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类学的困境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法律人类学的困境--格卢克曼与博安南之争
- 书名 法律人类学的困境
- 作者 王伟臣
- ISBN 978-7-100-10214-8
- 页数 334页
-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图书信息
- 著者:王伟臣
- 出版时间:2013年点轻十希验演执相著任华12月本印时间:2013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34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10214-8
- 读者对象:法学研究者、学习者
- 主题词:法学,人类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法学研究上的一段公案,即不同地域和来自民族是否具相同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能喜长乡雷度投振推差否使用西方的法律范畴比如概360百科念、原则、体系、法学理论来描述和分析非西方的法律制度?能否对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使用何种语言进行比较?这些问题都由格卢克曼与博安南的学术而触缺过娘继钱等报乡争论而起,到今天还无定论。本书将带读者重新回顾这段争论,以探析当代法学的困境。
作者简介
王伟臣,男,1982年生,山东枣庄人。法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讲师。与他人合著有《法律移来自植论》、《探寻法律成长的足迹》2部,在《法学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2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法、法律文化。
目录
导论
一、书名释义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为何争垂氧到视烟云则父挥论
第一节 为何出现于英美
一、作为"他者"的殖民地
二、殖民巨头的资助
三、殖民统治的需要与田船调烟核缩野调查
第二节 为何是20世纪50年代
一、重要作品360百科的简要回顾
二、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背景
第三节 为何是格卢克曼和博安南
一、博安南为何要反思
二、博安南为何批评娘格卢克曼
三、争论的开始:蓄谋、意外还是仓促
第二章 争论牛基客非被讨号什么
第一节 解读方法与顺序
一、解读方法
二、解读顺序
第二节 法律民族志
一、格卢克曼:《司法程序》(1955年)
二、博安南:《正义审判》(1957年)
第三节 针对性著述
一、博安南:"人类学的理论"(美钱抗久重粮包血硫山半1959年)
二、格卢克曼:"巴罗策法学的专业词汇"(1959年)
三、格卢克曼:"非洲法学"(1961年)
四、格卢克曼:"非洲自然正义"(1964年)
五、格卢克曼:《巴罗策的法学观念》(1965年按传波免酸息车)
六、格卢克曼:"分散社会法律中的理性走仅刑测但生形真与责任"(1965年)
七、格商训赵满延卢克曼:《部落社会的政治、法律和仪式》(1965年)
八、博安南:"法律的不同领域"(1965年)
九、格卢克曼:《司法程序》(第二版,1967年装必令督住使创是)
十、博安南:"书评:巴罗策的法学观念"(1967年)
十一、博安南:"法律和法律制度"(1968年)
十二、博安南:《正义审判》(第二版,1968年)
第四节 奥地利会议
湖轻呼表呼消 一、格卢克曼:"部落接免呀案妒船粒法比较研究中的概念"(1969年)
二、博安南:"法律人类学的民族志与比较"(1969年)
第五节 再版与反思
一、格卢克曼:《巴罗策的法学观念》(第二版,1972年)
二、格卢克曼:《司法程序》(第三版,1973年)
三、博安南:"关于《正义与审判》出版以来的一些思考"(1980年)
四、博安南:《正义审判》(第三版,1操给著无再远非989年)
第三章 升一责握裂派为何结束
第一节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一、结束的时间:1969年
支划合电段换希尽 二、结束的标志:过程论转向
第二节 陷入僵局与范武转移
一、陷入僵局
二、范式转移
第三节 "法学家派"和"非法学家派"
一、问题缘起
二、追根溯源
言育素诉身设粒空无 三、何为学派
第四章 什么困境
第一节 认识论困境
一、怎样理解他者的法律
二、定位:认识论之回顾
三、对比:宗教人类学引发的合理性之争
第二节 方法论困境
一、怎样表达他者的法律
二、定位:方法论之梳理
三、对比:经济人类学的实质与形式之争
住差直 第三节 学科身份困境
轴一、交叉还是分支
二、定位:人类学与法学之关系
三、对比:荷兰的法律人类学
第五章 本体论的反思与困境
一、打破西方法律的高等性
二、人类学校手井婷死治促成的反思
三、永远无法摆脱自我
参考文献
后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