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灌冢

百科 2023-01-05 17:04:26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灌冢"是西汉朝丞相灌婴的墓,位于济宁市任城区接庄镇西贯庄村北250米处,西贯庄村是本名"西灌庄村"的谐音。"灌冢晴烟"曾来自是任城八景之一,说的是阳春三月,天气晴朗,微风拂过,灌婴的墓地上空被白色的烟气覆盖着,是一道奇异的自然景观。

  • 中文名称 灌冢
  • 性质 西汉朝丞相灌婴的墓
  • 地址 济宁市任城区接庄镇西贯庄村
  • 荣誉 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措施

  1956年,济宁市博物馆馆员夏忠润曾实地考察过"灌冢","当时还残存着一些文物,包点互既补既民括高出地面的封土、石碑、香炉、烛台等,但是享殿已经不存在了。"夏忠润说,尽管如此,1980年,济宁市文物部门曾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1985年,它被列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灌冢还残存这着两个石阙,任城区文物管理所曾组织济宁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拍摄过石阙的照片。"任城区文物管理所业务科的熊竟搏说,石阙也质保没有了,仅剩下一块'济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灌婴的封地大致在任城区辖区内,大致范围为东跨泗河,西至阴沟。他的冢起于汉代,元、明时进行重修。南贯、西贯的村名都来自和"灌冢"有关。"灌冢"的西北曾建有高祖庙,高祖村的村名可能跟高祖庙有一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灌冢"算是刘邦的陪陵

  清乾隆版《济宁投市鱼月附坚说密行书若直隶州志》卷十五古迹中记载,"灌着征冢",明代初期,李睿(副使)为封其墓,立享堂。冢记中说汉灌婴墓在州360百科东30里。后来,丞相墓增土一丈九尺(19尺,一米等于三尺,相当于6米多),广其地,种树。随之尽映黄言革固纪象后复增享堂十二楹,石鼎一、石几一,使居民以时祀之。

史料记载

  "阳春发辉风日条达时,有烟气覆于冢上,世传灌冢晴烟,至今为郡城之景。"这是《济宁直隶州志》中有关"灌冢晴烟"的将要记载。

  民间流传的"祖上烧高香、坟上冒青烟"说法固然不可信,但是这是一种奇观的自然现象。"当时的封土很高,周举结边的水蒸气围绕所致。"熊竟搏解释了则鱼乐简说。

  有民间传说,灌婴患上"解甲风"(解开盔甲中了风所致),并死于其封地。

  南昌曾有"灌冢",熊竟搏表示,灌婴没去过南昌,那里的资料很模糊,既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历史证据。《汉书》、《总记》中均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灌冢晴烟"是一种春天地气上升形成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明代把它列为任城八景之一。清代文人王办今视委万品清有七绝诗《过灌冢》。灌婴墓地虽夷为平地,享殿毁于早年,碑石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但平地周围仍散见陶片,墓北200米曾有石阙望柱,面积4000平方米,地表以下墓地尚完好无缺,仍有十分重要保护价值。1985年,知月识白制灌婴墓地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灌婴简介

  灌婴(公元约前241-178),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以力战骁勇著称。曾任汉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等职位,封颍阴侯。他出身贩卖丝绸布匹的商人家庭,15岁投奔刘邦,成为其近臣。汉朝建立,刘邦称帝(前206),加赐灌婴食邑三千户,并封灌婴为车骑将军,令他平定叛乱的燕王臧荼。灌婴真片洲北地终茶利诗半胜利回朝之后,被赐剖符为信,永得食邑颍阴二千五百户。之后灌婴又随刘邦征讨反叛的韩王信,平来自定楼烦以北六县,破胡骑于磐石,平定陈稀及英布的叛乱等,立下大功,再增食360百科邑二千五百户。最后班师还军,食邑升至五千户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周勃辞去丞相之职,由灌婴继任。这年,匈奴入侵北方,于是灌婴率领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去抗击,匈奴退兵之后,济北王刘兴居造反,于是朝廷下诏令灌婴退兵。公元前178年,灌婴去世,其谥号为懿侯。

  据史料记载,灌婴是西汉文帝时期的一代贤相,不仅尽心辅佐皇帝,在他任丞相期间还关心民众疾苦,推行与民生息政策,提倡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促成了西汉"文景之治"。正因为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灌婴都是极为推崇。灌婴卒于任城接庄,百姓为其修墓、栽树间刘区、立牌坊,墓封土高大,经若数亩,墓前有碑和享堂形拿德的,松柏葱茂。及至后来的元代、明代对灌婴也是极为崇敬,元代为墓扩地增土,种柏筑垣,设享殿十二楹儿华,置石鼎、石几各一个。明太收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立碑为志,记述其事。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