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百科 2023-02-16 07:26:02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西方文学来自心灵的历史》是199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葆耕。

  • 中文名 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 定价 20.00元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葆耕
  • 出版时间 1990-12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文来自化心理视角系统描述西方文学发展历

  史的学术著作。作者以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为指导线

  索,展现了西方世界流动不已的生命现象、复360百科杂变幻的内心世世

  界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奇观。本书作者属作家兼学者型,全书行文富

  于诗意和哲理,引人入胜。著名文艺心理学家吕俊华教授为本书

  作了序。

  本书也可供大专院校中文系作教材,供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

  文艺爱好者阅读。

作者介绍

  徐葆耕1937年生于北京。

  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校学

  术委员会委须地批剧员。主讲"西方文学

  思潮与作品"等课程,从事中西

  文化的相关研究,发表过阐释清

  华学派的多篇论文。业审简常述影余从事文

  艺创作,撰有获奖影片《邻居》

  (合作)等五部电影文学剧本和

  小说《同窗》。笔名达江复、

  高耘。

作品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 古希腊:自由和魔影

  一、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

  欧罗巴:来自亚细亚的少女;俄林波斯

  山上的众神与人间的治判南后亲抓英雄;酒神与爱神:

  欲望的喜吃土剧和悲剧;阿喀琉斯:希腊民

  来自族性格的丰富性和整体性;阿喀琉斯的

  脚后跟:对希腊精神的自我省察;

  二、人的文学母题

  斯芬克斯之谜:人的觉醒;俄狄浦斯:

  人和命运;美狄亚:女人和建常为协历孩沙爱;

  三、永久性魅力之谜

  第二章 原罪及其诱惑

  一、希腊诸神与希伯来苦行僧之

  "神"取代"人"的社会心理背景;《圣

  经》:与希腊文化的对立和互补;参孙:

  民族意识与个人情欲的二元对立;圣

  奥古斯丁:罪感的诗意和自我受虐的幸福;

  阿伯拉:罪感与爱情的猛烈撞击;

  二、骑士浪漫主义及其它

  宗教阴影下的骑士浪漫主义;英雄史诗:

  寻找人间的上帝;市井文学:狡黠第一

  次成为审美对象;

  三、但丁和《神怎谁龙之经菜治农曲》:融汇两希文化的伟大尝试

  天堂之路=人智+爱;地狱:化恐惧为

  崇高与崇高中的软弱;炼狱:通往个人

  完美的痛苦道路;《神曲》与《红楼梦》:

  人神互360百科补与色空互补;

  第三章 文艺复兴:醒来的狂欢与忧郁

  一、促象密协盾棉何征千众春背景:历史的变革与道对宣德的转型

  二、个体百车生底目上杀行在觉醒的最初历程

  近代爱情诗始祖彼特拉克及其奇喻; 卜

 社丝帝和 伽丘的优越意识和泼皮精神;拉伯雷的

  巨人意识和庞大固埃主义;蒙田:人类

  是低能的;流注屋式础肥茶欢塞万提斯:信仰主义的衰落;

  三、莎士比亚:人的内心是一个宇宙

 体讨白所袁镇难影罗顺 莎士比亚和大作家们的人生三乐章;近

  代伊甸园和爱情的高峰体验;伊甸园的

  另一面:粗鄙与冷诮;《哈姆雷特》与哈

  姆雷特命题;李尔王及其他疯狂形象的

  启示;"莎士比亚化":人物、情节和

  语言;

  四、假如没有莎士比亚

  第四章 "观念革命":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一、莫里哀:击中伪善这条毒蛇的人是员亮轻说响力然敌伟大的

  新古典主义:带着锁链跳舞的文学;悲剧

  《熙德》: 限制即否定;莫里哀和他的

  "弃儿意识";《可笑的女才子》: 向社

  会矫情的第一次进攻;《伪君子》: 对多

  头毒蛇的有力一击;"伪减务木知皮殖善"的历史作

  用和扁平人物;《恨世者》: 喜剧家的悲

  剧心理;

  二、卢梭:把被囚禁的情感解放出来

  启蒙思想的闪电射进了文学园地;狄德

  罗:善良与诗意的对立;

  两部《忏悔录》:

  人的价值观念的历史性转折;卢梭的善

  感性和情感的诗化;卢梭:自由情感的

植府  悲剧性命运;

  三、浮觉天集搞措犯喜留粒滑士德难题:个体的无限追求与两代代顺简灯心阻难处境

  《浮士德》在西方文实位换饭离化史上的地位; 德

  国文化之谜:歌德与康德;浮士德:渴

  望获得生命最高价湖状值的痛苦;士德的两难境地;

  第五章 浪漫主义台渐响官房种室逐运动:个体自由与世纪病

  一、向单一型文化模式的冲击

  浪漫运动的早产儿:《狂飙突进》;英国:

  砍倒布瓦洛的破旗;法国:浪漫派对古

  典派的决战;

  二、远离尘世的神秘天地

  德国:霍夫曼对异化的叩询和死亡诗人诺伐利斯;

  自然神:英国浪漫派的三种类型;

  法国:蛮荒之美与神秘之美;

  三、恶魔诗派的自由批判精神

  拜伦:精神界的拿破仑;讽刺史诗《唐

  璜》: 人类情感的历险;

  四、法国的恶魔派:司汤达与梅里美

  乔治・桑动摇了婚姻永久性的基础;司汤

  达:征服意识与自卑情结;于连:无信

  仰的现代个人主义者;卡门:为了一天

  的自由,宁肯烧毁一座城市;

  五、"世纪病"和波德莱尔

  维特:渴望与厌弃之间的斗争;孤独的

  本体性:勒内、缪塞和阿道尔夫; 波德

  莱尔:在欲海中沉自身之船;

  第六章 金钱时代的心灵体系

  一、创作主体的矛盾心态和民族风格

  二、鲁滨逊:金钱是怎样高秦凯歌的

  鲁滨逊: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物化:人性发

  展的必然阶段;维多利亚:名利场和玫瑰

  梦;司汤达:啊,这就是美丽的法兰

  西;在俄国:对"活尸"的艺术解剖;

  三、英雄性格应是冷酷和机敏 最无用的是温情

  巴尔扎克:贪欲是历史的大力神;历史

  以榨干情感为代价换取进步;拉斯蒂涅:

  社会把天真青年改造成为英雄;欲望燃

  烧我们,又毁灭我们;

  四、金钱与爱情:关于通奸故事的模式

  五、对尊严失落的强反应和弱反应

  狄更斯、杰克・伦敦、马克・吐温,莫泊桑和陀思

  妥耶夫斯基;

  六、列・托尔斯泰:心灵的辩证法

  内心系统的隐秘动因是情感;情感世界

  是一条无序的河流;内心世界是多层次

  的立体系统;

  第七章 20世纪初:荒原和荒原狼

  一、"最后的骑士"和他的沮丧

  二、从两极向理性精神告别

  一切生命均从腐败开始:叶慈和庞德;弗

  洛伊德:潜意识与性革命;未来主义:

  破坏欲与恐怖感;

  三、《荒原》:死亡的象征

  四、《荒原狼》:近代人的精神裂变

  五、语言反叛逻辑的艺术奇观

  象征主义:把雄辩捉来施以绞刑;超现

  实主义:让语词在直觉下重新组合;意

  识流:语言的线性结构和场结构;语言

  节奏:短促的和绵延的;

  第八章 人的异化与文学的反抗

  一、卡夫卡:人怎样变成虫

  卡夫卡:内向直觉型;人和命运:远古

  时代的主题重新奏响;殉身者怎样沦落

  为无人理睬的戏子;《变形记》:审美

  情感的移入与间离;

  二、荒诞与选择

  《恶心》:对于荒诞的感觉描绘;《局外

  人》:对于荒诞的写实描绘;《间隔》:

  对于荒诞的哲理揭示;

  三、海明威:当代的西西弗斯

  海明威:现代荒原上的角斗士;少年时

  代:邪恶的发现;《太阳照样升起》:生

  命死了,爱情还活着;硬汉性格:世界不是

  为弱者准备的;

  四、战后十年:用笑声和痛苦保持距离

  最可怕的是有思想;彻底垮掉而又充满

  信心的人们;荒诞剧:再没有比不幸更

  可笑的了;"悲闹剧":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五、60年代以来:重新寻找上帝

  人沦为"社会网络"的操作对象;"新

  小说派":物象的精细性和人的恍惚性;

  作为象征的海洛因和性;戈多:一一个微

  茫的希望;索尔・贝娄:20世纪的"浮

  士德";上帝=人本主义的复归?

  结束语:走向"耶路撒 冷"

  史诗时代: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及其它

  戏剧时代:拉伯雷的自由观及其历史命运

  散文时代:"他人就是地狱"与"自己成

  为自己的地狱"

  参考书目举例

  后记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