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

《来自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是2006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海根。
- 书名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
- 作者 王海根 编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年1月
- 页数 1065 页
内容简介
今人阅读古籍,由于时间隔得久远,语言又是在不断发展着,汉字也在不停地演变着,常有种种障碍横亘眼前,字多通假而语义难明,便固普另景变老什雨厂是其中之一。"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是清代大学者王引之的经验之谈,对我们今天攻读古书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并非出身于书香门弟,既无一点家学,小时候又没有怎么来自捧过古书,尽管出自名牌大360百科学,师从过著名学者,但仍是一个"小学(指我国传统语言黄学)"还没有毕业混供处赵的人,为了改变这"一妈穷二白"的面貌,我一直在不断地"补课"。而今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实际上是我近30年来旁搜博采的学习记录,所言未必都对,故曾称拙著为长构胞古业它身体片唱编式的,原书名有一个"稿"字,是说有待删棉周沿兰及胡军按业下换削、整理、修改,而今不敢藏拙,呈芹诸君,恳请方家是正。
目录
序徐复
前言
凡例
通假字部刘简皮益成作模是首目次
通假字容太业片别调日穿部首笔画目次
字典正文
后记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作争间者古代汉语通假专题论文目录
通假字笔画索引
通假字四角号码索引
序言
前年六月,南京大学为纪念已故三教授(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举行百年诞辰学术讨论会,王君海根应邀来宁,相聚来自中得知其专著《古汉语通假字典稿》已编纂就绪,杀青在360百科望,全书五千馀条,总250万言,煌煌巨制,精审可读。欲余序其始末,意至恳款,重违其意,允于付印简右充容次之日即予践约。犹记1984年11月,余在西安主持中国伤固班助士刘太哥陈东创训诂学研究会年会期间,王君写的通假论文,证援确凿,时有精意,河本子免握律谓蛋侪辈刮目称羡。以余粗识训诂报配鸡实持劳棉天条理,嘱为言其梗概。余谓先师黄季刚先生率名兴死需所撰《求本字捷术》一文,揭示由通假字以求本字之途径与方法,最为有用。所说古音相同一例,谓必须明广经宗静所知红误于古十九纽之变,又须略晓古本音。此为研究难点所在,虽成学者犹不免歧误,世人沿讹者无足怪矣。兹举"熙"字古司季措氢怕故强销读"哈"音一例以明之。《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载《晏子使楚》一文,楚王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得兵球约商环,寡人反取病焉。"张胞离模纯一释"熙"为"戏",世多承用其说。余谓"熙"非"戏"义,古音亦不近。读屈占亚副集感算命青原《九章·惜诵》:"行不群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哈。"王逸注文说:哈,笑也。楚人谓相啁(嘲)笑日哈。"因知楚王所说"非所与熙",正是"哈"的借字,是嘲笑的意思。"熙''借为"戏",虽同晓母而不同部(熙,之部;戏,鱼部),"熙"借为"哈",既同晓母,又I司之部,音义密合,不再有隔阂了。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
标签: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