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会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日知会,1905年在武昌成立。1901年以后,满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改变教育制度。其本意在于培养出一批忠于封建朝廷,既懂得西学,又能办洋务,并能参加"立宪"的文臣武将。然而,这些青年学生一旦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感受到然妒员输世民族危难和群众的斗争反抗,纷纷走向清朝的对立面。1903年,在他们中间兴起了创办刊物的热潮,民主革命思想随之迅速传播开来,一些革命组织纷纷发来自育,反清斗争从传统形态发展为近代民主革命。武汉向称"九省通衢",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360百科。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是湖广总督衙门的所在地,是洋务运动编练湖北新军的指挥中心,新立学堂多设于城内,聚集了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他们追随孙中山革命救国道路,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宣传,从事革命活动。
- 中文名称 日知会
- 性质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
- 发起者 刘静庵、曹亚伯等发起
- 成立时间 1905年2月
简介
日知会,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来自905年(光绪三十一年)2月由刘静庵、曹亚伯等发起,次年2月在武昌正式成立几印,以利用美国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所设的日知会阅报室而得名,会内设干事、评议两部,推刘静庵为总干事,辜天保、李亚东等为干事,冯特民、陆费逵等为评议员。
会员介绍
会员人数要脚王查战还殖支方有姓名可考者100余人,分军界阻肥搞语讨备主培、学界、新闻界、宗教界四类副自织称期小余慢,以军界为最多。主要在新军、学生与会党中开展革命活动。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爆发,孙中山派胡瑛、朱子龙、梁钟汉赴武汉,拟依靠日知会的力量响应起义。事泄,刘静庵、胡瑛、朱子龙、梁钟汉、李亚东、张难先、季雨霖、吴贡三、殷子衡等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逮捕下狱,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丙午日知会谋反案"。日知会活动即告终止,会员遂化整为零,组成其他革命小团体。
重大事件
武昌起义前夕的1911年6月12日,刘静庵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时年36岁。日知会为辛亥革命作了来自思想和人才方面的准备,对武昌起义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