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上海崧泽博物馆

百科 2023-01-28 05:31:46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201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被誉为承载"上海之源"的上海崧泽博物馆首度向公众开放。

  • 中文名称 上海崧泽博物馆
  • 类别 历史类
  • 开放时间 2014年5月18日
  • 地点 上海

建筑布

  "上海之源"揭开面纱

  征地促啊支历难达院可在位于上海青浦区崧泽村的上海崧泽态精验严鸡计贵管掌也扩博物馆内,人们可以看到120余件首次亮相的来自远古文物,包括"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等。众多的第一,佐证了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被誉为"上海之源"。

  "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大约从距今7000年起,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360百科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他们就是上海的先民,崧泽则督飞沿吸完是他们最初的家园。

层氢  崧泽文化在距今5900年至5200年之间,存在的念满留鱼三船总粮时间较长,这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来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崧泽文化是怎么被发现和命名的?据介绍,上往直太计住全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崧泽遗址一座假山墩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墓地,其中有百余座墓葬。墓葬中的器物迥异于已知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由此被命名为"崧泽文化"。

  考古学家指出,尽管崧泽遗址早在1957年就已被发现,但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过程中,这处文明发源地始终保怀否持"低调"。而如今,随着上海崧泽博物馆正式向海内外公众开放,一批从未曝光的文物首次呈现在世自蛋喜感界面前,其文化价值将得到充分认识。

  上海古人6000年前已饲养肥猪

  最早的上海人吃什么?1961年,考古人员在崧泽遗址发现了炭化稻谷遗存,经分析是籼稻和粳稻的谷长笔政留极给提万操接粒。这证明上海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掌握了水稻种胡难植技术,更证明了中运全江吗法愿牛染药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价较际广坚完烧张的国家。

  崧泽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陶猪。其中有一只陶猪,形状迷你,矮脚肥肚、小眼如豆,身体被涂成朱红色,煞是可爱。考古学家分析说,这件文物首次展示了6000年前上海古人饲养肥猪的生台量室措尽热齐罗右银动形象。

  而1987年崧泽遗址上又发现了中国出土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表明上海是我国最先发明找水和储水先进技术的地区

  上海先民住得如何?相较于今日上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6000年前上海的居住条件无疑简陋之极。2004年发现的"上海第一房",形似谷仓的尖顶,它的面积大约有5平方米,门宽1米,墙是仍了费示液培句用竹子和木头做成立柱再涂上泥巴,屋顶则是由茅草覆盖,像斗笠一样披下来,自然形答导成遮风挡雨的廊檐。

  考古学家指出,综合崧泽文化的种种情况,上海地区当时在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上都有重大进步,发明了管钻穿孔、犁耕农业和快轮制陶等技术。崧泽文化还有较为完备的宗教信仰和一定的礼仪制度,如墓葬中男性陪葬石斧而女性佩戴玉璜,还出现了凌驾于一般人之上的首高活带仅逐即志简须坏领贵族,充分说明社会开始进入文明起源阶段。

  中华文明起源如"星空璀璨"

  步入崧泽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观众们纷纷低头琢磨一张被投影境问拿所红图府在脚下的巨型地图。这张色彩斑斓的地图,标注着河姆渡、良渚、马家浜等神奇的地名,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众多起源。

  根据考古学家苏秉琦的理论,中华文明不是单一起源的,各区域有各自的起源,如同漫天星斗。上海的崧泽遗址及其考古发现有力地佐证了这一学术观点。

  "距今5500年前后,中国各地区的古老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累积,不约而同进入突飞猛进的创新和变革时期,中国文明开始形成事团受含读台儿留通,早期国家开始出现。"复旦大学考古系教授高蒙河说,崧泽文化的最大价值,也许不仅仅在于复原六千年前的上海,而是佐证中华文明拥有多中心的灿烂起源。

发展历史

  这座建立在遗址上的博物馆,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有大约6000年历史,且以创新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高蒙河说,崧泽文化不仅是上海之源,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源头之一。它证明了中国早期文明是如此多元丰富,事实上,"中华文明的起源正犹如漫天星斗,灿烂无匹"。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