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文章正文

实用汽车润滑技术手册

百科 2023-02-23 10:24:27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实用汽车润滑技术手册》是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毓民。

  • 作者 王毓民
  • ISBN 9787502573836
  • 页数 680
  • 定价 90.00元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书由曾在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从事汽车润滑、汽车油料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多年,而深孙后又在高校多年从事汽车润滑理论、汽车润滑材料、润滑化学等研究与教学的教授编写。全书以汽车结构为帝妒干航声刚便及京主线,将需润滑的汽车零部件结构展现出来,再根据零部件的形状、体貌及工作参数(载荷、速度、温度等),提出对润滑的要求,并详细指出润滑的类型(流体润滑、边界润滑、混合润滑等),解决办法和理论根据。全书按汽车德刘的争师结构分为发动机篇、传动系统篇来自、行驶系统篇、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篇、其他润架航客七从李措换圆滑篇共5篇15章。

  在润滑材料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新近开发和正在有效应用的各种润滑油脂,包括汽车发动机油、汽360百科车齿轮油、汽车润滑脂、汽车减振器油等;在汽车特种液体方面,主要介绍汽车制动液、汽车冷却液和汽车自动传动液(ATF);同时也扼要介绍了即将面世的绿色润滑调社消蛋及状环才特材料(环境友好润滑油脂)和天然把远六边女频喜宗气合成油等;着重介绍每种润滑剂或液体的性能特点、规格标准、正确选用原则和应用实例。

  本书是从事汽车润滑剂研究、生产、使用的科技人员,特别是从事汽车营销、汽车维护、汽车服务、汽车运输、汽车设计、润滑和油料管理等人员的重要参考读物,也可作为大专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

目录信息

  1概述1

  11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

  12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3

  121产销情况3

  122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代入5

  13润滑油的发展与汽车技术进步6

  131车用润滑油的升级换代6

  132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11

  133柴油机对润滑油添加剂的新

  要求11

  134汽油机对润滑内浓油添加剂的新

  要求12

  135无级自动变速箱数水井族攻支独积烟校对传动液和添

  加剂的新要求13

  136减少摩擦,改善燃料经济性13

 轴青感群轮 14国内润滑油市场概况14

  141我国润滑油市场供需现状及

  证故族帮步预测14

  142中国润滑油消费特点16

  15汽车的类给款型17

  151按用途分类17

  152按动力装往入够差效兵维置类型分类18

  153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19

  154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20

  16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20

  17汽车总体构造21

  18车辆润滑图表22

  181某轿车的润滑图和当执各波度夜总所担担润滑油加

  注表22

  182中型载重汽车润滑用油表23

  183柴油机汽车润滑用油表25

  184建筑机械润滑用油表26

  19摩擦、磨损、润滑的基本知识27

  191摩擦27

 香下元林汽稳 192磨损差且里婷略压即有菜33

  193润滑37

  194润滑剂49

  主要参考文献54

  第一篇汽车发动机

  2汽车发动机润滑57

  21汽车发动机的类型57

  22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

  本术语58

几致湖分参船  221基本结构58

  222基本术语59

  23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60

  23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60

  23读可余木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62

  233二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63

  234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64

  235汽油机与柴油机、二冲程内燃机

  的比较64

  24发动机的总体构造65

  25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69

  26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71

  261润滑系统的功用71

  262润滑方式71

  263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75

  27机油冷却器81

  28汽车发动机(内燃机)的磨损82

  281发动机(内燃机)润滑特点82

  282发动机的磨损特点83

  283发动机磨损的类型83

  284活塞组和气缸的润滑和磨损85

  285阀系的磨损92

  286轴承的润滑和磨损93

  主要参考文献96

  3润滑油基础油与添加剂97

  31基础油的作用、分类与发展趋势97

  311润滑油基础油的作用97

  312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98

  313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98

  32矿物油润滑油基础油99

  321概述99

  322润滑油基础油精制过程100

  323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规格与

  理化指标103

  33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112

  331概述112

  332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发

  展前景112

  34聚α烯烃合成油(PAO)114

  341聚α烯烃合成油的性质114

  342聚α烯烃合成油的应用前景114

  35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116

  351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概况116

  352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的种类

  及性能117

  353环境友好润滑油基础油的应用121

  36润滑油添加剂123

  361添加剂的分类、名称和符号123

  362添加剂的作用125

  363清净剂126

  364无灰分散剂130

  365抗氧剂及抗氧防腐剂133

  366黏度指数改进剂136

  367极压抗磨剂139

  368油性剂及摩擦改进剂143

  369防锈剂145

  3610降凝剂147

  3611乳化剂和抗乳化剂148

  3612抗泡剂149

  主要参考文献151

  4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和应用152

  41概述152

  42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和要求154

  421发动机润滑油的作用154

  422对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要求156

  43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158

  431我国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

  类和规格158

  432国外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

  类和规格181

  44润滑油的黏度及使用上的意义218

  441润滑油黏度的定义、种类及

  单位换算218

  442润滑油黏度与温度的关系221

  443润滑油黏度及黏温性能对发动

  机的影响222

  444润滑油黏度与压力关系225

  445油的化学组成与黏度、黏温、

  黏压性质的关系226

  446黏度在使用上的意义226

  45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使用性能228

  451清净分散性228

  452抗腐蚀性能232

  453低温性能233

  454氧化安定性237

  455润滑油的热安定性240

  456润滑油的润滑性241

  457抗泡沫性244

  458抗乳化性245

  46润滑油的理化性质试验及意义246

  461黏度(运动黏度GB/T 265、

  恩氏黏度GB/T 266)246

  462残炭(GB/T 268)246

  463灰分(GB/T 508)247

  464酸值(GB/T 264)247

  465总碱值(TBN)248

  466水溶性酸碱(GB/T 259)248

  467机械杂质(GB/T 511)249

  468水分(GB/T 260)249

  469闪点(GB/T 267)250

  4610凝点(GB/T 510)250

  4611腐蚀度(GB/T 391)251

  4612润滑油腐蚀试验法(SH/T 0195)

  (金属片试验)253

  4613在用润滑油中的不溶物

  (GB/T 8926)253

  4614用过润滑油燃料稀释度254

  4615泡沫性质(GB/T 12579)255

  4616清净性(SH/T 0259)255

  47发动机润滑油的评定方法257

  471关于润滑油发动机试验条件258

  472美国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259

  473欧洲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265

  474我国评定润滑油的发动机试验266

  48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269

  481黏度级号的选择269

  482发动机润滑油质量等级的选择273

  483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76

  49发动机润滑油的更换280

  491发动机润滑油的报废标准280

  492发动机润滑油的换油周期284

  493在用油的快速检测方法287

  494发动机油的现代检测方法288

  495汽油机油长寿化和SJ级油289

  410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润滑油291

  4101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润滑

  特点291

  4102二冲程汽油机油的规格291

  4103二冲程汽油机的评定方法295

  4104二冲程汽油机油的选用297

  411国内润滑油供需情况预测297

  4111汽车产销结构297

  4112汽车用油质量等级298

  4113车用润滑油需求预测299

  主要参考文献301

  5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冷却液302

  51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302

  511冷却系统的功用302

  512水冷系统的组成302

  52水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304

  521散热器304

  522冷却风扇307

  523节温器310

  524水泵311

  525变速器机油冷却器313

  53风冷系统313

  531风冷发动机的特点313

  532冷却系统的布置及冷却风扇314

  54冷却液的作用314

  541冷却作用314

  542防腐作用314

  543防垢作用315

  544防冻作用315

  55冷却液的组成315

  551水316

  552防冻剂316

  553添加剂316

  56冷却液的分类317

  561按照基础液类型分类317

  562按照缓蚀剂组成分类318

  563按照使用寿命分类318

  564按照使用的发动机负荷分类318

  57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318

  571乙二醇型冷却液319

  572丙二醇型冷却液324

  573轻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测

  试方法327

  574各汽车公司对轻负荷冷却液的性

  能要求及规范329

  58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338

  581概述338

  582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类型339

  583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测

  试方法340

  584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规范340

  主要参考文献345

  第二篇汽车传动系统

  6汽车传动系统概述349

  61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49

  611组成349

  612功能349

  62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方案351

  62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

  方案351

  62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

  方案351

  62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

  方案351

  62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

  方案352

  625全轮驱动(nWD)方案353

  63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353

  631液力式传动系统353

  632电力式传动系统354

  64离合器356

  641离合器的功用356

  642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356

  643对摩擦离合器的基本性能要求357

  644摩擦离合器类型358

  645离合器液压式操纵机构与用油358

  65变速器与分动器360

  651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360

  652普通齿轮变速器361

  653组合式变速器和润滑362

  654分动器363

  66驱动桥365

  661单级主减速器366

  662双级主减速器370

  663轮边减速器371

  67汽车传动系统用油部位371

  主要参考文献371

  7汽车齿轮油372

  71概述372

  72汽车齿轮润滑的特点374

  721齿轮油的工作温度374

  722齿面接触压力及滑移速度374

  723双曲线齿轮的润滑类型375

  724极压剂在齿轮润滑中的应用375

  73齿轮润滑油的性质377

  731对齿轮润滑油的基本要求377

  732对齿轮润滑油性能的具体要求378

  74国外汽车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381

  741齿轮油分类381

  742汽车齿轮油规格382

  743汽车齿轮油的质量385

  75汽车齿轮油的评定方法391

  751流动性391

  752润滑试验391

  753氧化安定性394

  754抗腐蚀及防锈性394

  755起泡性394

  756密封材料适应性394

  757剪切安定性395

  76汽车齿轮油的使用性能395

  761齿轮、轴承的损伤和润滑395

  762关于齿轮油的油温397

  763关于齿轮油量问题398

  764混入杂质和水的问题398

  765噪声问题399

  766低温操纵性399

  767齿轮油的使用期400

  768燃料经济性400

  77汽车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401

  771我国汽车齿轮油的分类方案401

  772我国车辆齿轮油规格403

  773车辆齿轮油的选用405

  78与车辆齿轮油有关的使用问题408

  781磨合期换油及使用中齿轮损伤408

  782用油不当所引起的故障409

  783车辆齿轮油的管理410

  784伪劣齿轮油的鉴别410

  785在用齿轮油的更换411

  786汽车变速器、后桥差速器的

  锈蚀411

  787车辆齿轮油的近期发展411

  788其他使用问题412

  主要参考文献413

  8液压油(液)415

  81概述415

  811液压系统的组成415

  812液压系统的优缺点416

  82液压系统对液压油的要求417

  821适宜的黏度417

  822润滑性能良好418

  823抗氧化性好418

  824抗剪切安定性好418

  825防腐蚀性好418

  826抗乳化性好418

  827抗泡沫性好419

  828油的清净性好419

  829对密封材料的影响小419

  83液压油的使用性能419

  831抗磨性419

  832抗氧化安定性420

  833抗乳化性420

  834抗剪切安定性420

  835抗泡沫性421

  836抗燃性421

  837抗橡胶溶胀性421

  838防锈性421

  84液压油的分类421

  841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423

  842液压油技术条件430

  85液压液的选用435

  851正确选用液压油的依据435

  852液压油的更换与管理439

  86汽车液力传动油440

  861液力传动油概述440

  862液力传动的原理及优缺点441

  87汽车液力传动油的性质和组成441

  871主要质量要求442

  872液力自动传动油的组成444

  88液力传动油的规格446

  881国外液力传动油的规格446

  882国内液力传动油规格451

  89液力传动油的使用性能452

  891低温特性452

  892高温黏度452

  893摩擦特性453

  894氧化安定性454

  主要参考文献454

  第三篇汽车行驶系统

  9汽车行驶系统概述457

  91汽车行驶系统的基本功能457

  911轮式汽车行驶系统457

  912半履带式汽车行驶系统458

  913全履带式汽车458

  914车轮履带式汽车458

  92车架459

  921边梁式车架459

  922中梁式车架461

  923综合式车架和承载式车身461

  93车桥车轮462

  931车桥462

  932车轮与轮胎464

  94悬挂467

  941悬架的功用和组成467

  942弹性组件468

  943减震器468

  944非独立悬挂468

  945独立悬架468

  95汽车行驶系统润滑部位及所用油脂470

  951汽油汽车行驶系统润滑部位及

  用油470

  952柴油汽车行驶系统润滑部位用

  油及换油里程470

  主要参考文献470

  10减震器的结构与润滑471

  101减震器的作用原理471

  102减振器的分类472

  1021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472

  1022新型减振器474

  103减振器油及阻尼油476

  主要参考文献477

  11汽车润滑脂478

  111润滑脂的结构特点478

  1111润滑脂的定义478

  1112润滑脂的内部结构478

  1113润滑脂结构特点479

  112润滑脂的使用性能479

  1121润滑脂的触变性479

  1122使用润滑脂的优点和局限性479

  113润滑脂的组成480

  1131润滑液体480

  1132稠化剂482

  1133添加剂484

  114润滑脂的分类和制备487

  1141国标中对润滑脂的分类487

  1142按稠化剂类型的润滑脂分类488

  1143润滑脂的制备490

  115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

  上的意义490

  1151润滑脂的评定步骤490

  1152实验室常用项目及其在使用上

  的意义491

  116润滑脂的特点及使用497

  1161润滑脂的特点497

  1162润滑脂的应用范围504

  117润滑脂的选用原则505

  1171选用润滑脂应考虑的主要

  因素506

  1172润滑脂的添加量和使用寿命510

  1173轮毂轴承用润滑脂511

  118润滑脂在汽车上的应用512

  1181汽车轮毂轴承中脂的应用512

  1182底盘和操纵系统中润滑脂

  的应用513

  1183汽车电器机泵轴润滑脂的

  应用514

  1184汽车车身附件上润滑脂的

  应用515

  1185国产7903号耐油密封润滑脂在

  汽车上的应用516

  1186润滑脂在国产中型载重车上的

  应用516

  1187汽车润滑脂的发展概况517

  1188空毂润滑518

  1189汽车底盘润滑脂519

  11810润滑脂的加注及更换周期521

  119润滑脂的使用与管理522

  1191钢铁工业用润滑脂522

  1192精密轴承用润滑脂523

  1193食品机械用润滑脂523

  1194汽车轮毂采用空毂润滑523

  1195合成油润滑脂的类型与使用

  温度524

  1196润滑脂储存变硬后的应用与

  处理524

  1197不同类型润滑脂的混合524

  1198润滑脂使用中质量变化与

  判断524

  1199轴承润滑脂的失效524

  11910润滑脂的储存525

  主要参考文献525

  第四篇汽车制动系统与汽车转向系统

  12汽车制动系统与制动液529

  121概述529

  1211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530

  1212制动系的组成531

  1213制动系的类型532

  1214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532

  122制动器534

  1221行车制动器535

  1222驻车制动器538

  123制动传动机构538

  1231液压式简单传动机构538

  1232全液压动力传动机构539

  1233制动主缸539

  1234制动轮缸542

  124伺服制动系统542

  125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543

  1251单个制动器拖滞543

  1252全部制动器拖滞543

  1253制动"发软"543

  1254制动过程中有噪声543

  1255制动跑偏543

  126汽车制动液544

  1261概述544

  1262汽车制动液的作用544

  127汽车制动液的主要性能要求545

  1271保证制动迅速而准确545

  1272保证制动安全可靠545

  1273化学安定性好545

  1274皮碗膨胀率小546

  1275腐蚀要合格546

  1276不产生分层和沉淀546

  128汽车制动液的分类和规格546

  1281制动液的分类546

  1282制动液的规格547

  1283国外汽车制动液的发展与

  规格561

  129汽车制动液使用与管理566

  1291制动液的使用566

  1292制动液的正确使用与管理567

  主要参考文献569

  13汽车转向系统与润滑570

  131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570

  1311机械转向系570

  1312动力转向系571

  132转向器571

  132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572

  1322循环球式转向器572

  1323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572

  133转向操纵机构573

  1331转向操纵系统的组成和布置573

  1332转向盘574

  1333转向轴和转向柱管的吸能

  装置574

  134转向传动机构575

  1341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

  动机构575

  1342与独立悬挂配用的转向传动

  机构575

  135动力转向系575

  1351常压式液压动力转向系576

  1352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576

  136转向系统的润滑577

  1361轴承润滑577

  1362机械式转向系统润滑577

  主要参考文献578

  第五篇其 他 润 滑

  14钢丝绳和链条的润滑581

  141钢丝绳的摩擦、磨损581

  142钢丝绳的润滑581

  1421钢丝绳润滑剂应有的性能581

  1422制造时的润滑582

  143链条的润滑584

  1431链条的类型584

  1432链传动装置的摩擦与磨损585

  1433传动链对润滑剂的要求和

  选用585

  1434链条润滑方法的选择586

  主要参考文献587

  15固体润滑588

  151概论588

  1511定义与重要意义588

  1512固体润滑剂的作用589

  1513固体润滑剂是高新技术产物589

  1514固体润滑发展了润滑技术589

  1515固体润滑提高了经济效益590

  152固体润滑剂适用的环境与工况591

  1521可代替润滑油脂591

  1522增强或改善润滑油脂的性能591

  1523运行条件苛刻的场合591

  1524环境条件很恶劣的场合592

  1525环境条件很洁净的场合592

  1526无需维护保养的场合592

  153固体润滑剂的特性和优缺点592

  1531固体润滑剂的特性592

  1532使用固体润滑剂的优缺点594

  154固体润滑剂的种类594

  1541软金属类固体润滑剂594

  1542金属化合物类固体润滑剂595

  1543无机物类固体润滑剂595

  1544有机物类固体润滑剂595

  155固体润滑剂的使用595

  1551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与使用

  性能595

  1552固体润滑剂的选用原则598

  156固体润滑机理599

  1561固体润滑膜的形成599

  1562摩擦聚合膜599

  1563固体润滑膜的转移600

  157固体润滑膜的性能600

  1571润滑特性601

  1572摩擦特性602

  1573温度特性603

  1574气氛特性603

  1575磨损特性604

  158常用固体润滑材料605

  1581石墨606

  1582二硫化钼610

  159其他常用固体润滑材料617

  1591层状结构固体润滑材料617

  1592氟化物润滑材料619

  1593氧化物润滑材料619

  1594其他耐高温润滑材料620

  1595软金属润滑材料621

  1596高分子润滑材料622

  主要参考文献624

  附录1润滑技术常用名词术语625

  附录2车用润滑油常用缩略语一览表638

  附录3我国润滑油添加剂一览表641

  附录4国内外润滑油脂品种对照652

  附录5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润滑系统部分)667

  附录6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冷却液部分)672

  附录7世界主要石油公司代号及全称677

  附录8运动黏度单位换算678

  附录9柴油机油换油指标679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晴空网Copyright @ 201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8056号 帝国CMS强力驱动 站长微信:88888888 统计代码