙古板块南部大陆边缘

  3.冈瓦纳板块北部大陆边缘

  (四)中国石炭纪矿产资源

  四、二叠纪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二叠纪地史特征

  1.华南板块二叠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二叠纪地史特征

  (二)华北-柴达木板块及其大陆边缘二叠纪地史特征

  1.华北-柴达木板块二叠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北-柴达木板块大陆边缘二叠纪地史特征

  (三)中国其他地区二叠纪地史特征

  1.北亚古大陆南缘

  2.冈瓦纳板块北缘

  (四)中国二叠纪矿产资源

  五、古生代地史概述

  (一)加里东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分布及演变

  1.古大陆和古海洋分布格局

  2.古大西洋闭合和劳俄大陆形成

  (二)海西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分布及演变

  1.古大陆和古海洋分布格局

  2.古洋盆的演化和联合大陆的形成

  (三)古生代的气候演变

  (四)古生代层序地层划分及海平面变化

  第四编 中、新生代地史

  第九章 中生代

  一、中生代概述及生物界

  (一)中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

  (二)中生代地史特征

  (三)中生代生物界

  1.陆生脊椎动物的发展和恐龙时代

  2.陆生植物组合和气候分带

  3.湖生生物组合的繁盛和演替

  4.海生生物组合 国际分阶和生物分区

  二、三叠纪

  (一)华南板块及其大陆边缘三叠纪地史特征

  1.华南板块三叠系标准剖面及古地理

  2.华南板块大陆边缘三叠纪地史概述

  (二)中国北方古陆三叠纪地史特征

  1.陕甘宁地区三叠纪标准剖面

  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三)中国其他地区三叠纪地史概述

  1.冈瓦纳板块北缘

  2.环太平洋带活动陆缘和外来地体

  (四)中国三叠纪矿产资源

  三、侏罗纪

  (一)古中国大陆东部火山活动带侏罗纪地史特征

  1.辽西侏罗系综合剖面及其分析

  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二)古中国大陆西部大型盆地侏罗纪地史特征

  (三)青藏地区海相侏罗系地史特征

  (四)中国侏罗纪矿产资源

  四、白垩纪

  (一)古中国大陆东部火山活动带白垩纪地史特征

  1.辽西、松辽白垩系剖面及其分析

  2.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二)古中国大陆西部内陆盆地白垩纪地史特征

  (三)西藏、塔里木、台湾海相白垩系地史特征

  (四)中国白垩纪矿产资源

  第十章 新生代地史

  一、新生代地史概述及生物界

  (一)新生代划分和命名

  (二)新生代地史特征

  (三)新生代生物界

  1.哺乳动物的繁荣及其演化阶段

  2.从猿到人的演化

  3.被子植物的发展及地理分区

  4.海生及淡水无脊椎动物概况

  (四)第三系 第四系下界及其年龄

  二、第三纪

  (一)中国古大陆东部第三纪地史特征

  1.早第三纪沉积类型及古气候

  2.晚第三纪沉积类型及构造分异

  (二)中国古大陆西部第三纪地史概述

  (三)西藏、台湾海相第三系地史特征

  (四)东南大陆架海域的第三纪地史概况

  (五)中国第三纪矿产资源

  三、第四纪

  (一)中国第四纪地质事件及沉积类型

  1.青藏高原迅速隆升及其影响

  2.沉降、堆积持衡的黄土高原

  3.中国东部差异升降及南北分异

  4.海平面升降和海陆变迁

  (二)第四纪气候波动与米兰科维奇轨道周期

  (三)未来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四、中,新生代地史概述

  (一)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特提斯带的演化

  1.阿尔卑斯区

  2.喜马拉雅区

  (二)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的古太平洋及环太平洋带

  1.西部太平洋及其环太平洋带

  2.东部太平洋及其环太平洋带

  (三)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的联合古陆解体和新海洋形成

  1.冈瓦纳大陆解体和新海洋形成

  2.北方(劳亚)大陆的变化

  (四)阿尔卑斯构造阶段的海平面变化事件与层序地层划分

  (五)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及其原因探讨

  第十一章 地史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展望

  一、地史中的全球等时性问题

  二 地史发展中的阶段性和演化节律问题

  1.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2.沉积演变的阶段性

  3.岩石圈构造演化的阶段性

  4.地球历史中的自然节律及其成因探讨

  附录

  综合性主要参考文献

  • 地史学的解读ߑ�推荐指数:ߌ�ߌ�ߌ�ߌ�ߌ� ߒ�推荐理由:本书包括基本原理、前古生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介绍地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沉积相和古地理以及历史构造分析,概述各地质时期的生物、沉积及构造等发展历史。 ߑ�个人感悟:我觉得本书非常好,反映了二叠纪古地理 pjh19990324
  • 可作为教科书的地史学教程ߎ�【作者】刘本培,中国地质大学,研究领域: 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ߑ�【推荐指数】 ⭐⭐⭐⭐⭐ ߎ�【简要总结】绪论、总论和附录三部分都以中国地史发展为主线,用多种新思路带领读者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分别介绍了海平面升降史、中国北部太古宙地史特征、寒武纪、 春日苦寒来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