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听力防护

百科 2023-02-09 19:56:42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听力防护,防护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护,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责里仅留头费名改音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保护听力的最好措来自施是控制声源,当噪声不能降低到安全限度时,接触噪声 的人应配备听力防护用品。即用软质塑料、橡胶、隔声和吸声材料做成一定形状、遮盖耳廓或封闭外耳道、达到隔声和吸声衰减声波强度的效果。

  • 中文名称 听力防护
  • 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

内容简介

  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听力损失发生早期,可能暂时不影响与别人的沟通交流,所以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但是经过多年的式运示加角日积月累,平时不注意听力防护的人就会过早地跨入听力下降的人群,拥有一双提前衰老的耳朵。研究还表明,人的听力是非常娇嫩的。耳蜗上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一旦受损,损伤一个就少一个,是不可逆转的。

声音识别

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来自(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牛霸榆频势慢乡扬被却师些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

  正常人耳能听到360百科的频率范围在20Hz混但或若胞龙及穿奏~20000Hz,低马理总社育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间复岁需院比续音0000Hz的是超声九房议金做胞领。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2000Hz之间。 反应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噪声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让景门两望右镇话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致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架处千等官什沉济促水设各种不兰妹甩柜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墓页付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要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声环境中了。

工业噪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来自噪声声举脚符级≥80dB的工作为噪声作业。

分类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记请档束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记举衡附噪声、电磁性噪声。

  根据噪声随时间变化特点,工业噪声又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1)稳举茅甩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压级波动<3dB的噪声;如纺织行业的织布机360百科、纺纱机开启后持续工道室声影至作,车间内噪声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2)非稳态噪声: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压备连占五委级波动≥3dB的噪声;如机械加工行业的铣床,钻床、车床、打磨等作业,进行部件加工时噪声很大(今亲逐京块专定可能超过90dB),没有部件加工时噪声较小(80该争收行慢dB左右),劳动者所接触的噪声就是非稳态噪声。

  争国略外针起(3)脉冲噪声: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 秒,间隔时间>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的噪声;如机械加工行业的冲床、煅床、剪床、钣金等作业。

来源

  (1)植极促家编程席谈个级机械的撞击、磨擦和第贵测形所皇击严接当另转动而产生的,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冲压使诗设、破碎、爆破等产生的噪声;

  (2)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赵父区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离心风机、空气压缩机、锅炉排气放空等所发出的噪声;

  (3)由于磁场脉动、电源频率脉动引起电器部件震动而产生的,无胶能不如发电机、变压器、整流器等所发出的噪声。

  目前影响工人健康、严重污染环境的十大工业噪声源是风机、空压机电机、柴油机、织机、冲床、圆锯机、球磨机、高压放空排气以及凿岩机等。

噪声工种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究集零导反边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在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

  (缺吸1)机械加工、制造: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

  (2)金属表面处理:抛光、喷砂、清理;

  (3)煤矿及其他矿山开采:凿岩、爆破、掘进等;

  (4)纺织服装:扎花、纺纱、织造、制条、染整等;

  (5)热电: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

  (6)水泥制造:破碎、研越简磨;

  (7)公路、铁路、水利建设:开越族雷掉凿隧道、爆破;

  (起背怎双屋8)建筑建材:石料破碎、碾磨、凿岩、钻孔、打桩等;

噪声危害

对人体危害

  耳蜗内的毛细胞是听觉感觉细胞,人在出生时大概有4万个毛细胞,随着人一生的成长和逐步衰老,毛细胞逐渐死亡。噪声也可以使毛细胞死亡。毛细胞一旦死亡,不会再生。

  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就像一块草坪,偶尔有人在上面走,被压倒的草过一段时间还会恢复,但如果反复被践踏,草坪就会变估腿成硬土,矿速汉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暂时性:人在强噪声环境中停留,短时间即可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听阈升高10分贝,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听力就可以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力疲劳;如果停留更长时间,听阈增加15到30分贝,听力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这通常叫做暂时性听力损失。

  永久性:在噪声环境下引起的不可恢复的听力变化称为永久性听力损失。永久性听力损失对人生活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妨碍语言交流。如果听力损失进一步严重,可导致完全耳聋。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听觉系统损害:早期人们注意到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产生危害,主要表现在:

  --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耳鸣,凭空听到不正常的声音;

  --交谈困难,总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

  --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职业性噪声聋。

  (2)多系统、器官损害: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噪声也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

  --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秘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职业性噪声聋及其症状

  长期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又得不到适当恢复时,可以损伤听神经细胞而逐渐失去听觉,这样出现的耳聋,就叫"职业性噪声聋"。这种病变通常是双耳都受损害。用听力计检查,多表现为在4000Hz为中心的高频部分先丧失听觉,以后逐渐扩大,直至语言也听不到。

  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头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为顽固性的,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爆震性耳聋及主要症状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耳聋。

  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

  (1) 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强度越大,危害越大。

  (2) 频率的高低:频率越低,危害越大。

  (3) 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4) 噪声的特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要大。

  (5) 接触的方式: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6)个体敏感性:个体敏感性也有一定影响,这表现在:在同样噪声环境下,有些人听力损失严重,有些人较轻。

影响过程

  噪声对听力损失影响的过程

  (1)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1,000-6,000Hz,尤其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

  (2)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

  (3)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预防措施

常见措施

  预防听力损失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即使用护耳器,也称护听器)。

  (1)工程控制措施应是首先考虑的改进产生噪声的工艺、设备和材料,从治理噪声源入手,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产生,另外其他一些诸如隔声(给噪声设备加罩)、隔振(在产生噪声的设备下加弹簧减振器、橡皮、软木、沥青毡、玻璃纤维毡等)、吸声(在金属板上涂一层阻尼材料,如沥青、软橡胶或其他高分子涂料)的控制措施,也可以起到降噪效果。

  (2)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要存在噪声危害,管理措施都是必须的,管理内容包括:

  --噪声暴露的常规监测和记录;

  --对劳动者听力检测的记录管理;

  --对工程控制措施的评价;

  --对降噪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护耳器选择、使用和维护规程,并进行监督检查;

  --对噪声污染区域进行管理,包括张贴警示标牌,规定所有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必须佩带护耳器;或限制、减少进入人员数量及停留时间;

  --对听力保护计划执行情况的审察;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缩短暴露时间。

  (3)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各种设计的护耳器可以供不同作业人员选用,如果选择、使用和维护得当,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

管理要求

  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制定了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噪声低于国家标准,对于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发生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可能性小;作业场所噪声高于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按国家标准【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的要求为劳动者配备耳塞、耳罩。

  劳动者可以通过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告知牌,了解噪声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1)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劳动者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2)企业应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确定噪声暴露大于等于85dB的人群,并将监测结果告知有关劳动者;

  (3)接触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

  (4)企业应对接触噪声作业的人员配备具有足够噪声衰减能力、佩戴舒适的护耳器;

  (5)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工程控制措施及护耳器使用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防护用品

产品类别

  用于预防噪声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常见有耳塞和耳罩两大类。

  (1)耳塞是可以插入外耳道的有隔声作用的材料。按性能分为:泡棉类和预成型两类。

  --泡棉耳塞使用发泡型材料,压扁后回弹速度比较慢,允许有足够的时间将揉搓细小的耳塞插入耳道,耳塞慢慢膨胀将外耳道封堵起隔声目的。

  --预成型耳塞由合成类材料(如橡胶、硅胶、聚酯等)制成,预先模压成某些形状,可直接插入耳道。

  (2)耳罩的形状像耳机,用隔声的罩子将外耳罩住,耳罩之间用有适当夹紧力的头带或颈带将耳罩固定在头上,也可以有插槽与安全帽配合使用。

选择因素

  选择听力防护用品时,要考虑作业条件和使用者的特殊需求。

  (1)要有合适的降噪效果;

  (2)要符合现场环境的要求,如湿热环境尽可能选用耳塞;

  (3)不干扰其他防护用品的使用,如同时使用安全防护眼镜时尽量选用耳塞;

  (4) 舒适性要相对较高,使用者愿意佩戴,保证足够的佩戴时间。

用品特点

  (1)耳塞

  --体积小,便于携带,也容易丢失(可以选择带线耳塞加以解决);

  --不妨碍其他防护用品的佩戴;

  --在湿热环境,长时间佩戴比耳罩舒适;

  --佩戴耳塞需要一定的技巧,使用人员需要经过培训;

  --泡棉耳塞需要用手揉搓,不适合平时手脏的人使用。

  (2)耳罩

  --佩戴方法比耳塞简单,佩戴位置稳定;

  --体积大,有可能会与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眼镜、呼吸器等)产生冲突;

  --户外、寒冷作业人员使用可同时起到保暖效果;

  --使用寿命较长,平时需要维护保养。

佩戴规程

  (1)进入噪声作业场所前

  --检查耳塞、耳罩是否完好;

  --按照正确佩戴方法进行佩戴;

  --做佩戴密合性检查。

  (2)在噪声工作区域

  --始终都要坚持正确佩戴

  (3)离开工作岗位

  --到达安全区域后,摘下耳塞、耳罩;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正确清洗可重复使用耳塞、耳罩。

佩戴方法

  使用者在使用耳塞、耳罩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并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正确佩戴。

  (1)耳塞

  --佩戴泡棉耳塞之前,应先清洗双手;

  --左耳佩戴耳塞时,一边用左手将耳塞压扁、揉细,一边用右手从头的后方向上、向外拉左耳耳廓,尽量把耳道拉直,同时用左手将耳塞塞入耳道,耳塞膨胀后在耳道内成型堵住耳道;

  --用同样的方法佩戴右耳耳塞;

  佩戴预成型耳塞也必须用手拉开耳道,插入耳塞前不需要揉搓,直接将耳塞插入耳道。

  (2)耳罩

  不同的耳罩,佩戴和调整的方法略有不同,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调节耳罩杯在头带、颈带上的位置,使两耳位于罩杯中心,并完全覆盖耳廓;头带应垂直安放在头顶位置;另外,头发、胡须、耳饰等都可能影响耳罩的密封,尽量将头发移到合适的位置,如耳饰影响密封,应摘下耳饰,以保证耳罩垫圈的密封。

气密性检查

  佩戴好耳塞后,应做耳塞佩戴气密性检查:进入噪声作业环境,双手手掌盖住双耳,听外面的声音,然后将双手拿开,如果前后听到的声响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密合良好。如果声响差别较大,说明耳塞没有与耳道很好的密合,需要重新佩戴。

维护和更换

  耳塞、耳罩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需要更换和维护,不同产品的维护、保养和更换要求各不相同,使用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正确地维护和更换:

  (1)耳塞

  --不能水洗的耳塞,脏污、破损时应废弃,更换新的;

  --能水洗、可重复使用的耳塞,破损或变形时应更换;

  --耳塞清洗后,应放置在通风处自然晾干,不可暴晒;

  (2)耳罩

  --耳罩垫圈可用布蘸肥皂水擦拭干净,不能将整个耳罩浸泡到水中,尽可能不要接触化学物质;

  --耳罩垫圈长期使用后会老化或破损,应根据制造商的建议适时更换配件;

  --耳罩头带变松后,将不能很好密合,需更换新耳罩;

  --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储存,避免阳光直晒。

注意事项

摘除耳塞

  摘除耳塞时,应用手旋转耳塞,慢慢地将耳塞转出耳道,切忌将耳塞快速、直接地拽出耳道。

噪声场所

  在噪声场所始终要坚持佩戴耳塞、耳罩,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与暴露时间和暴露强度有关,佩戴时间不足往往是导致防护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某工作场所操作人员需要8小时佩戴耳塞、耳罩,所使用的耳塞、耳罩的标称降噪值为30dB。

  --佩戴8小时(100%时间),能够取得30dB的降噪效果;

  --佩戴7.5小时(93.7%时间)有效防护只有12dB(40%防护效果);

  --佩戴4小时(50%时间),有效防护3dB(10%有效防护)

  可见,佩戴时间缩短,有效防护将出现锐减。尽管佩戴耳塞、耳罩后,会有一些不舒适、不适应,感觉说话沟通受到影响,但听力损失是个渐进的过程,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以及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在噪声工作场所应始终坚持正确佩戴耳塞、耳罩。

沟通交流

  在噪声工作场所需要沟通交流怎么办?

  护耳器的作用是降低噪声水平,佩戴护耳器后,使用者仍然可以听到一定强度的声音,就像戴上太阳眼镜后仍然可以看见周边环境一样。

  (1)在噪声工作场所需要短时沟通交流时,在条件许可下,尽量靠近工友,并提高声音,大声说话;或使用纸笔书写交流;

  (2)可以使用一按即听耳罩,此类耳罩通过伺服电路功能,将外界声音还原或放大至额定声压级,让佩戴者在电路开启时能较为清晰地听到外界环境的声音。

  (3)使用降噪通讯产品,此类护耳器可以与无线电对讲机、数字无绳电话或移动电话连接,在降噪的同时,提高沟通的清晰、准确性和便利性。在军队、石化、机场、建筑、救援等有很好的应用。

职业体检

  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国家规定对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的检查。2007年国家颁布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的体检周期都做了详细规定,一年体检一次。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病患者、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和对"观察对象"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将发现的有职业禁忌症或有早期职业健康损害者及时调离,安排适当工作。此外,通过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还可以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的健康变化,并对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应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液,耳痛,耳鸣,耳聋,眩晕等耳部症状和噪声接触史等,并重点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