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中医病机论--从基础到临床

百科 2023-01-31 19:02:32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中医病来自机论--从基础到临床》是1997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年09月
  • 页数 501 页
  • 定价 30.00
  • 装帧 平装

内容介绍

  内 容 提 要

  本书共分四章,首先回顾病机理论的源流,次论病机的概念、构成、分类

  等,第三章为中医病机学来自构筑起一个清晰而完备的学术框架,首倡"病机学是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的论断,并扼要介绍有关病机的现代研究最新进展,第

  四章详论病机理论360百科的临床应用,在阐明审机定治一般法则的基础上,重点叙述

  了"病机制剂疗法"的概念、133种病机制剂及其在89种常见病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熔证、机、法、方为一炉,传统与现代相贯通,观点斤缩远红毛新颖,内容翔实,深

  入浅出,据机处方,便捷实用,谈矛既是初涉中医者执简驭繁地把握中医精要的

  "锁匙",又是对中医有一定造诣者升堂入室的"阶梯"。适合于海内外中医药和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诚为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

  生,以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的常备读物。

似盾白川联作品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病机理论的源流

  第一节 《黄帝内经》时代――奠基期

  第二节 东汉~隋代――形成期

  第三节 唐代~清代――充实和争鸣期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独立和变革期

  第二章 病机

  第一节 病机的概念

  一 病机的定义

  二 病机的属性

  (一)病机与证候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二)病机定位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病机时相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四)病机表述的训坏入球岁慢祖纲要性和灵活性

  第二节 病机的构成

  一 正邪斗争

  (一)正留西给同气和病邪的概念

  (二)正邪斗争和发病

  (三)正邪斗争和病机

  二 病机的要素

  (一)横向成分――对病理状态的剖析

  1病邪

 职后 2病性

  3病位

  4病势

  (二)纵向成分――对病变过程的概括

  1发病

  2病持

  3病传

  4病归

  5病程阶段

 走简担刻损岩服需模 三 病机的表述形式

  第三节 病机的分类

  一 单候病机阶段病机和全程病机

  (一)单候病机

  (二边必哥视矛它仅判)阶段病机

  (三)整当全程病机

  二 基础病机和特定病机

  (一)基础病机

  (二)特定病机

  三 单一病机和复合病机

  (一)单一病机

  (二)复合病机

  第四节 病机和其它中医范畴的关系

  一 病机和脏象经络

  (一)病机和脏象

  (二)病机和经络

  二 病机和体质环境

  (一)病机和体质

  (二)病机和环境

  1病机和自然环境

  2病机和社会环境

  三 病机和证候证型

  (一)病机和证候

  (二)病机和证型

  四 病机和病因病程

  (一)病机和病因

  (二)病机和病程

  第三章 病机学概论

  第一节 病机学的概念

  一 病机学的定义

  二 病机学的学科性质和范围

  三 病机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病机学的研究方法

  一 据证求机,服断误劳证机互察

  二 系统联系,类比推理

  三 源于实践常屋常照船点调感谈,验之临床

  四 应用判所器色游科技,引进实验

  第三节 病机学纲要

  一 病因学

  形己关渐(一)病因的概念

  (二)病名每做因和病邪的联系与区别

  (三)病因的分类及各类病因的致病规律

  1时气外感

  2情志过激

  3饮食不调

  4劳逸失度

  5外物伤形

  6毒物殖刘及取长中人

  7病气遗传

  沿战二 发病学

  (一)发病原理

  1病邪存在是发病的条件

  2正气相对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原因

  3正和邪在发病古岩中的辩证关系

  (二)受邪途径

  1外来病邪的侵入途径

  2内生病邪的形成机制

  (三)发病形式

  1即发

  2潜发

  3继发

  4复发

  三 基础病机

  (一)整体性基础病机

  1阴阳失调

  2正邪盛衰

  3精气神失常

  (二)定位性基础病机

  1表里病机

  2脏腑病机

  3经络病机

  四 疾病的传变

  (一)外感疾病的传变

  1六经传变

  2卫气营血传变

  3三焦传变

  4表里分传

  (二)内伤疾病的传变

  1相邻传变

  2脏腑表里传变

  3脏窍互传和脏体互传

  4五脏(腑)生克相传

  5气血传变

  五 常见的单候病机

  (一)发热

  (二)身寒

  (三)口渴

  (四)排汗异常

  (五)疼痛

  (六)瘙痒

  (七)麻木

  (八)痞闷

  (九)胀满

  (十)浮肿

  (十一)消瘦

  (十二)疲乏

  (十三)瘫痪

  (十四)拘急强直

  (十五)抽搐

  (十六)振颤

  (十七)烦躁

  (十八)狂乱

  (十九)嗜睡

  (二十)昏迷

  (二十一)斑疹

  (二十二)纳呆

  (二十三)易饥

  (二十四)小便失禁

  第四节 病机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一 审察病机是中医诊疗的关键环节

  二 审机定治是中医学术的主要特色

  三 病机研究是发展中医学的突破口

  第五节 病机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 寒和热

  二 虚和实

  三 阴虚和阳虚

  四 脾虚

  五 肾虚

  六 肝郁

  七 血瘀

  八 湿邪

  九 衰老

  十 病机的动物模型

  (一)整体性基础病机

  1阴阳失调

  2气血虚实

  (二)定位性基础病机

  1病邪在表

  2肺系病机

  3脾系病机

  4肝系病机

  5心系病机

  6肾系病机

  7温病卫气营血病机

  第四章 审机定治

  第一节 辨证识机

  一 辨证识机的概念

  二 中医诊断的结论

  三 审察病机的要点

  (一)收集证候力求全面客观

  (二)辨析证候明确主次因果

  (三)识别病机综合邪性位势

  (四)表述病机达到准明简顺

  第二节 以机定治

  一 针对病机的求本治疗

  二 证机法方的一致性

  三 病名诊断个体体质和外部环境对治疗的影响

  四 审机定治的临床应用举隅

  第三节 病机制剂疗法

  一 提出的背景――当代中医药界的难题

  二 病机制剂疗法的概念和依据

  三 常用的病机制剂

  (一)病机制剂的研制原则

  (二)常用病机制剂的证机法方

  1气分病机制剂

  2血分病机制剂

  3津液病机制剂

  4表分病机制剂

  5肺系病机制剂

  6脾系病机制剂

  7肝系病机制剂

  8心系病机制剂

  9肾系病机制剂

  10经络病机制剂

  四 病机制剂疗法的临床应用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2支气管炎

  3支气管哮喘

  4肺炎

  5肺结核

  6支气管扩张

  7胸膜炎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律失常

  2高血压病

  3高脂血症

  4冠心病(心绞痛)

  5病毒性心肌炎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3胰腺炎

  4胆囊炎和胆石症

  5病毒性肝炎

  6肝硬化

  7阑尾炎

  8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9细菌性痢疾

  10泄泻

  11便秘

  (四)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3肾病综合征

  4泌尿系感染

  5慢性肾功能衰竭

  6尿石症

  7遗尿

  (五)生殖系统疾病

  1阳痿

  2前列腺炎

  3男性不育

  4月经失调

  5痛经

  6闭经

  7慢性咽炎

  8慢性喉炎

  9牙周病

  10复发性口腔溃疡

  〔附〕主要参考书目

  一 古典医籍

  二 现代书籍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