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研究

百科 2023-02-16 13:59:31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研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为钱春泰。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德国的文化政策的研究。

  • 中文名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研究
  • 学位级别 博士
  •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位授予年份 2012

  德意统汽西黑兵甚我巴天防志联邦共和国是世界上具有较长文化外交历史的国家之一,也是二战之后现代文化外交强国中的一员。今天,德国在欧盟酝酿自己的对外文化战略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相对重要来自的角色。德国对外划让激那式宣片养文化政策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越过百年沧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国呈现给世超身千翻材武总燃界的文化外交政策理念、原则以及实践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重建被两次世界大战损害了的德国国家形象,为战后德国赢得西方伙伴的信任做出了不懈努力。以文化为核心元素的外交政策和行动具有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不具备的优势和特征,即"软360百科实力"的吸引力。正因为这样,作简令率排为国际政治软实力问题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文化外交及其政策研究才显得尤为必要。这是本文选择德国对外文化政策作为研究切入点的主要原因。 德国文化外交政策自19世纪下半叶产生开始,经历形成、发展,到日趋成熟完善究竟发生了什么?它是在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理念和文化外存测杂修养伯冲均交模式下运作的?现时代,特别是冷战之后,德国文化外交政策的理念原则、管理机制又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德国在世界干夜序车或尔素七静死不同地区的政策实践有哪庆核除须销关敌算些差异性?这些有趣而富有价值内涵的问题正是本文乐意探讨的基本内容。 确定研究对象之后,选择恰当的研究理论、研究路径和研距每处次持京究方法切入研究主题是必不可少的。在国际政治领域,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纲领在各自所针对的研究对象和领域都有特定的解释力。观察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德国文化市书效和说优跳声毫命越外交政策的表现,钢场有钢过不难发现,1945年战争结束前,德国人在处理国际文化关系过程中,"权力政治"思维几乎接近冥顽不化的程度,文化外交作为权力国家"婢女"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二战后,德国人的"合作政治"思维神奇般地复活,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点是"欧洲的德国",而非"德国的欧洲"。在这期间答未象八银怀态季声,德国文化外交政策扮演了"合作政治"守夜人的角色。从"权力疯狂"的工具到"权力忘却"的帮手,文化外交政策的角色发生了极大转换。如何从理论连翻到实践两个层面,较为准确客观地探究德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和现状,给出有助于理解文化外交政策的学理性解读,的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的研究不拘泥于某种理论的生搬硬套,尽量结合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发展的历史和导法冷没优承扩袁现实条件,有的放宁丝记胶载混受烟验苦浓矢地选用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提炼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 就研究方法而言,因果逻辑和经验分析法并非追求知识的唯一方法,诠释和主体间对话方法也可以让我们获得不同性质的知识。理性主义的因果逻辑方法,对于分析优更料欢企消社西汽买念二战前欧洲政治情势很有说服力,而对于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包括德国)外交政策的新价值取向问题(所谓的欧洲化问题)就缺乏解释力。本文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选择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 论文分6个部分,各部分的重要内容简介如下: 前言部分简约回顾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阐明研究价值,对收集到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界定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 第一章传统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理念与实践 所谓传统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是指1871年到二战结束时的德国文化外交政策。本章把传统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历史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先梳理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至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文化外交观念、机制与实践;其次简约透视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第三扫描和归纳纳粹德国诞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文化外交政策表现。传统时期的文化外交政策被德国政府看做"权力国家"的"软实力"宣传工具,文化外交风格突出表现为单边主义,这一阶段德国文化外交在实践上表现为单向性、宣传性特征,在政策功能的发挥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效应。 第二章现代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理念与实践 现代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笔者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到冷战结束时期看做是德国现代文化外交政策的形成阶段,德国抛弃了单边主义的文化宣传传统,强调文化交流的相互性,文化外交表现为多边主义风格。这一阶段的政策实践初步显示出德国文化外交的双向性、真诚性、真实性等属性,在政策功能的发挥上进入良性发展的正效应阶段。冷战后阶段,多边主义理念已经深度被政策行为体内化,具体体现在德国文化外交的政策话语和实践中。上世纪70年代业已形成的德国文化外交的双向性、真诚性、真实性等属性得到进一步释放。德国文化外交政策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第三章现代德国文化外交的决策与管理机制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决策与管理机制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德国模式既有别于法国的"政府一统"模式,也有别于英国的"放任自由"模式。本章重点从政府和民间对外文化机构两个层面分析和讨论德国文化外交机制模式。在德国模式下,政府和民间文化外交机构行为体担负着各自不同的责任、权限和功能,其中,联邦政府、联邦州政府、民间对外文化机构分饰不同政策角色,相互间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官民分离"、"彼此配合"、"事权分离"、"协调有序"构成了德国文化外交政策机制的基本特色。 第四章现代德国对世界重点地区的文化政策与实践 本章结合德国文化外交的具体案例对德国重点地区的文化政策理念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剖析。首先结合德国对法文化政策的实际案例,梳理德国在西方国家的政策理念与实践;其次结合德国对波兰文化政策案例进行分析,以窥其东欧文化政策之全豹;第三结合德国对阿拉伯地区和对华文化政策个案,考察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外交政策现状和特点。 第五章结语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以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经历了明显的角色转换。前期充当"权力国家"的侵略工具;后期为"合作政治"服务。由此看来,"文化外交政策"更应是一种政策理念、原则,它界定着文化外交的行为。文化外交政策的"软实力"效应怎样,不取决于"软实力"资源本身,而取决于政策行为者最终的理念。 德国"官民分离、事权分离"的文化外交管理机制,既保障了政府对文化外交的政策话语权和影响力,又保护了对外文化机构的自治权;既在制度上保障了政府对文化外交政策财政支持和监督的义务,又调动了公民社会性质的对外文化机构文化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德国文化外交政策一般均结合目标国实际,在尊重现代文化外交双向性、真诚性、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等固有属性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开展文化外交工作,对美国更突出可持续性和各领域紧密型合作功能,对法、波更突出真诚性和一体化认同功能,对阿拉伯地区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更突出相互性和经济贸易合作功能。德国现代文化外交既保留了传统核心项目,又注重内容创新,其目的在于达到预期的政策之正面效

  【关键词】:德国对外文化政策软实力理念变迁对外文化机构文化对话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151.6

  【目录】:

  • 中文摘要10-13
  • ABSTRACT13-18
  • 前言18-43
  • 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价值18-22
  • (一)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9-20
  • (二) 研究价值20-22
  •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文献22-32
  • (一) 研究现状22-23
  • (二)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官方文献23-24
  • (三) 德国对外文化机构文献24
  • (四) 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研究专著24-27
  • (五) 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27-29
  • (六) 与本研究间接相关的研究论著29-32
  • 三、研究对象和论文基本概念32-36
  • (一) 文化政策32-34
  • (二) 对外文化政策34-35
  • (三)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35-36
  • 四、研究路径、理论框架和论文结构36-43
  • (一) 研究路径36-37
  • (二) 研究方法37-39
  • (三) 关于文化外交政策的理论探索39-42
  • (四) 论文结构42-43
  • 第一章 传统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理念与实践43-71
  • 一、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理念与实践探源44-56
  • (一) 德国"软实力"外交政策思想的萌芽44-47
  • (二) 德国"软实力"外交政策管理机制的生成47-49
  • (三)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初步实践49-56
  • 二、魏玛共和国文化外交政策的理念与实践56-63
  • (一) 魏玛德国文化外交政策话语的"合作理念"57-58
  • (二) 魏玛德国文化外交政策管理机制的"现代曙光"58-60
  • (三) 魏玛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和解功能"的初步实践60-63
  • 三、纳粹德国文化外交政策理念与实践63-69
  • (一) 纳粹文化外交政策话语的"意识形态化"63-64
  • (二) 德国对外文化管理机制:从"官民分离"到"威权一统"64-67
  • (三) 纳粹对外文化政策实践:单边性、欺骗性、破坏性67-69
  • 小结69-71
  • 第二章 现代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理念与实践71-100
  • 一、冷战初期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理念与实践72-80
  • (一) 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现代话语重建:多边主义理念的建构72-74
  • (二) 德国文化外交现代管理机制的重建:"威权一统"到"官民分离"74-77
  • (三) 从融入西方价值共同体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7-80
  • 二、70年代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合作"理念与实践的深化80-89
  • (一) 从"广义文化概念"讨论到"对外文化政策原则"制定81-83
  • (二) 从"只与西方文化合作"战略到"全方位文化合作"战略83-87
  • (三) 70年代德国对外文化的"新东方政策"87-89
  • 三、冷战后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理念与实践89-98
  • (一) 90年代德国文化外交政策:理论的反思性和实践的稳定性90-93
  • (二) 新世纪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多边合作理念的"连续性"93-98
  • 小结98-100
  • 第三章 现代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决策与管理机制100-131
  • 一、作为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决策工具的政府机构102-114
  • (一) 议会在文化外交政策中的作用:监督、激励和协商的参与者102-105
  • (二) 外交部在文化外交政策中的作用:"领导无垄断"的"旗舰"105-108
  • (三) 联邦政府各部在文化外交政策中的作用:"平衡多样性"的伙伴108-114
  • 二、作为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实践工具的对外文化机构114-125
  • (一) 德国对外文化机构类型分析117-119
  • (二) 对外文化政策的工具:歌德学院的话语、机制与实践119-125
  • 三、德国联邦州在对外文化政策中的基础作用125-128
  • (一) 联邦统一治理下的德国联邦与联邦州之互补关系125-126
  • (二) 共同法律和政策规范下的联邦与联邦州合作126-127
  • (三) 联邦州在德国文化外交政策中的作用127-128
  • 小结128-131
  • 第四章 现代德国对世界重点地区的文化政策实践131-166
  • 一、德国对美、欧地区的文化政策实践134-142
  • (一) 对美文化政策实践:可持续性和务实性134-138
  • (二) 对欧盟暨法国文化政策实践:诚实性和认同性138-142
  • 二、德国对东欧地区文化政策实践142-149
  • (一) 对波兰的文化政策实践:反思性、克制性、真诚性和认同性143-146
  • (二) 对俄罗斯文化政策实践:双向性和互惠性146-149
  • 三、德国对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文化政策实践149-164
  • (一) 对阿拉伯地区文化政策实践:对话的双向性和政策的预警功能150-154
  • (二) 对华文化政策实践:双向性、可持续性、互惠性154-164
  • 小结164-166
  • 结语和启示166-173
  • 一、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发生了传统与现代的角色转换166-168
  • 二、现代德国文化外交政策机制是利大于弊的"混合模式"168
  • 三、德国文化外交政策实践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168-169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