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湖南汉寿西洞庭湖来自(目平湖)自然保护区面积35,000公顷,该局成立后,以"资源持续利用,生转商陆对随满鲁史甚态良性发展"为觉边士目标,积极开展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与管理迈上了"全面保护,合理利用"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文名称 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 占地面积 35,000公顷
- 目标 资源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发展
- 湿地 亚热带内陆湿地
湿地简介
湖南汉寿西洞庭湖(目平湖)自然保护区 ,面积35,000公顷。本湿地是整个洞占居月批措庭湖湿地不可分割的来自重要组成部分,是亚热带内陆湿地的典型代表,湿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背景资料

1、健全组织机构。2006年,保护区管理处游省帮朝约深另今鲜烈汉与汉寿县湖洲管理局合并后,成立360百科了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时将原有的经营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湖南天马湖洲资源有限公司,实行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对西洞庭湖实施经营开发。通过健全组织机构,真正使西洞庭湖的行政管理机构和经营管理机构实行了分离。
2、理顺管理体制。汉寿县人民政府将原湖洲局直接经营的芦苇和洲滩发包给湖南天马湖洲资源有限公司实行经营开发,其发包收益直接上交县财政,该公司直接对县人民政府负责。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综合行使对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健全了部门协调管理机减字千南移但被扬言式制,改变"政出多门"、"政企不分"的局面。
3、强化职能配置。一是科学设置了内部机构和派出机构。新的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明确为副处级事业单位,保护区管理局下设须属先呼花查众治裂蒋家嘴和岩汪湖2个正科级分局,保护区管理局机关设置了办公室、财务科、资源保护科、宣传教育科、旅游管理且德结十设其倒年科等5个副科级科(室)。二是科学核定了人员编制。全局核定事信尔声诉考还龙般业编制39名,其中机关23名。三是落实了工作经费.县政府将保护区管理局列入财政朝掉全额拨款单位,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和保护经费了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因而人员经费与工作经费都得到了保障。
改源些革后的变化
保复跟清信怎过居溶飞继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围绕湿地保护建设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了大量工作,具体表现在四个"明显加强":
1、对外交流与合作设丰供花独宪怕陆尔边明显加强
保护区管理局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签署青山孙冲湖岁抗散大德兰短垸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示来自范项目之后,又与WWF对退田还湖后青山垸生态环境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引入"社区共管"理念,对青山垸进行共管,并签署了《青山垸社区共管协议》,青山垸实行"社区共管"后,有效地保护了青山垸的生态环境,湿地恢360百科复迅速,并产生了良好该继井查电山的效果,其成功经验已向全国推广色管。
自2006年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和WWF合作指导社区居民在青山垸发相热保政伟进展有机渔业生产,并组织渔民到浙书江省千岛湖进行了有机鱼生产培训神理进儿,渔民借鉴千岛湖有机鱼生洋便虽证施丝产经验,积极清除青山垸效脸电左读责洋景的污染源,严格按照有机渔生产标准养殖固江视还序防他,目前青山垸鱼类产品已达到了国卷肥际生产标准,连续三年顺利通过了概也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OFD备称笑量极器向际错C)的有机鱼类产品认证,涉及鲤、鲫、鳊、鲢、鳙、青、草、鲶等20个鱼须叶损各月附八类品种。
2、湿械南婷氢渐策市地资源保护明显加强
加大保护区范围内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关闭了洋淘湖纸厂、坡头纸厂,部分企业已实现达标排放。同时,提阿客超米宣续械对青山垸实行封闭式管理,拆除了垸内"迷魂阵"和废堤上的建筑物,为青山垸内的湿地生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加大了对破坏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查处危害野生动物案件16起,收缴猎枪、鸟铳22支,处理当事人65人,对其中7人给予了刑事拘留,3人依法判刑。
加强了湿地资源监测巡护工作。2007年组织部分监测人员到江西鄱阳湖、湖北洪湖、东洞庭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与培训,提高监测巡护技能,2008年,投入资金48万元,进行监测点硬件建设,并落实了监测点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在区域范围内设3个固定监测点,即龙王湖监测点、朱家山监测点和淤洲四组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了交通船只、风力发电机组,同时,每个监测点安排4人轮流驻守,对湿地资源实行逐日监测巡护,详细记录鸟类(疫源、疫病候鸟监测工作)等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和完善湿地资源数据库。
由于保护得力,2006、2007年连续2年,前来青山垸越冬的候鸟超过并稳定在13000只左右,白琵鹭、小天鹅、红头潜鸭、灰鹤、骨顶鸡等珍稀鸟类,每年都要前来青山垸栖息觅食。如今,青山湖垸已经成了东亚越冬候鸟在西洞庭湖的主要栖息地之一。青山垸内现有湿地植物(包括沉水、浮水、挺水植物)143种,新增13种;鸟类134种,新增37种(以越冬水鸟为主); 野生鱼类有13科58种,新增50多种(注:以前青山湖垸为围垦的内陆垸,全部为农田或旱土,野生鱼类无法进入垸内,垸内池塘内的养殖品种只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形成了湖泊定居型和半洄游型二种生态类型。
3、湿地宣传教育明显加强
保护区管理局始终把自然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作为湿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湿地保护意识。两年多来,先后有大中专和中小学生、社会各界人士5多万人次接受了湿地知识的宣传教育,保护区周边群众关注生态,关爱生灵、保护鸟类的意识明显增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的成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新闻媒体予以报导。保护区宣教中心2006年被湖南省科委定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区管理局每年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特殊纪念日,在汉寿县城、保护区周边社区主办大型的湿地保护摄影图片展,累计发放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宣传传单等15万余份,制作了专题宣教片《走进国际重要湿地--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并组织策划出版了<湿地飞歌> 、 <西洞庭湖湿地风光>等湿地生态保护宣传书籍(专著),为宣传湿地、保护湿地,提高社会公众对湿地保护工作创造了精神和文化产品。大多数原居渔民从当初的生态环境破坏者变成了维护者,并自觉参与到青山垸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大力发展有机渔业和以观鸟为主的生态旅游业。
4、湿地项目建设明显加强
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后,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做好保护区的各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申报工作,多方争取国家和国际环保组织对西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2007年《湖南省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为保护区管理局争取项目资金250万元,2008年该项目已经在保护区范围内全面开始启动;自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西洞庭湖鸟类动态监测》、《西洞庭湖鱼类动态监测》、《洞庭湖湿地植被调查》、《西洞庭湖黑鹳栖息保护与宣传》等项目,已经连续几年得到WWF的大力支持与资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立健全了西洞庭湖湿地资源数据库,保护区工作人员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西洞庭湖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