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民国国旗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大韩民国湖垂国旗通称太极旗(韩语:태극기;英语:Taegeukgi),是大韩民国所使用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3:2。
19世纪后期,来自由于日本的刺激,使朝鲜王朝意识到了国旗问题的重要性。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字前,朝鲜方面设计了一种无卦的太极旗,经中国外交官马建忠提示加入了八卦,同年出使日本的朝鲜大臣朴泳孝与英国船长商量后决定去掉四卦,在1883年被朝鲜高宗选定为国织受随校祖旗。大韩民国原按批它吗汉读建国后继续沿用。
大韩民国国旗的设计体现360百科了中国的《周易》思想,中央的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4个角微史落的卦在左上方的是乾房眼,右下为坤,右上为坎,左下为离,分别代表天、地、水、火。国旗底色为稳理笑丝补紧团持搞白色,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
- 中文名称 大韩民国国旗
- 外文名称 韩语:태극기
英语:Taegeukgi - 别名 太极旗
- 使用时间 1948年7月12日起
- 比例 3:2
产生背景
"太极"出自中国古典《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来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指派生万物的本源。到北宋时,形成了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并均的持原队六秋汽成为中国道教的标志。因此一般认为大韩民国国旗里的太极图是高丽时代以来从中国传入的。 韩国国旗上的太极图蕴含着中国《易经》中的阴阳思想,而且朝鲜半岛早期的"太极"图形360百科并未搭配八卦,到高丽末期以磁汽啊调京叫果成供个后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才出现了太极八卦图。
确立历程
早期酝酿
朝鲜半岛古时并无国旗,但红、蓝两色(或红、黑两色)组成的太极图形一直是朝鲜半岛广泛使用的传统吉祥图案,所以在朝鲜王朝时期,一些旗帜上就出现了太极图形,例如1725年清朝使臣阿克敦出使朝鲜册封朝鲜国王李昑(英祖)及王妃、世子,归国后绘成的描绘朝鲜风物的《奉使图》中,就出现了太极二卦旗和太极七星旗。
朝则里鲜王朝末期,随着1876年《江华条约》的签订,朝鲜打开国门,而设计国旗之议也萌生了。《庆资兴成又套班场口江华条约》签订的契机原本就是日本宣称朝鲜炮击悬挂日本国旗的军舰而引发的云扬号事件,在条约签订时,日方人员宫本小一就向朝鲜计审此独灌输"国旗是至贵至重之物"的概念 ,并对朝方提议说:"我国皇帝诞日即十一月初三日,谓之天长节也,每于是日竖白质红心国旗,放祝炮廿一矣。贵国主上诞日,亦建大朝鲜国旗,放廿一炮,凡于他庆亦如之,甚好。今见贵国各处公廨大门画太极,贵国旗画以此为定式,甚好也。"朝鲜全权代表申櫶谢绝道:"本无建旗放炮之例,前所未岩目亚粮星队鱼回各都行之事,今忽仿之,以(似)恐众民之瞻视也。此一款,我朝廷必不印(认)可也。" 也就是说,尽管未被朝鲜方面接受,厚鲜并节段革压热培吧伯但文献记载最早提出使用太极图作为朝鲜王朝国旗的人是日本人宫本路农助危握视注互否是老小一(有韩国学者认烧有蒸空品标胞为是参与《江华条约》谈判的朝鲜开化党人吴庆锡 )。

朝鲜王朝国旗的第一个正式的设计方案是由当时朝鲜的宗主国--中国清朝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提出的。1880年9月,黄遵宪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朝鲜才刚通孙被娘宣主策略》,赠与访问日本的朝鲜修信使金宏集(后改名金弘集),在《朝鲜策纸连二明触形换倒属更略》中建议朝鲜"奏请陆海诸军,袭用中国龙旗(黄龙旗范加度种)为全国徽帜"。 同年11月,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报告也有提到:"若朝鲜既经开港后,内品团席曾减之起立兴草应饬令彼国袭用中国龙照假火特食推算华根旗,或围绕以云,微示区别,以崇体制。" 李鸿章对朝鲜袭用中国龙旗的方案表示同意,1881年2月朝鲜官员李容肃来华时带来了朝鲜政列院富它调察衣府关于开港通商问题的各种咨询他地亚六统,其中就包含询问具体如何制钢抓掉频作国旗的问题:"小邦船舶本无旗标,今将议造,而黄参赞有奏请袭用中国龙旗之论,敢问中国船工旗身育控船随植曾画样,而小邦则用某色某画是否有当乎。" 李鸿章答复道:"今贵国王自用之旗,据称是画方龙旗,亦与中国龙旗相仿,自可以画龙旗为国旗,即作航海旗标。定于应用之先,将龙旗尺寸、颜色绘具图式,咨明本大臣衙门,以咨核奏咨行。" 但此后就没有下文。
首创国旗
1882年,清朝协助朝鲜与美国签订《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条约签订前夕,美国代表薛斐尔(R. W. Shufeldt)认为签字仪式时美国会鸣炮升旗,朝鲜也应如此,但朝鲜却只有各种杂乱无章的小旗和三角旗,没有像样的国旗,所以建议朝鲜设计国旗,于是朝方人员在美国军舰斯瓦塔拉号上临时赶制了一面国旗。 通过后文描述可知,这是一面无卦太极旗。这面国旗于5月21日由朝鲜使团随员李应浚呈给负责协助朝鲜缔约的清朝官员马建忠过目,并在翌日的条约签字仪式上使用。条约签字后,朝鲜全权副官金宏集在中国军舰威远号上与马建忠笔谈,马建忠专门提起国旗问题,写道:"昨李应浚袖至旗式,似与日本相混,贵国旗式究竟何若,前黄参赞(黄遵宪)谓贵国宜用中国龙旗,以仆观之,似亦未安。"马建忠在否定了先前的中国龙旗方案后,又构思了一种新方案:"吾想贵国国旗,可用白底、青云、红龙,惟龙用四爪,暗示区划。何以区别?只在四爪、五爪耳。青云者,亦取云从龙之意,君臣以民为本,故质用白色。"金宏集回答:"旨意甚妙,当告知朝廷,从可以表属邦之仿用中国仪章耳。"
可是在5月27日马建忠离开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前再次就国旗问题提醒金宏集时,金宏集以"红龙青云制造须费工"为由婉拒了马建忠的提议,并主张采用"红质中青白合成圈子"(红色为底、青白两色组成太极)作为国旗,以免与日本国旗相混。马建忠又建议道:"前议此事后,曾思仍用白底,中用太极图,外周用八卦,则恰合八道之数。八卦纯用黑色为显,太极用半红半黑,旗外又缘以红色,何若,但此系鄙人所见,归当语我政府也。"金宏集回答:"领教,仆亦当告知敝朝廷也。"
总而言之,这面设计于美国军舰并使用于朝美条约签字仪式的"李应浚袖至旗式"可以说是太极旗的雏形,是以青、红、白三色绘制的,与现在的太极旗相比只是没有四卦而已(故被马建忠评为"似与日本相混"),而配卦当是出自马建忠的提议。 不过,后来朝鲜并没按马建忠的建议使用红色边缘,用的也是青红两色太极图而非马建忠建议的红黑两色太极图。据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朝鲜国王李熙(高宗)对马建忠干涉国旗设计不满,遂下旨以青红两色太极图作为国旗式样。
正式定型
朝美条约签字后两个月,朝鲜就爆发了反日的壬午兵变,其后日本强迫朝鲜缔结《济物浦条约》,规定朝鲜须派使臣向日本谢罪。于是在1882年9月,朝鲜政府以锦陵尉朴泳孝为谢罪兼修信使,出使日本。太极旗最终定型于这次出使过程中,朴泳孝提到"曾有受命于上也",可知他是在高宗的授意下确立国旗的。 1882年9月22日,在前往日本的"明治丸"号轮船上,朴泳孝同英国驻朝领事阿须敦(W. G. Aston)和英国船长杰姆士(James)商议国旗样式,英国船长高度评价了太极八卦的样式,但建议去掉四卦。朴泳孝听取其建议,就以青红两色的太极两仪和乾、坤、坎、离四卦为图案,确立了太极旗的样式。10月3日(阴历八月二十二日),朴泳孝在给朝鲜政府的报告中这样记录太极旗定型的状况:

"国旗标式在明治丸中与英领事阿须敦议到,则伊言该船船长英人周行四海,惯识各国旗号,又各色分别远近异同,均能洞知云,故与之商议,则太极八卦之式特别出色,然八卦分布,颇觉稠杂不明,且于各国之仿制,甚不便易,只用四卦,划之四角,则更佳云。……既与各国通好之后,凡出使者,礼不得无国旗,为遇有各港口各兵舰载炮六门以上者,则必有祝炮以礼待之,伊时当揭该国使臣国旗而别之。又遇有约各国各等庆节,有悬旗相贺之礼,各国公使相会,以国旗表坐次,均此各件,阙不得制带国旗。而英、美、德、日各国均请仿画而去,此系布明于天下者也。"
太极旗诞生后,朴泳孝一行登陆日本,就在客店外悬挂,朴泳孝描述道:"新制国旗悬寓楼,旗竿白质而纵方,长不及广五分之二,主心画太极,填以青红,四隅画乾坤坎离四卦,曾有受命于上也。" 其后他们在外交场合中也频频使用太极旗,引起各国使节和日本各界的注目,"英、美、德、日各国均请仿画而去"。

1883年3月6日(阴历正月二十七日),朝鲜王朝正式决定以太极旗为国旗。 朝鲜高宗立刻将国旗图样送到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处,并咨报道:"敝邦现与各国修好,所有港口之处均许可通商,将来船舰往来须立旗号,以便认识。兹制国旗一面,图绘形色,以备查照,除将图画旗色认明存案外,相应备文咨会,乞照验施行。" 随后中国刊行的《通商条约章程成案汇编》中"中外各国皇旗及官民旗式"一卷中便收录了太极旗,标注是"大清国属高丽国旗"。
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太极旗又成为大韩帝国国旗。
1910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太极旗的国旗地位随之取消。但太极旗作为韩国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象征,一直流传于民间。
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仍沿用太极旗。
1945年,日本投降,又和美国以三八线分割占领朝鲜半岛,导致朝鲜半岛在1948年分裂。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红蓝五角星旗取代太极旗(参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词条)。1948年7月12日,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前夕,决定将太极旗作为大韩民国国旗。
1949年1月,韩国成立"国旗校正委员会",以确定国旗标准样式,同年10月15日,韩国文教部正式确定韩国国旗现今的样式。
设计要素
图案规格
大韩民国国旗横竖比来自例为3:2,旗中央是上红下蓝的太极图案,四周配以乾、坤、坎、离四卦图形。太极直径是宽的1/2,各卦长为太极直径的1/2,宽为太极直径的1/3,卦中各爻宽度为太极直径的1/12,各爻间距为太极直径的1/24。各卦与360百科对角线呈90°。 具体展示如下图:

相关旗帜
韩国海军舰首旗为太极旗的变体,将太极旗置于左上角,并虽生龙连里东呼头则宣副将四卦改为船锚。舰尾仍使用太极旗。
旗杆样式
大韩民国国旗在韩国国内使用时,旗杆顶端的球形通常制成为条超事韩国国花木槿花花萼的样式。
象征意义
大韩民国国旗的象征意义治金看引述具体而言如下:
- 太极旗的白底周象征"和平",白色育是韩民族喜爱的颜色,表示民族和国土的纯洁性。
- 太极的圆形表示没有分成天地的整个宇宙本原的单一性,而韩国正是一个由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
- 太极图形中的青红两色表示"创造"精神,红色和青色代表阳和阴,阳上阴下的理由是根据天(阳)上、地(阴)下的方位而来的。这样,阳和阴的但预演句据上下和谐运动构成一纯粹精一的太极,然识制钢后随着阴阳二者的作用产精队展祖富声希至拉保生了天地,进而产生了人类社会和民族国家。同样,在阴阳的循环和调和中万事万物生长繁荣。
- 乾(天)、坤(地)的"无穷性"和坎(月)、离(日)的"光明"思想。四卦实际上是缩略,表示阴阳作用在空间上的广大无边和时间上的永远无穷。左上方的乾,作为太阳被放在阳最盛的位置;右下角的坤作为太阴,被安排在阴最盛的位置上;右上方坎作为阴中阳的少阳,表示阴中扎根成长的阳;征随设般预课引充占异左下角的离,作为阳中阴的少阴,表示在阳中扎根成长的阴。换言之,就是从太阳的乾转变谈护是毛实态到延抓策到少阴的离,再从离发展成九茶细木顺被次司亲太阴的坤,从坤转毫绍讲移评还怀景变到少阳的坎,最后从坎发展成太阳的乾。这个发展变化是无限循环也写粒观的。
使用原则
法律法规
2007年1月,韩国政府制山式南协术部节源定《大韩民国国旗法》,般感同年7月颁布《大韩民国国旗法施行令》。
2里乙唱顶美胞直省009年8月颁布《国旗的揭扬、管理及宣扬的相关规定》,从而系统地对大韩民国国旗加以管理。
国旗誓词
大韩民国国旗在升旗前及正日连式场合使用时通常要复诵读《国旗誓词》,一般会在国歌播放前播出。该誓词于1968年由韩国忠清南道教育委员会自发编写并普及。1972年被韩国文教部采纳,并命令韩国各级学校实行。1984年2月,全斗焕政府发布"大韩民国国旗的相关规定"(总统令第11361号),在第3条将该誓词予以法制化。 誓词内容是:
"我在自豪的太极旗前郑重宣誓:为了自由和正义的大韩民国之无穷荣光而竭尽忠诚。"(나는 자랑스러운 태극기 앞에 자유롭고 정의로운 대한민국의 무궁한 영광을 위하여 충성을 다할 것을 굳게 다짐합니다.)
特殊规定
- 升旗节日
大韩民国国旗通常在以下节日举行升旗仪式 :
日期 | 中文名 | 韩文名 |
---|---|---|
3月1日 | 三一节 | 삼일절 |
6月6日 | 显忠日 | 현충일 |
7月17日 | 制宪节 | 제헌절 |
8月15日 | 光复节 | 광복절 |
10月1日 | 国军日 | 국군의 날 |
10月3日 | 开天节 | 개천절 |
10月9日 | 谚文日 | 한글날 |
- 降半旗时间
大韩民国国旗通常在以下时间降半旗:
- 显忠日降半旗。
- 国家葬礼期间降半旗。
- 政府制定的其他日期。
- 地方政府或议会规定的其他日期。
- 升降时间
韩国地方政府、公共建筑物、学校、机场需每日升降国旗。大韩民国国旗每日升降国旗时间如下:
- 3月-10月:升旗时间为7时,降旗时间为18时;
- 11月-2月:升旗时间为7时,降旗时间为17时;
- 如果国旗24小时悬挂,在夜间应以灯光照明。
历代国旗
![]() | ![]() | ![]() | ![]() |
朝鲜王朝国王御旗 (1392年-1882年) | 朝鲜国国旗 (1882年-1888年) | 朝鲜国国旗 (1882年-1884年) | 朝鲜国国旗 (1882年-1884年) |
![]() | ![]() | ![]() | ![]() |
朝鲜国、大韩帝国国旗 (1893年-1899年) | 大韩帝国国旗 (1899年-1910年)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旗 (1919年-1919年)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旗 (1919年-1948年) |
![]() | ![]() | ![]() | |
朝鲜日治时期国旗 (1910年-1945年) | 朝鲜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5年-1946年) | 韩国第一共和国国旗 (1948年-1949年) | 韩国第一共和国 韩国第二共和国 韩国第三共和国 韩国第四共和国 韩国第五共和国 韩国第六共和国国旗 (1949年-1997年) |
![]() | ![]() | ||
韩国第六共和国国旗 (1997年-2011年) | 韩国第六共和国国旗 (2011年至今)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