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屈原故里西峡说

百科 2023-01-12 22:27:13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关于屈原来自的出生地,学界仍有较大分歧。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发表文章称,屈原生活的战国正值剧烈动荡的时代,楚国由于受到秦国的压迫,疆土不断东移,导致楚国的都城和楚国贵族的食邑也一再变化,而屈原一生,更是处于不断的颠沛流离中。由于资料育推日规的匮乏,我们无法准确判定屈原的出生地。 自古及今,凡是屈原生活过的地方,360百科不但存在大量的与屈原有关的传说,还保存有大量与屈原有关的遗迹。屈原的传说给了后人把握屈原灵魂的钥匙,而屈原的遗迹则既带给我们还原屈原、怀念屈原、崇敬屈原的寄托,又是让屈原活在当下的物质依据。

屈原故里在中国有河南西峡和湖北秭归两种说法。与其他名人故里争夺一样,两地为争夺屈原故里这块"金字招牌"各自为战。近年来,河南西峡通过成立屈原文化研究机构、挖掘屈原文化资源、修复她排夜约屈原文化遗存遗址犯危,加大屈原文化对外推介;湖北秭归则倾力打造屈原故里景区、屈原纪念馆等。

西峡地处古秦楚交界王谁天,是屈原文化主要遗存地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楚文化遗存众多,屈原"扣马谏王"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代雨接积可升有屈原岗、屈原、屈原碑碣等重要的屈原文化遗存及与屈原文化有关的白羽城、楚长城、秦楚丹阳古战场等楚文化重要遗址。

西峡当地文物、历史保存了大量与屈原事迹相关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及有关西峡历代文献记载,种种证据充分说明,西峡作为屈原故里之说是可信的。

  • 中文名称 屈原故里西峡说
  • 所处时期 战国时期

西峡与屈原关系

  西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活过的地方,屈原在西峡越陈虽稳八速上的历史遗存,特别是屈原冈的历史遗迹,更使西峡与屈原及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西峡屈原文化,专家学者的校房沿原意见主要集中在:

  1.屈原曾流放汉北,流放地在南阳西峡。屈原曾在造县资楚怀王时期流放过楚汉北,即相当于今天的西峡款皇、淅川、内乡等。根据学者的研究,屈原这次被放逐,实际上只是与楚王"疏离"。屈原的《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女夸佳丽兮,片半独处此异域。"即多年阔别的故乡,虽然美景来自如故,但是心情却有着进入外乡的感觉。

  2.屈原曾经掌管丹淅,南阳西峡是屈原的施政地。屈原原电读受设转满曾经掌管丹淅。王逸注《楚辞》:"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3360百科.怀王伐秦,屈原竭力劝阻,西峡是屈原扣马而谏地。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清康熙《内乡县志》、清屈原冈碑文记载,屈原冈原名劝王冈,相传屈原在此劝阻楚怀王伐秦,怀王不听,导致丹阳战败,兵败后楚怀统全新同止独王返回此冈,仰天长叹,悔不听屈原的劝告,后人称此争选赵信冈为屈原冈。

  4.屈原始祖在丹淅,南阳是屈原故问衣判晶顾绝也益里,有学者主张西峡是屈原出生地。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据学者研究,屈原所免国府处养脱白说的"伯庸"不是其父辈,而是指屈姓的始祖,即见于《世本》和《史记·楚世家》的句亶王"熊伯康",或者"熊毋康"、"熊无康"。根据历史事实,句亶应该在丹淅境内。专家普遍他罪信层喜增全石愿常认为,丹淅地区关于楚国昭、屈、景三姓的记载,西峡地区屈姓动器唱具虽普哪干自然村的普遍存在以及秦楚大战的发生地,大量楚国贵族墓葬的发现,都说明屈原祖籍左弱云距富黄副宪及出生地与南阳的密切关系。

  5.西峡是屈原作品的重要创作地。学者普遍认为,屈原社管外搞尼按刻流放汉北,创作了《抽思》;在回到祖籍地创作了《天问》,在丹阳之战后创作了《国殇》。

  6.西峡屈原庙是中国最早的屈原庙。《后汉书·延笃传》: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延笃,字叔坚,南阳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后汉书·延笃传》关于南阳屈持容缺朝血肉船散原庙的记载,是已知见于正史的最早的关于屈原纪念建筑的记录,这说明最迟在东汉,南阳已建立了屈原庙。

屈原复体岗由来

  《后汉书·延笃传》记载,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乡人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延笃,字叔坚,南阳犨(chōu)人。生年不详,卒与汉桓帝永康元年(一六七年)。

  明成化《内乡县志》:内乡县境图有屈原岗。明成化《内乡县志》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沃頖修,胡庄纂。

  明嘉靖《南阳府志》:内乡县有屈原冈(今西峡县)--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明嘉靖《南阳府志》是明代时任南阳知府杨应奎于嘉靖七年(1528年)纂修,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霈增补,举人叶珠作序,嘉靖三十三年(1545年)成书刊行。

  明代诗人李蓘《屈原岗》诗词:"灵修何到此,古迹问应难。试向高岗想,将无是屈原。"李蓘(1531-1609),明代后期较著名南阳诗人。

  清康熙《内乡县志》卷一曰:"屈原岗在(内乡)县北六十里,昔楚怀王兴师伐秦,为秦兵所击,败北归楚至此地,追念屈原亟呼之,后人因以名其地。盖《史记》所载大破楚师于丹析时也"。清康熙《内乡县志》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宝鼎望修,高佑釲撰。

  清内乡县113任知事邱铭勋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撰写屈原岗碑文:"古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岗也"。夫屈原历今几千百年矣!当时仕楚为三闾大夫,陈谏怀王,不听其言,忧郁而去。其后,楚为秦击,败北而归,道经此岗,浩然长叹曰:"使用三闾大夫言,当无今日!"·······碑文记载,相传战国时张仪出使楚国,离间楚国和齐国关系,许诺将商於600里土地送还给楚国,后来秦国背割地之盟,楚怀王一怒之下,不顾三闾大夫屈原的再三谏阻,亲自率兵伐秦,结果败北,行至一土岗想起屈原,仰天哀叹,悔不听屈原的劝阻,后人称此岗为屈原岗。

屈原祠

  屈原祠:现位于屈原岗小学后院。有三座各三间的明清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瓦房,东为关帝庙,中为娘娘庙,西为屈原祠。

  屈原祠内中堂墙壁镶有清戊寅来自年(1878年)内乡县96任知事高袖海360百科题写的石碑文,石碑正中竖写:"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左右两侧镶刻有对联,上联为:"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响歌值群紧状企泽行吟香草空馀骚客赋";下联为:"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横批为:"清忠一世"。西山墙又镶石碑载:"此屈夫子祠也,据屈夫子祠肇建于德副国存环走效关帝庙东边,渺焉,斗室不堪生众展含最景容膝,乡人士爰改建于兹,规模极欲其合法,栋宇力求其器雨文你校城承尼转式场宏畅,庶有以慰夫子在天之伟大忠魂于既祗,申屈拜者亦得以进退周旋而无憾也。民国二十七年(19侵应祖38年)四月吉日。"从碑文中可得,屈原祠原建于关帝庙东边,创修时间无考。

  屈原祠文物主要有:明朝"犀牛望月"门墩、"八仙过海"洗舆用具等;清朝"二龙戏珠"碑碣、功德碑等文物50余件,祠技年获明办间题内墙壁、木梁上、木门上存有楚风格壁画。

端午习俗

西峡槲叶包的粽子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西峡地处豫鄂陕省交界处,秦杂思爱庆楚文化交汇,境内有屈原冈文化遗址,长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域文化的积淀,西峡县端午的习俗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古朴之风。

  屈原冈位于西峡县城东20宣活现配余里,霄山脚下,导社整打不别财是一道横贯东西的山冈,山冈上立娘所规着刻怀记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石碑,上刻"屈原冈"三个大字,碑上端刻有"地以人传"四个小字,屈原冈上还有屈原祠、屈原庙和屈原石牌等文化遗存。据传,当年楚怀王听信谗言,出兵伐秦道经此冈,屈原在此力谏楚王不要孤军伐秦,楚王不听屈原忠谏,结果楚王伐秦损兵折将,兵败又经过此冈悔不听屈原劝谏……后人为纪念屈原买孩据,就把当年屈原拦车劝阻楚怀王的山冈,命名为屈原冈。

 度带权 也许受屈原文化的影响,西峡县端午节的习俗别具特色外,并且在西峡县还要过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五两个端午,俗定持称"小端午"和"大端午"。

  食粽子、鸡蛋、熟蒜瓣。古人为纪念屈原,将包好的粽子和蒸好的糖糕投入河内喂鱼,以免它们吞食屈原的躯体。在西峡五月端午的早晨家家都要吃糯米粽子,鸡蛋和熟蒜瓣。粽子一般是前一天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江南额首杂定层讨她西各地区包粽子一般用芦苇叶、竹笋叶等,而西峡一般用当地盛产一种称为"槲叶"的煤降请测于极孙树叶。据《中国树木志》吗来包开服载练往会记载,该树叫"槲栎"或"槲树",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边缘有波状的齿,生长于山地阳坡阔叶林和松栎林中,深根性,耐旱,抗风、抗烟、抗病虫能力强;种仁可酿酒,叶可饲养柞蚕。当地人上山采来"槲叶",用水一煮,再用清水洗净,就可包粽子,用"槲叶"包的粽子别一番山林的清香。也有在粽子里放豆子和红枣的。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些鸡蛋,最好是些咸鸡蛋,据说吃了粽子锅里煮的鸡蛋,夏天不生疮,不头痛。当地人认为吃熟蒜瓣有去体内百毒之效。

  门庭插艾蒿、菖蒲。在西峡端午早晨,家家起早洒扫庭院,把所有的门户都插上艾和菖蒲。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菖蒲"被称为"斩妖剑"。据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得就是菖蒲剑,插艾、插菖蒲,由以求辟邪免灾,健康平安之意。端午那天西峡农家都要采大量的艾,除一部分插门窗外,剩余的留下自用。艾是一种草本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而五月五日采得艾疗效最好。农家常用燃烧的艾,驱赶蚊虫,身上骚痒或有皮肤病什么的,用艾熬水洗澡,也很快就会见效。

  小孩佩带香囊,颈、腕系五色线。俗话说"过了五月端,才把单身穿",过去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各种毒虫和蚊子、蛇开始活动。(现在地球变暖,热天提前了)用各种彩色布块做成辣椒、茄子、葫芦、菱角、鸡心、小布人以及各种小动物形状,内装各种香料的香囊,让小孩配戴在胸前,再在小孩颈、腕系上五色花线,以避汗味和蚊虫,能辟邪驱瘴气。在西峡小孩颈、腕系的五色花线,要系到农历"六月六","六月六"那天把五色花线解下丢在路边和沟渠里,据说那样小孩在野外玩耍可以不被蛇咬。

  到河里洗手脸、喝雄黄酒。端午的早晨,男女老少到河边或池塘边洗手脸,据说可预防眼疾。中午喝雄黄酒,民间相信雄黄酒能解五毒(即蛇、蝎、蜈蚣、壁虎、蜘蛛之毒)和辟邪鬼,并把杯底沉淀的雄黄和成糊状,涂抹在小孩七窍等处,以防毒虫叮咬和钻入体内。

  送扇子。在西峡凡新嫁的姑娘,娘家于是日送去衣料、手巾、扇子等物,俗称"送扇子",而新嫁的女儿则于"六月六"这日,带着西瓜、啤酒等夏用之物回娘家看望父母,俗称"看夏"。

  祭拜屈原。在西峡端午这天,屈原冈方圆百里的人们,纷纷带着粽子糖果等祭品到屈原祠祭拜屈原,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经典欣赏

  屈原岗序

  邱铭勋

  古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岗也"。夫屈原历今几千百年矣!当时仕楚为三闾大夫,陈谏怀王,不听其言,忧郁而去。其后,楚为秦击,败北而归,道经此岗,浩然长叹曰:"使用三闾大夫言,当无今日!"此只片时愧悔耳,遑计后人之崇之,慕之,为之名岗哉!然士君子不得志于时,游历所及,或登高以抒啸,或临流以写怀,好事者每抚其遗迹,表章阐扬,一寄高山景仰之慕,况屈原之进谏王前,忠忱如揭者欤!又尝见天壤间通都大邑多藉贤豪以为之生色,往往一人一事,其名迹有数处,大都作传记者,遇庸流必略而不述,遇名流则争书以为已光;即偶而钓游之所,犹将附会之,以慕高躅,而托其遐想。如县南有富春山,相传为严子陵垂钓处;考诸浙东又有富春山,子陵钓台亦存焉。时更世易,皆恍惚渺茫,不可穷诘,然人犹乐道之不置。若是岗也,乃以尔时追忆亟呼屈原者,再而后之人因重其人,遂名其地至今。使登临此岗者,犹若耳有所闻而心有所感,肃然穆然,怡然旷然,直似与当年楚君追念之情形,神往而如通声欬。纵屈原之遗风余韵,俱已衰歇,不可仿佛,而独有此岗焉,以存其名。谓非片言中要,虽不见信于当时,犹足兴起于后世欤!然则世之怀才君子,思见用而屡遭摈斥者,其亦借此自慰焉!

  是为序。

  大清宣统三年

参考论文和书籍

  黄震云《屈原的故里与藉家》光明日报2013年2月18日15版

  姚小鸥《西峡、楚史与屈原》光明日报2013年2月18日15版

  黄崇浩《屈原出生于南阳说》中州学刊1998年第5期

  黄崇浩《屈原出生于南阳说新证》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张俊伟《屈原:南阳诵歌》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8月第1版

  张俊伟《解读端午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4年4月第1版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