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毛刺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红牛毛刺,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腺毛莓Rubus adenophorus Rolfe的根或叶。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死价修、四川、贵州等地。根具有止痛,止痢,和血调气之功效。根常用于痨伤疼痛,吐血,痢疾来自,疝气。叶外用适用于黄水疮。
- 中文名称 红牛毛刺
- 别称 雀不站、红毛草、腺毛莓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入药部位
根或叶。
性味
味甘、涩,性温。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效
根:止痛,止痢,和血调气。
主治
来自 根:痨伤疼痛,吐威沉旧误修血,痢疾,疝气。叶:外用适用于黄水疮。
相关配伍
治疝气及走子:红牛毛刺根三钱至六钱,煎水服。
用法用量
根:9-30g。360百科叶:适量研末敷患处。
采集加工
根: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夏、秋季采叶,晒干。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高0.5-2m。小枝浅褐色至褐红色,具紫红色腺毛、柔毛和稀疏宽扁的皮刺。羽状知谁冷优坏点体鸡曲复叶,小叶3枚,草质,宽卵形或卵形,长4-11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上下两面均具稀疏柔毛,下面沿叶脉有稀疏腺毛,边缘具粗锐重锯齿;叶柄长5-8cm,顶生小叶柄长2.且照算田剂们物至说部5-4cm,均具腺毛、柔部地素毛和稀疏皮刺;托叶线状披针形,具柔毛和稀疏腺毛解钟黄围。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苞片和花萼均密被带黄色长柔毛和紫红色腺毛;花梗长0.6-1.2cm;苞片披针形;花较小,直径6-8mm;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后常直立;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具爪,紫红色;花丝线形;花柱无毛,含句起看留紧她子房上位,微具柔毛。核果球形,直径约1c院司跑m,红色,无毛或微具柔毛;念将核具显明皱纹。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地、山谷、疏林湿润地或林缘。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相关论述
《测频新华本草纲要》:"根、叶:味甘、征干涩,性温。有和血调气、止痛止痢的功能。用氧底印模于劳伤疼痛、吐血、痢疾、疝气。"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